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我们的昌潍师专(潍坊学院)
前言
之前写的太平街小学以及三中和五中,勾起很多人回忆,几乎转疯了。这次本不想写昌潍师专,但好多同学劝我还是写写吧,这次受同学之邀,决定还是写一写!希望你能够喜欢,必要时请自备纸巾,以免看完伤感。
(几乎找不到当时校园照片,只能以大量文字填充,请一定坚持看完,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版权归拍摄者所有,无意侵权,如若介意,请联系我给。文字叙述或许有记忆错误,请留言指正或者有什么好的线索或者图片,或者你是昌师(潍院)校友和老师,都请联系我。联系方式见结尾处。)
正文
在胜利街与虞河路交叉口西北方向曾经有一座有着几十年历史的大专学校,全称是昌潍师范专科学校,简称是昌潍师专,校名是由启功所题,门口朝南,与马路南边的潍坊医学院脸对着脸,如今医学院还在,只是昌师不在了,不仅迁校了,还改了名,现在叫潍坊学院。
昌潍师专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师范生,或者走向教师岗位,或者其他岗位,总之那时的昌师就给我们太多难忘的记忆,虽然学校后来搬到东风街潍县中路那边去了,虽然学校后来改名叫潍坊学院了,虽然学校之前的地方现在是奎文区委了,离开它快二十年了,还是忘不了这所当时只招潍坊当地高考生的大专学校:昌师。
一开始到昌师上学是不收费的,那时师范生学费一律是国家买单,后来自费了,从每年1200元到逐年2400元然后到逐年3600元到逐年4800元(之前的和之后的都不知道了),从专科两年制到三年制然后后来本科四年制,再后来因为扩校重建问题,昌师和虞河路(文化路口)东边那个高专,还有东风街(潍县中路)那个渤海大学(民办,现在潍坊学院位置)一起合并为潍坊学院,渤海大学原地不动,昌师和高专往东风街(潍县中路)搬,这样合并,虽然昌师的牺牲是比较大的,但好处也是多多的,不仅可以招本科班了,校舍高了,校园大了,操场多了,甚至有自己的体育馆了,而且可以全省甚至全国招生了,不局限于潍坊本地高考生,也不局限于师范生了。
合并之前的昌师主要由三部分组成:西院,东院和北院。主要校区在西院,和医学院南北相邻,在胜利街虞河桥东岸,虞河路西,胜利街和院校街之间,西院主要是文科系,以文科楼居多,中文系,政法系,英语系等。还有办公楼,综合楼,图书馆,医院,学校食堂,学生宿舍等。我们先从西院说起吧!(现在东院和北院已拆,幸好还保留了西院,现在已是奎文区委办公)
昌 师 西 院
西院是昌师主校区,校门朝南,和南边医学院校门隔路相望,进了校门,迎面是升旗台,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两侧是校训石雕之类的,忘了有没有喷泉啥的,应该是没有。往北是草坪,过了草坪是政法系楼。往西是中文系(还有旅游新闻专业)和图书馆。中文系应该是最早搬往渤海大学的系了,至于图书馆等会说。往东是医院和宿舍吧。
你还记得劳动周吗(应该是劳动月?)
说到这里,想起劳动周(月)。就是不用上课,给学校打扫卫生。当时分配到图书馆帮忙整理旧书和到医院宿舍整理内务卫生,感觉挺累的,当然要比那些清理垃圾池和打扫厕所的同学要强很多了。他们才是悲催的,清理垃圾池的,要把垃圾池所有垃圾用大推车从东西院推着到北院以北的垃圾中转站,或者捂着鼻子打扫厕所。
领着我们在图书馆整理书的,年龄和我们相仿,应该是中专毕业吧,一个很认真的小姑娘,一说话就爱笑,也善谈,问这问那的,边聊天边干活,就不觉得累了。到医院整理内务,就没这么好运了,负责的是一个近中年的妇女,挂着脸,不爱说话,也不笑,好像是更年期提前了,不管怎么整理,总是千般万般不满意,总能找出借口来,让重新整理,还拿给我们划很低劳动分来吓唬,真是吓死宝宝了。不知道这位阿姨,现在退休了吗?
