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家具市场价值一路飙升,有极高的潜力
明清家具有着装饰性的整体追求。装饰正是对事物外在形式的美化,使之更符合人们的审美观点和审美情趣。明清时期家具对形式美的追求可以说是倾尽心力的,在质地、造型、色彩、视觉效果等方面精益求精,追求一种外在的浪漫和完 美。不但取材要求为上等,而且还要通过提高技术含量和精巧的选择、布局等,使材料充分显露美丽动人之处。明清家具在保证其牢固性的基础上,省略了结构附件,使整体造型更加简洁、明快,附以简单的装饰又起到美化作用,加之原质的材料与简洁的造型相搭配,质地的厚与朴揉进造型的轻与巧,使得整件家具增添了灵和精、活与雅,形成了典雅、脱俗的气质。
在明中后期硬木家具流行之前,漆艺家具是宫廷家具陈设的主流,白木家具是民间家具使用的主流。明代宫廷皇 家礼制最庄重的地方,比如说正殿中只能摆放漆木家具,北京故宫太和殿上的金銮宝座,就是金漆家具。
听老匠人介绍,当年制作家具有雕一、铲二、磨三这“三功”的说法,其中磨工要占全部工时的一半。家具做好以后,用挫草和白布反复打磨,以达到光润、“肉透”的效果。这种不惜工本的功夫是现代人难以望其项背的。
明式家具追求的是简洁,内涵,传神,一种文人与匠人精神的体现。而清式追求的是繁复,大,震撼,气派,大气,体现尊贵与威仪。内涵不一样。
明代的黄花梨家具之所以能在中国家具史上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绝非偶然。明代皇帝很重视家具,甚至皇帝监制或亲自制作家具。如天启皇帝,不上朝谋政而喜欢做木工活,据传他的技艺有的超过御用工匠,史称“木匠皇帝”。社会上层人物大兴家具配套和装饰点缀,也极大地促进了家具业的发展和精益求精。另外,文人参与家具设计,将文人的审美情趣融入到家具中,极大丰富了家具文化内涵,提高了家具的档次和品位。
今存的传统硬木家具中,也有许多是使用红木、新黄花梨和新鹦阳木制作的。由于这几种木材,是在紫檀、黄花梨等名贵硬木日益难觅的情况下才被大量使用,所以,用这些木料制作的家具,多为清代中期以后直至晚清、民国时期的产品。如有用红木、新黄花梨木或新股棚木做的明式家具,因其材料的年代与形式的年代不相吻合,大多是近代的仿制品。值得注意的是,有大量传世的样木家具,不能以材质来判断年代,因为它在明清两代均被广泛用于制作家具,并在形式上也较多地保持了一致性,许多清代中期乃至更晚的樟木制品,依然沿袭着明代的手法。所以,对于样木家具的断代,应更多地依靠其他方面的鉴定。
任何艺术,只有牢牢地把握了它们的整体后,才能认识它的各个局部、乃至局部中的每一个部位。反之,要想完全了解一门艺术,也离不开对其局部及部位的仔细剖析和深刻理解。所以,我们往往从它们的相互关系中,认识到艺术整体、局部和每个部位的意义,才真正寻求到一门艺术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