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何调出红得发紫的易方达蓝筹精选
题图 / 平静的海滩
作者 / 一石二鸟
标签 / 五剑
价值五剑在1月28日发起了一次调仓,当前红得发紫的易方达蓝筹精选彻底调出。另一红人乔迁的兴全商业模式也有所减持,调入的是很多人不太熟悉的朱雀企业优胜。
这次调仓的理由,应该写的很清楚了,我本不想多说什么的。但在交流过程中,仍有一些朋友表示不理解,甚至一些讨论区还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对此,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将此次调仓的决策过程向大家汇报一下。
一、为什么要调出
调仓的直接原因:易方达蓝筹精选的限购,目前已降至单日限5000元。
易方达蓝筹精选早在2019年5月就调入了价值五剑,当时的规模仅18亿。由于这两年业绩极佳,规模一路攀升。去年二季度规模达182亿之后,引起了我的担忧。在三季度达339亿之后,更是天天盯着。四季度已达677亿,是目前市场上规模最大的单只基金。
从这半年来看,由于张坤的投资体系容量较大,规模尚未对业绩造成明显影响。但限购给组合交易造成较大影响。之前在价值五剑里顶格配置,占比接近20%,第一次减持后仍有10%的占比。按单日5000元的限制,组合单日的最高购买额相应被锁定为5万元。
在星球里面,我们早在1月8日就建议不再单笔大额购买两把剑了。目前有不少朋友手握大笔现金等待入场。到后面调整到位,具备入场机会的时候,就要被单日5万元的限额给卡死了,买不进去。所以不得不将这只基金调出。
二、决策过程一波三折
对严格限购我是早有预期的。去年12月易方达蓝筹精选第一次限购10万元时,已引起我的高度警惕。当时我意识到:更为严格限购只是时间的问题,被动调仓已不可避免。
考虑到这只基金在组合持有时间较长,给大家赚了很多钱,一次性全部调出,很多人在情感上可能无法接受。所以计划分两次调出,先主动减持了一半,将比例降到10%。但第二次严格限购来的太快,前后也就一个月。
调出容易,但安排谁来接他的份额,这是一个非常头疼的问题。因为张坤实在是太强了。对此,对接班人我提出了三个标准:
1、资历、能力等要与张坤相当,至少不能差距太大。
2、能沪港深全市场择股,且当前港股持仓要占一定的比例。
3、尚未取得市场的一致性共识,单只基金的规模相对较小。
其中第3点是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 “灰马策略”。我们不仅要吃基金本身的净值增长,还要吃到基金经理的“成长红利”,或市场的“认知红利”。
我首先在易方达内部找人。按照这三个标准,我迅速锁定三个人:冯波、萧楠和张清华。
先说冯波。冯波也是易方达的副总,资历与张坤相当。具体基金我锁定了易方达中盘成长,沪港深三地择股,持仓均衡,波动较小,业绩优秀。同时四季度末规模是27亿,还比较理想。
萧楠的基金肯定不是人人皆知的易方达消费,而是他和王元春共同管理的易方达瑞恒灵活配置。很多人都在拱易方达消费,不知道这只基金。其实这个基金比易方达消费还要好一些,四季度规模12亿。
张清华也不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易方达安心回报,而是易方达新收益。在印象中张清华是债券基金经理,其实他现在是易方达混合投资部的负责人,能力圈早就拓展到股票了。这个易方达新收益,这两年他一直默默的在搞,也不对外宣传。到去年二季度时规模都只有2个多亿。由于业绩太强悍,已经藏不住了,四季度有15.6亿了。
这里面,后两个有点问题:不能投资港股。所以这三个人里面,冯波是最理想的,也是我先拟定的接张坤盘的人。
但一月中旬有个突发事件:易方达竞争优势爆款了。冯波被渠道捧上了天,几年的活一天就干完了。据说很多溢出的资金都被引向易方达中盘成长,目前规模尚不得知。之前算是“暗牌”,现在已经成了“明牌”,第三个条件不再成立。
所以只能转向其他基金公司找人,可谓全市场掘地三尺。头部基金公司的资深基金经理,现在基本上都开发的差不多了,个个都是几百亿。只能将目光转向中小基金公司和次新基金公司,挖他们的“头牌”。最终我锁定了梁跃军的朱雀企业优胜。
对这个基金,我只说两点。第一,看公募管理时间,梁跃军时间不长。但他可不是什么“新人”,他是有20多年从业经历的前私募大佬。第二,这个基金发行时朱雀基金曾自购,目前仍有近909万的份额在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