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目前,全州有不可移动文物 2743 处
2月5日至6日,2021年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局长会议在昆明召开。
红河州《加强文化遗产保护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发言材料表示:
红河州认真贯彻执行《文物法》《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等法律法规,颁布实施了《红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保护条例》《红河州历史风貌街区和风貌建筑保护条例》《红河州历史风貌街区和风貌建筑保护条例实施办法》《红河州建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条例》《红河哈尼梯田保护管理条例》等一系列地方法规,依法依规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高度重视对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和申报保护,努力构建点、线、面结合的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体系,陆续开展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传统村落、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申报保护和数据库建设工作。
目前,全州有不可移动文物 2743 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0 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42 处,革命文物 96 处;有可移动文物 24445 件,其中:一级文物 5 件,二级文物 36 件,三级文物 611 件;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1144 项,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14 项,省级 65 项;有各级代表性传承人 1579人,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14 人,省级 99 人;有国家级非遗保护传承基地 1 个、省级 2 个,有州、县级非遗保护传习馆(所、室、点)103 个,博物馆纪念馆 16个;有世界文化遗产 1 处(哈尼梯田文化景观);有国家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 15 个,有中国传统村落 124 个。
形成了以世界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为代表的农耕文化遗产聚集区,以儒家传统文化为代表的建水石屏一湖两古城历史文化遗产聚集区,以滇越铁路和个碧石铁路、个旧开远工业矿冶遗存为代表的工业文化遗产聚集区,打造出“千年哈尼梯田、千年临安古城、千年建水紫陶、百年滇越铁路、百年开埠通商、百年云锡矿业、百年过桥米线”七张靓丽的历史文化名片。
“十三五”期间,在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的关心帮助下,红河州共争取到上级文物保护经费 41587 万元,开展了文物抢救修缮、消防、安防、防雷、文化和旅游设施提升改造,20个国保、省保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合格,8 个博物馆完成了陈列展览提升改造,建水县、石屏县拯救老屋行动整县推进项目竣工,共修缮老屋185处。共争取中央和省级非遗保护专项经费1729.16万元,包括 14 个国家级项目保护经费、省级项目及传承人档案建设、非遗保护区规划、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国家级和省级传承人补助经费等。将州级非遗传承人补助经费及医疗健康检查经费列入州级财政预算,各县市将县级非遗保护项目和传承人补助经费列入县级财政预算。
加强文物安全制度建设,推进文物建筑消防安全治理方面,州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强文物安全工作的通知,把文物安全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的内容细化到通知中,强化各级政府主体责任,明确文物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职责。各县市政府加大文物保护投入,健全完善相关制度,形成了州、县、乡政府主导,各方协调配合,共同保护文物的文物安全体制机制。同时,加强日常巡查检查提高文物安全防护能力,定期开展文物安全专项检查、隐患整治、标准化建设,加强各级文保单位“四有”工作,大力开展文物保护宣传教育。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推动文化遗产与旅游发展的深度融合方面。红河州一是拓展非遗活态传承。以民族节日庆典为契机,挖掘民族节庆的文化内涵与文化价值,着力打造“十月年·哈尼长街古宴活动”、弥勒阿细跳月节、哈尼梯田实景演出“云上撒玛坝·纯情哈尼人”“开秧门”等活动,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开展技艺展示、展演及传承活动;创作了以红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素材的剧目《哈尼古歌》《诺玛阿美》,及歌舞《流芳》《花腰恋歌》、金临安民族民俗歌舞晚会等一批重点民族旅游演艺项目。
二是积极打造文化遗产旅游线路。元阳哈尼梯田,建水孔庙、团山、朱家花园、十七孔桥,石屏博物馆群,蒙自海关旧址、碧色寨火车站,屏边人字桥等一大批保护单位成为了红河热点景区景点。
下一步,红河州将以本次会议精神为指导,借鉴各地好的经验和做法,不断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让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成果惠及更多广大人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