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啸:小县城走出的全国优秀院长|泰山奖特别报道 2024-08-02 15:45:04 做了近20年院长,骨科医生出身的陈海啸,在临海这样的县级市里,成为一名现代医院管理的实践者,在国内创下了多项第一。2021年,他获得2020年度医学界价值医疗泰山奖之“医院管理奖”,他是怎么做到的?本文给你答案。浙江省台州医院位于临海市,穿过一条古街就到了。除了进入医院时,需要亮健康码和测体温,医院早已恢复往日的繁忙,位于室外的休息区域也坐满了人。身为医院院长、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主任,陈海啸的办公室位于医院一隅的一栋小楼上。楼下大门敞开,也没有安保人员。陈海啸说:“不需要保安的,我们医院医患关系挺和谐的。”做了近20年院长,骨科医生出身的陈海啸,在临海这样的县级市里,成为一名现代医院管理的实践者。他在国内创下了多项第一,台州医院在2019年获得第十八届“全国质量奖”,成为全国首家获得这一大奖的医院。疫情考验经历了2020年的抗疫,陈海啸对自己又有了新认识,觉得自己还挺行的。2020年1月27日,武汉已经因为新冠病毒疫情封城,远在近千公里外的台州,新冠确诊病例已经有40多例,确诊人数在当时全国城市中排第4位,患者基本都是从武汉返乡人员。“当时形势非常严峻,市政府召开会议,提出能不能集中收治,我一口就答应下来。很多人都很惊讶,不知道我为什么会有这个胆子,但我是有底气的。”陈海啸的底气来自于医院新建的一栋感染大楼。经历了SARS疫情之后,全国公共卫生系统迎来了一次大规模建设,当时很多地方的传染病医院都选择建在了远离市区的偏僻之地。2008年,台州也等到了国家批下的一笔用于建设传染病医院的钱。那时台州医院刚刚并购了路桥区第一人民医院,并计划投资10亿再建一所医院。“我当时跟市领导讲,传染病医院不能建的太偏远,病人不愿意去,医生也不愿意去,发生重大疫情时更指望不上。传染病医院就是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你把钱给我,我在新建医院拿出30亩地,给你建一个传染病楼。”这栋楼的第一稿设计方案出来后,陈海啸只问了设计师和传染病专家一个问题:能防得住SARS吗?“他们说不行,我说不行的话,我们造它干什么?一定要按照防御烈性传染病的标准造,按最高标准。”这栋于2012年启用的4层感染病楼,所有病房都是负压病房,负压床位达188张,设置标准的三区两通道,而且病人和医务人员封闭式运作的基本生活设施齐全,一旦进入“战时”,在里面工作生活半个月不成问题。到了2020年,这栋楼终于派上了大用场。“我坦率的说,我的底气不光是来自这栋楼。”陈海啸对“医学界”说,“我更大的底气来自我们的医疗团队,在过去的十年中,我们整个医疗集团从10年前4个院区ICU床位加起来才36张,发展到今天,我们有235张ICU床位,这才是恩泽真正的底气,188张负压病床我派上去的全是ICU的医生和护士。”台州的抗疫战打了53天,就结束战斗了。“我们一共收治了156个病人,是全浙江省单体医院收治病人最多的一家医院,有37个危重病人,医护人员零感染,患者零死亡,全部治愈。”陈海啸形容自己这场抗疫战,赢得还是挺轻松的,喝喝茶的时间还是有的,并不慌乱。当然实际情况并非他说的这么轻松,医院的宣传栏里展示的关于那段抗疫战时期的图片中,有一张就是陈海啸自己拍的。那天他在医院工作到凌晨两点,看到灯火通明的感染大楼,他感受到一种令人不安的寂静,就拍下了那张大楼的照片,并发在医院干部微信群,配了下一段方字:寂静的深夜,看到公卫中心灯火通明,那是一种令人不安甚至恐惧的光线,多么希望像往常一样只有路灯闪亮的日子。好担心正在红区工作的同事们,但人民需要你们,我为你们骄傲。台州医院在这次新冠疫情的应对上,也完全称得上从容不迫。