《文化安顺》2018年第41期(总280期)艺文春秋 读潘玉陶之《安顺世像录》

读潘玉陶之《安顺世像录》

——李桂珍

人物在历史中浮沉,历史录下了人物的故事。那些人、那些事会让我们想到什么?在《安顺世像录》中,会会那过去的故人故事,想必比读史有趣些吧。

我不生于斯,也不长于斯,为了生计,来到了安顺这块土地。时间久了,这块土地上的轶闻趣事自是有些知晓。但那些逝去岁月里大小人物,却不免知之甚少。有幸,在一次与好友李平英一道,听安顺文化学者丁武光老师讲《安顺建城之前(秦汉至元代)历史沿革及社会简况》课时,偶遇潘玉陶老师,获赠《安顺世像录》一书。潘老师与丈夫曾是朋友,加之与丈夫表哥曾是生死之交的的好友,我便沾光了。

获书,自当读之,读之定有所获。记不起在何处看见“我不同意万般皆下品,但我同意唯有读书高”,此话我极赞同。

94岁的岳母肖冰如老人 李桂珍 提供

多年丈夫重病缠身,克尽妻职,寄情山水之逸也就放弃。好在从小好读书之趣,至今从未减褪,喜欢在文学的馨香中温煮流光的我,在这样的光阴中,来到身边的书,总将其视作新友,尊重书者是我自己对作者第一要求。当然书的内容,文笔与技巧,艺术形式及语言的魅力,自是认真读后,方有感悟。

近几年,虽电子传媒,打开手机比比皆是,心灵鸡汤多如牛毛,劝世养身之文也令人目不暇接,或许是岁月的新潮,浸淹了墨香的书籍,书大多己成为家中书柜的的装璜,被束之高阁。取而代之的手机阅读己然成势。我不排斥,也会欣然接受,但退到一本书里,闻着墨的芳香,让岁月在指缝里流淌,我便有一种愜意之感。

《安顺世像录》一书用文字辑录了安顺人文的一个断面,为《黔中文影》丛书之一。顾久在序言《在文学挽留下的逝川流光》、余显强在《城市回忆与变革动力》中己略将丛书之目的昭示读者。而《安顺世像录》一书中,多用记实的手法,将发生在安顺过去的故人故事,实写,不着风流,读之有的会令人哑然失笑,有的会让人潸然泪滴……小人物,平头百姓,达官贵人、庙堂、市井纷繁的人事,地理风光——构成了安顺这座黔中要镇人文地理之文字影像。文笔简洁,素白传神,读之实有收获。

以《家有人瑞(代序)》一文可窥潘玉陶先生其文虽简,然内涵极深。

美石的“一生的福气是什么呢?是逢凶化吉。”

家有人瑞,实是家有好环境。尽管自已年轻时就打烂仗,在文中他说:“我悟到有形助我的‘贵人’是家中的人瑞,无形者,是这些人瑞的精神、意志和智慧基因给我的遗传,以及潜移默化心灵的作用。这让我有了良好的人生观”。读其文,观其人,生活中的美石大哥潘玉陶老师,因家有人瑞,如其是说。他的祖父聪明忠厚、勤劳坚忍;祖母处事善良、性格刚烈,没有进过学堂,却说着文雅而精采的故事。

从小目睹耳染,深得其味的潘老师这样写道:“与我夫妻俩朝夕生活着的人瑞,是94岁的岳母,她是一位尝遍人生五味的漂白者……出身巨贾又是书香人家……”命运的不公待遇,并未压垮老人。看耄耋老人桑榆之追求、屈原九歌渔夫之书法,忆20年代青春时国家的动荡,人世的抗争与人生的浮沉……尤令人敬重之处便是“她每写一幅作品,事先都要将其文字内容弄懂读通,几乎能背诵了才肯动笔”。老人的书法作品容不赘述,但看老人这样的品格与修养,便能理解何谓人瑞之气了。

家有如此的瑞气老人,祖父、祖母、岳母,真是惠及潘老师夫妻及子女们。一身多打烂仗,失势不拱手小人,得势不飞扬跋扈,永远是宠辱不惊,虽坎坷行路总能逢凶化吉,柳暗花明。难怪潘玉陶老师感慨道“家有人瑞,便多了一些笃定之气,无论日子过成什么样子,尚得心有宽余。”

赏之,真的令人感到:代有人瑞,家庭人瑞,世人之心何能不笃定?

《安顺世像录》封面  李桂珍 提供

· 作者简介

李桂珍:女,西秀区作协会员。早年从事散文创作,退休后移力文学作品的赏析和评论,作品散见各类刊物。

本日历由《屯堡公社》公众号设计制作

授权《文化安顺》发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