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湄脞録︱卖当的
颍湄脞録 引言
颍水之湄的皖北颍上县,临淮跨颍。古往今来的颍上人,在这一片“胜似江南”的沃土上,繁衍生息,创造文化。特辟颍湄脞録,专门整理这一方水土上的各式民间小典故。
从前的行医者中,有一类叫作江湖郎中,又叫走方医,铃医,草泽医,走医。他们以游乡串户、看病卖药的方式,混口饭吃。
他们的服务对象,主要是贫苦人。以我的记忆,过去颍上乡村人治病,首靠赤脚医生,二靠的就是江湖游医。
他们到得一个村来,询问有没有久病不愈的疑难杂症。有,就找到了目标。号脉,诊治,开方子;也有抓药的。按照他的方子,一个疗程下去,有治好的,也有治不好的。
那时候公立的医疗资源极为匮乏。我一直觉得,多亏了那些走方医们,为贫穷的村人,提供了相应程度的医疗保障。
但因为他们居无定所,不像坐堂行医者能摸得到辫梢子。治得好了便罢,治不好,人们会有受了骗,上了当的感觉。因此,从前的颍上人就把他们喊成“卖当的”。
——听起来,卖当的不是个好词,倒像是个负面评价。就好像他手里拿着“当”,等着人花钱来买。你买了,就等于你上了当,受了骗。
在卖当的面前,确实会感觉他那个口若悬河的气场。他滔滔不绝,能说个半天不带歇歇子,喘口气的。天上地下,云里雾里,直说得嘴角冒白沫,听起来却没有边儿。也正因此,很多人会送他一个大忽悠的外号。
早先,我父亲是村小的民办教师。跟乡邻相比,清闲不少。也许就因为这个,他胃不好。很多年都是吐酸水。一入秋,进冬天,尤甚。往往,都是春暖花开了,他面前还戴着棉兜兜捂着。为这,很多人都笑话他。
就因为这个胃病,不知道他看了多少卖当的。也不知道是哪个卖当的治好的,或者因为土地责任到户了,干活多了,在他四十几岁上,百病消除了。在父亲的印象中,应该是最后某一个卖当的开的几服中药治好的。
以父亲的性格,他绝不会承认自己是上当了。也可能,确实是卖当的给治好的呢。就算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