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学英:重庆一中,我成长的摇篮
重庆一中,我成长的摇篮
文/朱学英
1963年秋天,我背着简单的行李,欢快而骄傲地跨入了我心仪的重庆一中校门。那一刻,几个人的身影在我脑海中浮现,他们的嘱咐回响在我的耳边:
第一位是我初中的班主任,他在分手时对我说:朱学英,到了重点中学要继续保持德智体全面发展,今后实现你想当居里夫人的理想;
第二位是我的邻居大哥哥,他对我说:朱三妹,祝贺你考上了重点中学,你的成绩我不担心,但在思维逻辑方面还要锤练得更加成熟,为工人家庭出生的娃娃争口气;
第三位是我的朋友,她说:朱儿,考上一中就是一只脚已踏入了大学啰……
我一边想着,双脚跨进了重庆一中的大门。
重庆一中第三、四教学楼和上操场(有8个篮球场)老照片
宽宽的校干道,道路两旁整齐笔直地排列着法国梧桐,似乎在列队欢迎新生。办完入学手续后,我一蹦一跳地去参观了学校环境:红砖修建的教学楼,波光粼粼的迎霞湖,宽阔的上操场和下操场,特别是下操场那标准的400米环形跑道,让人乐开了花!我顿时就爱上了这么漂亮、整洁、像花园一般的学校。
有了热爱,内心就有了理想:一定不辜负所有爱我的人的寄托:做一个实至名归、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三好学生”!
重庆一中迎霞湖老照片
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涯从此开始,也拉开了我奋斗的序幕。
重庆一中的师资力量的确是一流的,老师们都称得上是充满激情、言传身教、无私奉献的人类灵魂工程师。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教学模式:上课开始时,先用提问和简单的书面测试,言简意赅地复习上节课所讲内容,然后巧妙自然地引出当堂要讲的新内容。为了让我们听懂并记住所讲知识,老师们使出了浑身解数,充分地利用了当时所有的仪器和标本。
记忆最深的是郭支泽老师,他在讲立体几何时,本来就身高的他,硬是踮起脚尖,把图解画到了黑板外;物理老师陈昆谋,为了讲斜面省力不省功的原理,用家乡话“从这塘沟到那塘沟”,同学们在听懂后,不由得为老师的殚精竭虑而笑得前伏后仰;贾季欧老师在课堂上,用摔爆氯酸钾振奋了我们的精神,让我们印象深刻地记住了“氯酸钾可以制作炸药”的原理,并明白了可以物尽其用,但决不能破坏世界和平的底线。
这些都不过是一中老师们精彩教学中的点滴花絮,却激发了我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进而深思熟虑。在后来,我有机会走上讲台讲课时,沿用一中老师的教学方法,也深受大家的喜爱。
那时的我,改掉了一听懂老师讲的内容就开始在课堂上看小说的习惯,不但非常认真地听完整节课,而且一旦有没听清楚的,马上记到小本上,下课后追着老师问,直到弄懂为止。
除了上课之外,学校成立了各种兴趣班,全由经验丰富的各科老师兼职,鼓励全体学生积极报名参加,从不额外收取学生一分钱。我那时芳华正茂,学习上无压力,欢乐轻松得像一只小鸟,走路一阵风,三步并着两步走,精力特别充沛。
我家里有九姊妹,小时候因为穷,学习爱好受限。如今在一中有这么好的条件,我就接连报考了文艺团合唱、田径队短跑、跳伞和无线电收发报等兴趣班,均被录取了。本来还想报鲁迅文学社,但时间分配不了,只得忍痛割爱。
这以后的日子,我像掉进了蜜糖罐,生活充满了甜蜜、快乐和阳光。
之后,我班担任学校学生会生活部长的李富珍同学,推荐我当了学生会文娱部长。自此,我身上又多了一份历炼和责任。每到重大节日,在杨嘉玉老师的指导和另外两个部长的支持下,我负责全校各年级各班参加演出节目的报备、审核和演出时的后台监督等工作,有时还要直接参加表演。记得在读高二时的迎新会上,我还独唱了《毛主席来到我家乡》,为舞蹈队伴唱“眼望着北方的天”等歌曲。
记忆最深刻的是,在周恩来总理的总指导下,推出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在全国上下引发了巨大的反响。当时,重庆市教育局将要召开全市中小学校长会,我校领导要求文艺团出一个拿得出手的节目。杨嘉玉老师足智多谋,经研究后,决定排练一个“小东方红”,即歌舞剧《时代歌声》。经过一番紧锣密鼓、加班加点甚至熬夜的奋斗之后,一出像模像样的《时代歌声》歌舞剧在全市中小学校长会议中献演了。演出成功,得到了市教育局和与会校长们的一致认可,纷纷赞不绝口。我们文艺团的老师和同学们兴高采烈,不亦乐乎!对我而言,其自身素质、组织能力和团队精神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今重庆一中下操场(足球及田径运动场)
在这当中我发生了一个失误:一次,我在加班熬夜准备节目之后,第二天又代表学校田径队,到大田塆广场参加全市中学生田径赛,在200米决赛中,跑弯道时进错了跑道,在别人的跑道上,替她人跑了个第三名。
参加田径队后,经过正规的训练,再加上我每天晨练跑1600米,晚自习后用自制的沙袋绑在腿上再跑800米,成绩有所提高。当时的体育老师梁训泽见我训练自觉、刻苦,一定要我担任田径队队长,实在难以推却,我又多了一份责任和能力锻炼的机会。另外,我参加的课外活动跳伞和无线电收发报,在全市比赛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正是在重庆一中老师们的谆谆教导、关心和爱护下,我的学习成绩、思想意识和组织能力均得以提高。
在高三毕业考试后,尊敬的班主任向玉如老师找我谈话,讲了三件事:1、给我的评语是:“是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2、党组织准备审批我为预备党员;3、经学校研究,推荐我报考清华大学。
但是紧接着就爆发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停止高考,停课闹革命。
虽然突如其来的运动改变了我和我们这一代的美好前程,但是,在重庆一中的短短三年里,给我的不是灯火阑珊的不夜城,也不是立于名校之林的自豪感,而是那些留在我们自由而奔放的灵魂里的,如同河流留给山川的润物细无声的永恒改变。
重庆一中老校徽
愿我的母校重庆一中越办越好,培养出一个又一个、一批又一批人才。重振雄风,灿烂辉煌!
重庆一中,我成长的摇篮,我永远爱你!
作者近照及简介
朱学英,重庆一中高66级学生,1969年下乡当知青,两年后调入巴南区妇幼保健站工作,1978年考入重庆医科大学,毕业后分配到重庆市肿瘤医院妇产科当医生,后调医院医教部任主任,直到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