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晙献怀柔降胡策(资治通鉴卷二一一之十一)

唐玄宗开元四年六月癸酉(二十九日),拔曳固部落将突厥可汗默啜斩首,并入朝献上默啜的首级。当时默啜正率兵攻打北部的拔曳固部落,在独乐水将拔曳固的部众击溃。得胜之后,撤军途中未加防范,结果在柳林遇到突然出现的拔曳固溃兵颉质略,结果兵败被颉质略斩首。这时大武军小将郝灵荃正好奉命出使突厥,颉质略便将默啜的首级交给他,两人一起来到朝中。唐廷得到默啜的首级后将首级悬挂在大街上示众。拔曳固、回纥、同罗、霫、仆固五个部族都归降了唐朝,玄宗将他们统统安置在大武军以北地区。

默啜死后,他的儿子小可汗继立。然而默啜之兄骨咄禄的儿子阙特勒不服,将其击杀,默啜的其他儿子和亲信也被诛戮殆尽。阙特勒拥立其兄左贤王默棘连为可汗,就是毗伽可汗,国人都称他为“小杀”。毗伽可汗不敢接位,坚决要把可汗的位置让给阙特勒,阙特勒没有接受,于是毗伽可汗便任命阙特勒为左贤王,专门负责统领突厥军队。

突厥可汗默啜被杀之后,奚、契丹、拔曳固等部落纷纷归附唐朝,突骑施酋长苏禄又自立为可汗。由于突厥各部落已四分五裂,毗伽可汗很是忧虑,便找来默啜可汗在位时的牙官暾欲谷,以他为谋主。暾欲谷当时已年逾七旬,但他足智多谋,为突厥人所信服。被安置在河曲之地的突厥降户听说毗伽可汗自立以后,很多又背叛唐廷,重新归附毗伽可汗。

并州长史王晙进言道:“这些胡人只不过是由于他们的国家丧乱才归降朝廷,一旦他们国内趋于安定,必将再次叛离。由于这些人凶暴狡诈,所以如果将他们安置在河曲一带,必然难以控制。他们往往不服从当地军、州等地方官府的约束,动辄举兵杀掠百姓。现在听说很多逃走的胡人与敌人频繁往来,通风报信。这等于是畜养这些胡人让他们充当间谍,时间越久,奸邪狡诈的行为会越多,万一他们窥探到边疆防务的疏漏而有所图谋,必然会带来极大的祸患。等到突厥军队南犯之时,这些人必定会成为内应,前来逼迫军州,使之内外受敌,那时就算有韩信、彭越这样的名将也万难取胜。希望陛下能在秋冬之交,大集军队,向这些人晓以利害,供给他们一些钱财和口粮,将他们迁往内陆。这样的话,经过二十年之后,他们旧有的习俗风尚就会逐渐改变,并且可以变成战斗力很强的军队;虽然需要暂时付出一些辛劳,却可以换来长期的安宁。近来一些戍边将吏以及奉命出使的官员所说的大多是阿谀奉承之辞,并不符合事实,他们有的说北部胡人部落破灭殆尽,有的声称归降的人户稳定、守法,都不过是想要吹嘘自己的功劳,并非出于尽忠为国。希望陛下明察这些花言巧语,不要忘记长远的考虑。或许有些人一定会说:'朝廷在贞观年间就曾经将归降的胡人安置在河曲之地,并且都相安无事,现在对这种作法又有什么可怀疑的呢!’事情虽然与贞观时期相同,但具体的形势却早已发生了变化,陛下对此不可不多加考虑。贞观时期颉利可汗灭亡之后,归降的胡人便不再有异心,因而局势得以长期稳定,没有非常之变发生。现在北方毗伽可汗尚存,在这些归降的胡人中间,有人害怕他的威势,有人不忘他的恩惠,有人是他的亲属,他们怎么会心甘情愿地归降朝廷呢!所以现在的形势与太宗贞观时期根本不一样。依臣愚见,将他们迁徙到内陆去,乃是上策;在河曲多驻军队,严密监视防备他们,使汉人和胡人彼此安居,虽然百姓疲弊、耗资巨大,却也仍不失为中策;像现在这样将他们安置在河曲之地,乃是下策。希望陛下仔细研究这上中下三策,选择最为有利的计策去实施,纵使这些人中有人因不愿迁徙而逃亡,但服从迁徙命令的人都可以成为我大唐的子民;倘若迁延不决,拖到黄河结冰的季节,臣担心会发生非常之变。(此属徒以其国丧乱,故相帅来降;若彼安宁,必复叛去。今置之河曲,此属桀黠,实难制御,往往不受军州约束,兴兵剽掠;闻其逃者已多与虏声问往来,通传委曲。乃是畜养此属使为间谍,日月滋久,奸诈逾深,窥伺边隙,将成大患。虏骑南牧,必为内应,来逼军州,表里受敌,虽有韩、彭,不能取胜矣。愿以秋、冬之交,大集兵众,谕以利害,给其资粮,徙之内陆。二十年外,渐变旧俗,皆成劲兵;虽一时暂劳,然永久安靖。比者守边将吏及出境使人,多为谀辞,皆非事实,或云北虏破灭,或云降户妥帖,皆欲自炫其功,非能尽忠徇国。愿察斯利口,勿忘远虑。议者必曰:'国家时已尝置降户于河曲,皆获安宁,今何所疑!’此则事同时异,不可不察。向者,颉利既亡,降者无复异心,故得久安无变。今北虏尚存,此属或畏其威,或怀其惠,或其亲属,岂乐南来!较之彼时,固不侔矣。以臣愚虑,徙之内陆,上也;多屯士马,大为之备,华、夷相参,人劳费广,次也;正如令日,下也。愿审兹三策,择利而行,纵使因徙逃亡,得者皆为唐有;若留至河冰,恐必有变。)”