陈海啸要求,进入感染大楼参与一线救治的医务人员,两周一轮换。“都说要关心医务人员,怎么关心?进去两个礼拜就出来。”第二批人员进去时,陈海啸发现有两个年龄比较小的女孩,他一问年龄,都是95后的。“我说你们两个今天不能进去,她们说院长,我要进去,我本来就在ICU工作。我说不行,你们还太小,我相信你们技术没问题,态度更让我感动,但工作时间还太短,应对这种传染病的经验可能不足。”陈海啸还开玩笑般的问她们谈恋爱没有,一个在谈,一个还没有。“我说恋爱都还没谈过呢,院长怎么能舍得送你进去呢?大家哈哈大笑,我当场就把她们留下了,让她们负责外面的防疫工作。”后来台州医院评选抗疫先进,陈海啸特意问那两个小姑娘都评上没?结果俩人都没选上。“我说那不行,我特批,这两人必须评先进,当时她们进隔离区的态度和决心就够了,只要后续工作中没有犯过错误,就应该评上。”陈海啸说他就是这样的人,他反对形式主义,充满乐观精神。那时候新闻里报了很多医院科室写请战书、集体按手印申请上抗疫一线,台州医院一个科室刚要这么做,就被陈海啸制止了。“如果是个人行为,写请战书、按手印,我不反对,但我不去宣传,如果是科主任在科室发动这么做,我立刻制止,不要这么搞,我说现在还没到那么危急的时刻,我们进隔离区的人都是有保障的,悲悲切切干什么?搞得气氛很沉重,大家免疫力都下降了。”从医生到院长做院长之前,陈海啸是台州医院的骨科医生,手外科和显微外科专业方向,在断肢再植、游离皮瓣移植、拇指再造等方面,在浙江省也颇有名气。1995年,陈海啸担任台州医院副院长,2001年任院长,此后就逐渐脱离了临床。对此陈海啸也觉得有些可惜,那时他已经是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的委员,全国也只有五十几人,而他是当时委员中唯一一位地市级医院的骨科医生。“对我来说,从医生转向做医院管理,特别是做了院长后,我的一个很大的愿望,就是想改变一下医疗的生产、组织方式。”陈海啸说。做医生的时候,陈海啸就试图进行过改变。那时每两周,都有一批学生过来跟着他实习,他从1993年的时候,就开始尝试临床带教的标准化、规范化。“当时我自己罗列了一个清单,每批学生来,我把人集合起来,按照清单一条条讲清楚,也不会遗漏。”后来他还把这个方式应用到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他都列个清单,需要问患者什么问题、做哪些检查、治疗的基本步骤等。陈海啸说,这都是他自发的对工作标准化和质量均衡化的一种追求。那时候,陈海啸的另一个困惑是,为什么患同样疾病的患者来看病,不同的医生会有不同的治疗方案。“虽然要体现治疗的个体化,应该允许有不同的地方,但我想总会有相同之处吧,小学数学就学过提取公因式,我们临床工作中的那个公因式,就是可以标准化的地方,意味着可以提高工作效率。”2003年,陈海啸到美国参加北美骨科年会,第一次接触到了临床路径,一下就觉得豁然开朗了,这不正是他一直探索想做的事吗?2004年他回国后,就开始在医院研究推广临床路径,成为国内最早推行临床路径的医院。2009年底,当时的卫生部印发《关于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时,台州医院已经做了5年了,很快成为全国的学习对象和培训单位。陈海啸说自己是典型的长期主义者,他想做点难的,想做点长期的,做点别人不愿意做,但是能代表未来的事情。2006年,他又把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从国外引进医院并推行,这也是他一直想做的事情。“我很早就想做这件事,提升医疗质量就要抓小抓早、抓事故苗头、抓现场,怎么抓?只有让所有人都愿意参与进来,前提则是不能进行惩罚,一旦去惩罚,大家都都推卸责任了,所以我们是在中国最早推出非惩罚性的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医院。”