办公楼
升旗台往北是政法楼,再往北就是办公楼,应该是西院至高处。主要是领导办公的地方,有院长办公室,财务处,学生部,后勤部之类的吧。开学第一天,报到的时候,到办公楼北侧财务处缴纳费用,工作人员非要我迁户口办餐卡,表示不住校不想迁户口不想办餐卡,答复说不住校也要迁户口也要办餐卡,一看气氛不融洽,那就妥协了,只好办卡吧,最少充多少?充500!一种不容置疑没得商量的口气,只好乖乖交了500。因为不住校,很少到食堂吃饭,要毕业时餐卡还剩下200多!又不能退,后来拿卡去小卖部买卫生纸洗发水之类的,反正买了很多,小卖部老板质疑是不是捡的卡,怎么买这么多,赶紧解释吃饭花不出来又不能退。
食堂
说到食堂,似乎是很多同学心中的痛。我在食堂吃的少,但对它印象很深。西院和东院都有食堂,北院应该没有。先说西院食堂,在办公楼东北侧,在学生宿舍的东侧,去吃的人比较多,去的晚了就要排队了。东院那个食堂感觉比这个人要少,不知道为什么。打饭刷卡,食堂师傅舀菜,用长勺子,最怕舀多了,总要习惯性颠一颠,心细的同学们心里不乐意,别颠了,再颠就更吃不饱了。碰到心大的同学,就无所谓了,不够再买一份呗。至于嘛。
有时也在东院食堂吃过,感觉不如西院食堂菜种齐全,滋味丰富,或许掌勺的大厨之间也有一些差距吧。西院食堂东临一个小饭馆,如果觉得食堂大锅饭不合口味,可以在这小饭馆开个小灶啥的,还有雅间,还有啤酒呢(这个能说吗),碰到有要好的同学过生日,可以在这里聚餐,改善一下(其实天天都吃食堂,你能不腻味吗)。
说到吃,记忆一下多了起来。从食堂往南走,顶到头有一排平房,从西到东,延续到东门,全是小卖部和卖吃的,包子火烧油条什么的,口味应该比食堂要好一些。
图书馆
昌师图书馆是绕不过去的话题。一楼东侧是图书室,期刊杂志比较多,可以坐在里面翻阅,但不能带出来。北侧是自习室,或者叫自修室,很多爱学习的同学应该记得它。去的晚了,就要拿书包课本之类的占座或者找人帮忙占座了,静悄悄的,全靠自觉,谁也不影响谁。个别自习室在吃东西或者谈恋爱说悄悄话的,毕竟还是少数。二楼也有自修室,情况和一楼差不多。二楼三楼的图书是可以借出来的,但不能时间太久了,而且最多每人2-3本,由于劳动周在图书馆帮忙劳动的原因,我对这些书还有印象,印象里觉得,二三楼可以借出来的书,大多是旧书,更新不及时,有一些书的纸面都已经泛黄了,一楼的书比较新,也新潮,只可惜不让借出来。
学生宿舍
西院宿舍与东院宿舍相比显得新,临街院校街,站在楼上往北看,可以看到院校街的网吧党校甚至游泳池,男生宿舍和女生宿舍东西相邻,门上分别写着女生莫入和男生莫入的字样。宿舍前面也有乒乓球台,不得不说当时发生的一起悲剧。节假日都放假了,有个男生留校,不知什么原因,不走大门,非要爬窗户,从这个阳台爬到另一个阳台,爬的过程中手没扒好,不幸掉了下来。
西院西边的那个虞河桥
西院的西边有个新华书店,就在虞河桥东岸路北。虽然书店看着不大,书却不少,经常去看书去买书,后来搬到虞河路(文化路口)东北角了。说到虞河桥,那时虞河不如现在治理彻底,走在岸边,有时泛发着很大的味儿,尤其是夏天。桥下南边不远,就是人家医学院的足球场了,又大又有草皮,比昌师北院那个光秃秃的足球场好太多了,有时和同学也去踢球,过过瘾。记得那次昌师和医学院对抗赛,就是在那里踢的,虽然没有入选,当个拉拉队员,围观的吃瓜群众,也是极好的。
西院北边那条院校街上的网吧游泳池
桥北边就是院校街了。那时院校街的桥几乎没修,东西落差很大,东低西高,骑车子从西边冲下来,不用刹车,感觉很爽的,如果从东往西骑,就比较费劲了,骑不上去就下来推着吧。到了暖和的时候,桥南北两侧有养蜂的,比较烦人。有一次经过,谁也没招惹,就那么巧了,被一个采蜜的蜜蜂不小心采到了额头上,肿了一个大包,又肿又疼,好几天才好。抛出了生命之针,虽然是无恶意的,可怜这只悲催的小蜜蜂也失去了生命。
桥东首路北一排几乎全是网吧。从西往东数,第一家没记错的话,应该叫视窗网吧。老板是个眼镜男,收费也不贵,每小时大约一块五或者两块,便宜用着慢的在门口,越往里走价格贵却用着快(某人没少去啊),那时网络和网吧刚时兴,都觉得新鲜,聊天和游戏是最受欢迎的。比较火的聊天室有南方广东的碧海银沙聊天室,和本地的潍坊信息港聊天室,以及梦天堂聊天室,和qq聊天吧(我并不是聊天控,只能说这么多了),至于游戏,最开始是红警单机版,然后是魔兽争霸,抢滩登陆,拳皇,极品飞车等(我也不是游戏控,只能说这么多了)。
