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那盏属于自己的生命之灯
我父母家住的小区里,大部分是上世纪70年代修建的筒子楼,三教九流鱼龙混杂。不过,这里没有高楼大厦邻里关系疏远,老死不相往来的都市病。
老街坊们彼此都很熟悉,每天进进出出,都会笑着嘘寒问暖,相约一起锻炼逛街,遇到谁家里有红白喜事,大家也会主动过来帮忙。
由于舍不得这里的人情味,虽然小区硬件设施让人挺闹心,但是,爱热闹的父母总是不情愿搬家。
由于长期没有物业管理,小区里房屋渗漏、水管破裂的小麻烦时有发生,通道上的照明路灯也坏了好几盏,一到晚上就黑漆漆的,街坊们每天晚上出行非常不方便。有一次,母亲出门时就因为光线太暗不慎摔了一跤,腰椎受了伤,在床上躺了大半个月。
春节回家探亲,我意外地发现小区里的路灯一直亮着。
母亲说,这些灯都是住一楼的刘伯伯找人重装的。我好奇地问:“刘伯伯退休以后不是常年住在外地儿子家里吗?他干嘛要管装灯的事情呀?”
母亲笑道:“老刘回来以后一看到路灯都坏了,就说过年不能黑灯瞎火的,他这些天一遍遍往路灯管理处跑,找了人过来检修换灯。现在晚上回家走路,再也不用担心了。”
在很多人眼中,生活与佛法,似乎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而菩萨们也远在天边,可望而不可及。其实这完全是误解。
历代祖师大德们早就说过,无论是劈柴担水,还是行住坐卧,人间处处是道场,正所谓“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并不是说在深山老林里离群索居,两耳不闻窗外事才算是在修行。
在这熙熙攘攘的尘世,当我们孤独无助的时候,每一段路程中,总有一些人为我们照亮远行的路,帮助我们度过最艰难的时光——
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之间,他们践行着“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佛教理念,恪尽职守,布施大爱,在危难关头,更是义不容辞地勇挑重担。而这种无怨无悔、自利利他的奉献精神正是菩萨道行者的精神所在。
他也让我看到,在生活中,有很多东西比钱财更加重要,比如善良和真情。有了这些,世界才变得光亮而温暖。实际上,每个人的心底都有佛性的种子。
除了捐助助学、救灾扶困,你还可以随时随地,用任何方式来行善,比如,在公交车上给老幼病残孕让个座;牵着背书包的孩子的手,带他一起过马路;冬季来临的时候,在窗台上给觅食的小鸟撒一把米;遇到有卖报纸勤工俭学的学生,掏出零钱买一份报纸;主动弯下腰,把办公室地上的纸屑饭粒拣起来扔到垃圾桶里……
千年暗室,一灯即明。在一言一行中,你只要时时保持善念,存好心、做好事,就能够点亮属于自己的那一盏生命之灯,既照亮温暖别人,也能照亮自己。
在我看来,老街坊刘伯伯就是我们身边有血有肉的人间菩萨。他默默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散发浓浓的人情味,让人心中柔软。
惠雯(李黎),天生乐观主义者,喜布衣素食,好侍花弄草,热爱简单舒适的小日子。 走遍全国各地,留意人世间好风景,信仰生活需要一颗禅心去发现美好。历任旅游杂志主编、某省佛教协会的会刊编辑主任,创办过禅生活类杂志。曾在众多报纸杂志上开设过旅行专栏、素食艺文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