做院长之后,陈海啸推行的多个制度,后来都由政府发文在国内广泛推行开展。“2004年我还做了一件事,向中国移动借鉴学习,在医院里建立了呼叫中心,直到现在我们也是全国医院里最大的呼叫中心,20个席位,提供7x24小时咨询服务。”台州医院的呼叫中心不仅承担患者的咨询服务,还承担病例随访服务,台州医院出院患者的首访率可达99%,二次、三次随访率也能达到90%左右。国内成立医疗集团,也是最近几年才呈现遍地开花之势,但早在2008年,陈海啸就成立了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并担任中心主任,通过整合区域医疗资源,带动区域医疗集团化发展。作为一座小城的医院,陈海啸对医院的发展定位有着清晰的思路,他深知在医学创新能力方面,肯定无法与大城市医院比。早在2003年,他就提出一个后来贯穿他20余年院长生涯的“1234策略”:1个中心——以患者为中心;两个基本点——患者满意、职工满意;三个要素——技术、服务和人才;实现4化——技术专业化、行动军事化、服务宾馆化和管理企业化,后来又把管理企业化改称管理精益化。陈海啸说:“我们这家医院,让台州老百姓更健康,就是我们的使命,有人可能会说我没有大志,台州这么小的地方嘛,但我不这么认为,台州有615万人口,能服务好这些人口,我觉得已经够了,我挺自豪的了。”后来台州医院获得全国质量奖,评选专家认为,台州医院走出了一条适合于自身的医疗服务路线。持之以恒抓质量陈海啸接任院长时,台州医院只有900张床位,还不是三甲医院。现在,作为一个区域医疗集团,已经有3400张床位。回顾他做院长这些年,他说:“我们真的是持续20年一直探索医疗质量,我在国内最出名的也是抓质量。”2019年8月,临海市遭遇了建国以来最大洪水,老城区平均积水1.75米,全城停电3天。洪水刚开始退下去时,有人拍了一张照片:台州医院的病房大楼成为全城漆黑夜空下唯一的亮光,这张图片在临海市民朋友圈疯传。这张照片也让陈海啸深有感触,后来他悬赏2万元寻找图片拍摄者,但没有找到。他说:“这就是我们对质量追求的有力证明,我们讲质量,讲管理,就体现在灾难时期,经得起打击,能扛得住灾难,能提供为老百姓提供健康保障。”陈海啸做事常常打破常规,敢做决定。疫情早期,台州之所以成为湖北城市之外病例最多的地方,也在于他突破常规做事。当时浙江省要求新冠疑似病人的核酸检测都在防疫机构做,陈海啸认为防疫站的设备、人员都不如台州医院,他向政府打报告,要求核酸检测在台州医院做,没有试剂,他就自己找渠道采购。“这样一来,就把诊断提前了,诊断提前就意味着早期发现病例多,能及时阻断社区传播,所以后期发病少,完全符合传染病防治原则,这就是专家治院的好处,我们懂医学,做事就有底气。”做精益管理,也让陈海啸行事与众不同。很多医院的医生都抱怨经常加班,休不了假,陈海啸却要求各科室医护积极休假,如果科室休假率达到90%,还额外给予现金奖励。作为一个小城市,为了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陈海啸也为专家开出了高薪。“我的年薪是税前58万,我们的大专家超过150万,都是阳光收入,即使超不过上海,也不会比上海低吧,不这样我怎么能留住人?”陈海啸认为,他在经济上吃亏点,但赢得了大家的尊重,这样他就能够更好的去领导,这就够了。近些年来,医疗反腐如火如荼,不久前,台州医院也接受了4个月的市委巡察组巡查,医院整体和班子成员都经受了考验,个个好样的。“有人说你是院长,你怎么会不拿,我说不拿我就够了,不拿我活得没负担,晚上能睡着呀,这也是我的收益。”陈海啸说。来源:医学界作者:田栋梁校对:臧恒佳责编:郑华菊 赞 (0) 相关推荐 餐馆吃饭会得传染病吗 在餐馆吃饭,有可能会被传染一些传染病的,尤其在疫情期间,如果去餐馆吃饭,有可能会导致新型冠状病毒传染的现象,在餐馆吃饭,有可能会发生一些经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也有可能会发生一些经消化道传染性的疾病. 