这家网吧往东应该是个琴行,卖钢琴小提琴的,旁边有个门,进去就是院校街游泳池了,露天的,不大也不小,去游过几次,虽然没学会蛙泳,蝶泳,自由泳更别提了,却是喝了不少水,又苦又涩,记忆深刻。琴行往东就是潍坊党校大门了,大门口北边立着毛主席雕像,再往东还是网吧和网吧,有一家名字取得比较文雅,叫什么博雅斋,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卖字画的呢。
昌 师 东 院
东院在虞河路东,胜利街和院校街之间,东院主要是理科系,以理科楼居多,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生物系,电影院,食堂,宿舍,小卖部,理发店等。
电影院和其他
电影院在东院数理化楼东边,再往东是食堂。食堂的南边是学生宿舍和乒乓球台。这个电影院一开始还发电影票,去看电影什么的,后来渐渐地不看了,改成考试了,反正都是阶梯教室,把幕布扯下来,把试卷发下来,电影院变成考试教室,就是这么简单。同学们,开卷考的邓小平理论是不是就在这里考的?电影院下面有个小卖部,小卖部往东是食堂,往南是学生宿舍,宿舍前面有一排排乒乓球台,它们情况和西院都差不多,不再啰嗦,只是宿舍楼看起来可能没西院的新罢了。宿舍往南就是教工宿舍,东院也有草坪花坛之类的,由于面积受限,都不如西院的看着大气舒服。那个理发店不得不提一下,收费很便宜不说,理发阿姨态度也很好,理发同时还陪你唠嗑,会问你想不想家之类的。
教室
好吧。终于说到教室了。可能老师不够使,可能教室不够用,或者可能别的原因,好几个班合起来,坐在一个大(阶梯)教室上合堂,这是经常有的事。在一个大大的阶梯教室里,密密麻麻都是人,坐在后面,前面有一个老师讲课,碰到眼神不好的同学,坐在最后面,不要说看黑板上的字,即使老师的模样,恐怕也难以看得清。
幸好黑板旁边挂着一个大电视,课余还可以解闷,收台也可以,反正能看体育台就可以了,比如山东黄金男篮,鲁能泰山足球啥的。坐在教室里,心飘向了窗外,看着黑板,心跑在教室外了。教室临院校街,和第二人民医院以及北院操场隔街相望,看到球场上飞奔的身影,你说坐在教室里的你,心里着急不着急。呵呵
昌 师 北 院
北院主要是艺体系,以艺体楼居多,体育系,音乐系,还有足球场,篮球场等。北院操场西接虞河路,东靠第二人民医院,南依院校街,面积还算不错,就是场地条件比较一般吧,北边是篮球场,南边是足球场,足球场有两个,东边有看台的,是大足球场,条件略好,还有零星的草皮,西边靠虞河路的面积略小,光秃秃的,踢个小场也没问题,和同学们在这里经常踢小场,也不是很累,很少踢大场,光跑就累死人了,更不要说带球和进球了,不过有那么几次,和医学院打对抗赛时有时在大场地踢,可能人家嫌场地不好,影响发挥,对抗赛渐渐地移到医学院足球场去了,人家是主场,场地也好,再加上技不如人,被灌几个球,也是无话可说。鲁能足校青少年队有时也坐着大巴车拉到这个大场地拉练,我们就去看,别看他们小孩儿,毕竟是专业的,不比我们踢野球的,光是盘带过人,就让我们看呆了。后来据说昌师整体东迁时,这个北院和操场被医学院买下来了,还使用了一段时间,再后来这个北院操场随着北院艺体楼全被拆了,盖起一座座居民楼。
后记
现在东院和北院以及操场都拆了,取代的是高楼耸立的居民区,记得东院拆之前,还专门去看了看,缅怀一下,只可惜没有拍照,有点遗憾了。东院南依胜利街,北靠院校街,门口在虞河路朝西,和西院东门脸对着脸,路两旁多是网吧商店和饭店。当时路东北边有个拉面馆,生意太好了,门口放几张桌子和马扎子,每天都有吃不惯食堂的学生坐在那里吃面,门口的网吧收费也合理,按小时算,一开始三块,都觉得贵,就上得少,后来降到两块五甚至两块,上得人就多了,等降到一块五的时候,好像那会我们就毕业了。不过感觉还是不如院校街那些网吧便宜,不过比学校西院图书馆内部网吧那些电脑好用多了(学校医院内部网吧收费一小时不到两块,那个小屋人塞满满的,排队还好说,关键是机器配置落后,太慢了,能急死你)。
当时有个小东西比较流行,挂在腰上特别时髦。不错,它就是 BB机,也叫寻呼机,一个带屏幕的小盒子,有英文的,汉显的,寻呼台有中铁寻呼,邮政寻呼,中北寻呼等等,有事你呼我。一看来寻呼号,找个公用电话,给打过去,当时图便宜,买了个邮政寻呼台的,头脑发热一下子买了五年资费,才用到第三个年头,就不用了,逐渐淘汰了,因为马上有手机了。自从有了手机,qq微博微信不断蔓延,于是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手机控和低头族,一发不可收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