卯足了力气,多生娃!
3年前,和老许去了一趟深圳,前后呆了三天时间。
那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看到一个生机勃勃的城市界面。虽说原来在北京也是各种拥挤,吵闹,但心境不一样,认知不一样,体会就会有天壤之别。看着深圳满大街熙熙攘攘的年轻人,凌晨喧依旧嚣热闹的街头,除了艳羡,就是嫉妒。甚至有一段时间,我们都萌生了移民深圳的想法。后来,找个时机先把户籍挪到了深圳,当了个行政意义上的深圳人。
至于这辈子会不会真的去深圳生活,工作,暂时没有什么特别成熟的想法,但,向往的感觉一直在。或许,儿子长大了,我们会建议他去闯一闯,毕竟,深圳是个难得的,充满年轻气息和生命力的城市。
从事房地产行业的缘故,天然地对城市人口增长有更高的敏感度,或者说更加在意这些数据和数据背后的逻辑,以及这些人口所代表的城市吸引力,当然包括城市未来的发展潜力。
我们都知道,城市的砖头,原本是不值钱的,真正值钱的是脚下这个城市。这也就完美解释了,为什么人口净流入大城市的房价永远高于人口净流出的西北,东北。所以,当我们用大量金钱,甚至动用杠杆去购买房产的时候,严格意义上讲是用货币投资这个城市的城运,或者购买这个城市发展带来红利的股票。只是,这个分红和增长用房子的形式进行了承载。
反观这些年,全国人口流动的大数据,那些常年霸屏,或者最近这几年各种被追捧的网红城市,无一不完成了人口,产业,以及城市规划等方方面面的大升级,房价也自然而言地完成了几个史诗级的大幅增长。
于国家和城市而言,今天的人口在一定意义上就意味着一个国家和城市的命门。乏力的人口增长带来的势必是劳动力人口的锐减,紧接着就是经济增速的放缓。
所以,如果我们比较关心各个城市的人口政策,会发现,很多城市在不遗余力地引入人才,逐步放低人口落户要求。在这场不可避免,愈演愈烈的人口争夺战中,上面提及的几个大城市,占据了绝对的优势,也相应得到了人口增长带来的各种红利。
这是城市决策层的觉醒,更是城市管理者政务能力和认知的重大提升。
回到今天发布的2021年人口普查数据,中国从6到1.3的生育率已经迈入全球最低生育率国家行列。
这些数据,一方面说明经济真的发展了,人们的生育愿望降低了;另一方面也说明,当局势必要采取鼓励生育政策了。
相信,不远的将来,全面放开生育将是迟早的事情。
如果说,繁衍不息的人口对一个国家,一个城市至关重要。那么,放到一个小家庭,其实同样适用。
我们不去过多讨论生育自由这点事。毕竟,现在很多人会选择不婚,或者丁克,这是每个人的自由。
单从一个家庭的发展来看,养育一个孩子,和养育多个孩子,同样单纯从投资回报比而言,应该不是一个数量级的差别。
今天,看了半佛仙人写的《生娃的本质是赔率游戏》,文中他从赔率,胜率两方面把穷人,富人,中产生孩子那点事讲了一圈。
回想起来,真的很有道理。
如果说生娃是一个赌博。对于穷人来说,这是一个低胜率但是高赔率的游戏;对于富人来说,这是一个高胜率低赔率的游戏。而对于不把自己看成穷人,但肯定又不能说是富人的“中产”来说,这又是一个低胜率低赔率的游戏。
生娃对于穷人来说,其实是一种政策套利行为。
诚实地讲,姑且把自己成为中产的我们,其实就是一堆不掌握生产资料和核心资产的人,在今天这个时代,阶层滑坡的概率比跃升的概率要大得多。
所以,我们这部分人当中诞生了很多独生子女政策的坚定簇拥者,不能像穷人一样放低养孩子的姿态和期望,也不能像富人一样给孩子提供无法比拟的机会和赛道。所以,卯足了劲儿在一个孩子身上使劲儿,学区房,辅导班,各种竞赛加持,作为高考的受益者,盲目崇拜和放大教育的作用。
但,今天,教育改变命运的功能相比过去,其实大大降低了。一是学历通货膨胀了,二是增量市场变成了存量,赛道开始内卷,教育普惠,带来的将是学历的进一步通胀。
换个思路,从胜率和赔率角度来看生孩子这件事,生娃就成了一种抽卡游戏,卡越多,赢得概率就越大。
生孩子就是那张卡,生越多,概率越大。
如果优生优育是一种玩法的话,多生多育应该是换个赛道的军备游戏。在一定程度上讲,放弃那些精英教育的自我设限,专注于生育本身的赔率游戏,生娃好像就没有那么纠结了。
想象一下,如果,很多年之后,你家里有很多张身份证,或者你在的城市有源源不断的年轻人,那么,这一定是充满希望的。
就像今天的深圳,神采奕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