所 ... 史无前例!4800元、足不出户看日本皇室御用医院主任级专家 肿瘤良恶性不明,被迫匆匆决定手术? 多家医院给出的治疗方案不一.不知如何选择? 病情复杂.疾病迟迟不能确诊? 当前方案效果不佳又不知有无其他更佳疗法.无所适从? 将要实施的方案会对身体造成巨大创伤.因 ... 逆行英雄 作者近照 作者:杨乐涵 济川初中 初三(4)班 指导老师:史桂琴 不高的个子,微胖,戴着眼镜,但眼神坚定而充满力量,只是--走路有点吃力.他,就是湖北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的院长--张定宇,他,也是 ... 这个小县城 走出了19位状元 被称为中国第一县 2 4 徽州故地,历来文风昌盛.灵山秀水孕育了古徽州人厚学重仕的传统:加之休宁地理位置优越,信息畅通,这个人口不过20万的山区小县,走出了19位文武状元,而中国科举史上,有案可稽的有名有姓的状元仅为6 ... 中国“最牛县城”走出26位院士,近百位大学校长,一万名教授!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自古以来,山清水秀.钟灵毓秀之地,往往更容易涌现一批又一批的人才.因而,某些地区总会被称为"人杰地灵"之 ... 抗日战争中,“小坟头”走出的三位投笔从戎的英杰之一——谢邦佐 三 坔 夜 话 一方水土坔有一方文 这里是<三坔夜话>,李老师斯时乡轩临窗,于此跟你诗词吟哦,抒怀述志,漫笔人生,点情碰心,说故事,聊语文,话庄道巷,谈古论今,...... ... 陆艺:小城走出的“文化人” 我是在小城清晨的叫卖声中长大的,而今,在父亲眼中,我俨然已是个"文化人"了. 幼时,如城很萧条,通往南通的路还是土路,晴天时,炽热的黄土把天笼成一片灰色,城里尘土弥漫,家家屋顶上都 ... 陕西鲜为人知的小县城,美女成群全国第一,重庆成都都甘拜下风 旅游小贴士:现在越来越多的旅行者在选择出行目的地的时候都会选择闻名遐迩的城市,优美的风景,舒适的环境,好看的妹子,似乎这样优秀的旅游城市才会吸引人们的眼光,接下来就跟随世漫旅行箱的脚步一起来看看今天要 ... 【驻村穆山回眸】之八:扶贫四年,小山村走出了五十八位大学生 编者按:驻村扶贫已经圆满画上句号,回顾在穆山扶贫的1498个日日夜夜,有付出,有激动,有苦恼,有辛酸--特别是四年来,每年都要对该村新考入的大学生进行资助.表彰,这种风气在穆山村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学风, ... 杨铬荣,一位渴望从山路十八湾还是无法弯到家的小山村走出的杨集女孩 杨铬荣,19岁,一位来此会宁杨集农村的女孩,参加2020年高考被河西学院录取.杨铬荣说自己没什么优点,就是爱笑,性格内向,长相普通,话语不多,还带点自卑,但是对生活有美好的向往,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 ... 从县城走出的国画大师,他的画好惊艳! 方济众(1923-1987)陕西勉县人.1946年师从赵望云,曾任陕西美协副主席.省国画院院长. 方济众的国画有着明显的与其它艺术形式不一样的地方.他的国画有着自己明显的特征.传统的国画不讲焦点透视, ... 《想见你》陈韵如:走出内心的孤岛,做自己吧 关注置顶,不再错过 很多人看了<想见你>最新一集,都很讨厌陈韵如,很气愤. 有人气得想要穿越回1998年将她和谢芝齐一起干掉. 陈韵如真的可恨到要死的地步吗? 观众一直站在黄雨萱的视角,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