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人生和学习的“内卷化效应”

1.

内卷化效应最初是一个人类学的名词。

20世纪60年代,美国人类社会学家利福德·盖尔茨,在爪哇岛考察。

他在当地观察农业社会的时候发现,当地农业生态维持田园生态的同时,

当地人的生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在回到研究所之后,他把这种长期简单重复、没有进步的生命状态,

称之为“内卷化效应”。

后来,这个词汇就被广泛地使用,

概念泛指,一个社会或组织既无突变式的发展,也无渐进式的增长,

长期以来,只是在一个简单层次上自我重复。

2.

不要把“内卷化效应”理解为一种田园诗式的生活。

原因在于,内卷的不只是生活节奏,还有生命、理想、梦想、追求。

“内卷化效应”的最大弊端,

无聊的生活,是把人生抛向浮躁、烦、焦虑等不良情绪。

究其根本原因在于:

毕竟我们今天生活在资本导向和进化论导向的时代。

3.

今年疫情,对很多同学,其实最大的影响倒不是牺牲了几个月的学校生活。

而是,封闭的环境、隔离的状态,加剧了很多同学的“内卷化效应”:

(1)习惯了在床上上网课,听着听着就睡着了。

(2)疫情发展的未知,把迷离、恐慌的情绪,带入到学习生活中。

(3)疫情对生命观的撼动,改变着自己的生命认知。

(4)陷入到日常生活的泥淖,家庭关系、亲友关系的负面影响,远远大于学习压力。

(5)更可怕的是,习惯着享受无聊。

4.

如何破壁?可能要比如何学习更重要。

(1)寻找触动内心的多巴胺。

给自己找一个“别人家的孩子”,鼓舞自己的斗志。

明确最简单的竞争关系,把自己当一个孩子。

(2)寻找生命的“鲇鱼”。

时刻警惕自己徘徊在温饱线的边缘,

这只“鲇鱼”,随时会吞噬掉自己的一切。

(3)坚持锻炼,跑步、游泳、骑车,都可以。

运动不仅使人健康,也使人自信。

运动产生的多巴胺,直接刺激人的幸福感。

(4)远离负能量和负面情绪的人。

把自己当成普通人,普通人就会受到别人意见的影响。

远离负面情绪的人,是保持快乐、诉求幸福的心理根源。

5.

不要被“内卷化效应”卷入“日常之恶”。

祝福人生,一起加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