这篇奏疏呈上之后,玄宗未作答复;归降的胡人跌思泰、阿悉烂等人果然发动了叛乱。

中原汉民族最大的能力就是同化异族,所以来自四方的蛮夷之人,长住中原之后,就变成了汉民族的一部分,难有例外。

(0)

相关推荐

  • 他是唐朝最冷酷的将领,做过一件狠事,让大唐威名远播

    贞观四年,在前线与突厥作战的主帅李靖,突然找来副将张公谨,向他商议:现在颉利可汗疏于防备,我们派出精骑一万,只带20天口粮,从白道袭击突厥,你看怎么样? 张公谨一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马上提醒李 ...

  • 历代政权之隋唐五代时期(二)

    突厥[东突厥](公元552-公元630年) 1.伊利可汗阿史那土门(公元552年) 2.乙息记可汗阿史那科罗(公元552-公元553年) 3.木杆可汗阿史那俟斤(公元553-公元572年) 4.佗钵可 ...

  • 范献忠谏中宗(资治通鉴卷二〇八之十)

    先前,秘书监郑普思把他自己的女儿送入后宫,监察御史灵昌县人崔日用曾上奏弹劾他,中宗因而没有听从崔日用的意见.后来郑普思在雍州和歧州两地聚集党羽阴谋作乱,事发后西京留守苏瓌逮捕了郑普思,穷究其罪.郑普思 ...

  • 韦凑论守西域策(资治通鉴卷二一一之七)

    开元三年十一月丁酉(十九日),唐玄宗任命左羽林大将军郭虔瓘兼任安西大都护.安西四镇经略大使.郭虔瓘请求朝廷允许自己自行招募关中士卒一万人到安西以讨击胡人,并且要求由官府负责向这些人提供运输工具和做好的 ...

  • 姚崇巧谮魏知古(资治通鉴卷二一一之一)

    自唐中宗即位以来,皇亲国戚竞相营建佛寺,奏请度人出家为僧,其中有不少弄虚作假的.富裕人家的子弟以及身强力壮的男子纷纷削发为僧以逃避徭役,这种情况也非常普遍.于是姚崇向唐玄宗建言道:"佛图澄未 ...

  • 兄友弟恭(资治通鉴卷二一一之二)

    薛王李业的舅父王仙童侵夺霸凌百姓,结果被御史上奏弹劾.李业为王仙童求情,唐玄宗于是让紫微.黄门复审此案.姚崇.卢怀慎等人奏称道:"王仙童的罪状清楚明白,御史对他的弹劾也并无冤枉之处,不能对他 ...

  • 薛婆失利契丹(资治通鉴卷二一一之三)

    当初,营州都督治所设在柳城,以镇抚奚和契丹诸部.武则天时期,营州都督赵文翙执行政策失当,柳城被奚.契丹攻陷.此后,营州治所就寄居在幽州东部的渔阳城.当地有人传说:"靺鞨.奚.霫等部落非常希望 ...

  • 救时之相姚元之(资治通鉴卷二一一之四)

    开元三年春正月癸卯(二十日),唐玄宗任命卢怀慎为检校吏部尚书兼黄门监.卢怀慎为官清廉谨慎,生活节俭朴素,从不谋求资财产业.他虽然作了卿相的高官,但却常将得到的俸禄和赏赐随手周济给自己的亲朋故旧,因而他 ...

  • 汝叛其兄,何有于我(资治通鉴卷二一一之五)

    突骑施可汗守忠的弟弟遮弩对于自己所分得的部落少于其兄而极为不满,于是他背叛了守忠,逃入突厥,并请求作突厥兵的响导,共同讨伐守忠.突厥默啜可汗大喜,派二万人马进攻守忠,并将守忠俘获带到了突厥.默啜对遮弩 ...

  • 姚崇灭蝗(资治通鉴卷二一一之六)

    有一年,山东地区爆发特大蝗灾.有些灾民在受灾的田地旁焚香膜拜设祭祈福,却不敢动手捕杀蝗虫.姚崇奏请朝廷派御史督促各州县组织捕杀蝗虫.有些人认为蝗虫数量太多,无法尽行除灭,玄宗自己也对此举能否奏效感到疑 ...

  • 轶事三则(资治通鉴卷二一一之八)

    京兆尹崔日知贪婪残暴,不守法度.御史大夫李杰准备检举他的恶行,崔日知得到风声后却反诬李杰有罪.侍御史杨玚在朝廷上上奏玄宗说:"假如负责检举弹劾的部门,可以让奸邪之徒随意恐吓威胁,那么御史台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