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真正开悟的,是终极反思
每一个行为背后都是天道
尽管我不断地强调死亡思维的重要性,并且提出:“每天至少要自问一次”,但是我可以肯定地说,我们还是会很少真正重要它,更不可能做到每天在生活里面发自内心的自问一次。
为什么?
这个为什么本身的现象,也正是天道所在,在我们眼前,在我们的天性中,“眼前”永远比什么都重要,包括我不断地强调一定要每天打卡反思一样,一定也会有大量的人,找不到动力,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更不可能把反思长期坚持下去,更不可能进入真正的“深度反思”。
所有这些现象,不是你“要不要”或者“愿意不愿意”的问题,而是你没得选择,你一定是这样行为的,因为这就是人的最核心本性之一,它正是天道控制下的必然人性,而这个人性会在你的生活里面全面展现,它展现为焦虑与恐慌,比如焦虑看书,焦虑读文章,焦虑反思,焦虑生活。
特别是读我的长文章,而我在《深度反思》的文章里面说,当你读我的长文章不再焦虑时,你就开始入门了。
同样的现象有:
当你可以极为“安静的,长时间”的反思时,你开始入门了;
当你做到“每天精进”地反思时,你的境界又进一步了;
当你的内心越来越“干净”,没有过多的念头干扰时,你才真正进入更高境界的反思,你开始拥有一些深度反思的能力了。
此时,反思可能成为你人生第一重要的事。
只有反思才能“看清”天道
但是达到“深度反思”这个境界的人,少之又少,在达到“反思”高于一切生活前,我们会在生活与反思之间不断摇摆与混乱,时而感觉良好,时而在生活里面完全不自知,甚至怀疑修行的效果。
任何一个事情,任何一个你现在的起心动念,背后都是同一个本质表达的结果,但是我们不是知道这个结论就可以了,我们要在生活里面的每一个瞬间都把这个”天道“觉察出来,在情感层面全面感知它,感知它是如何左右我们的,感知我们在它的主宰下不断轮回的人生模式,然后才能破解这些轮回。
否则我们就会不断地卡在这些模式里面。
这是解决方案的核心,也是我们每天打卡反思的目的。
我不断从各个维度引导大家的,不是给你答案,而是引导大家去感知它,一个一个的突破,不断地从情绪层面去感知天道的控制模式,以及这些控制模式给你的人生造成的影响,直到你能跳出这些控制模式,甚至反过来运用这些控制模式来成就你的人生。
这就是人生的解决方案:看清它,感知它,然后顺道而行。
这是一个不断扩大感知范围的过程:
感知自我的自私能量的“想要”以及由它而产生的强烈害怕与焦虑感对我们的扰乱与控制。
感知能量的因果循环,感知自我在这些循环中得到的滋养,直到升华出强烈的内心情绪与力量。
同时,你必须清晰地知道,整个过程不是唯心的而是科学的,而一切的指导方案就是大脑的神经元的相关方法论。
时刻带着觉察与觉知去经历
当你知道了所有的道理之后,请告诉自己,这只是第一步,我们需要用情绪来检验这些道理与知识,在情感上形成切身的认知,然后反过来用这些带着情绪的认知来重新塑造我们的行为。
因此,这条后续的路不是逻辑可以解决的,因为我们的行动体系,是经历与感知的结果,是神经元上的信号,而是信号对应我们的行为,在我们的感觉上表达为“苦乐”,用劳动的话来说叫“汗水”。
我们要改变的是行为体系而不是认知,这是有本质区别的,而要达成这样的结果,就必须带着觉察与觉知去经历。
这是重点:“带着觉察与觉知去经历”,这才是真正的反思,然后在觉察后,及时整顿与汇总,这就是实时觉察与实时反思,这是开悟的必经之路,全面觉察与感知生活,人生不是为了结果,人生就是为了在生活的过程中去感知其中的苦乐,成就一个丰满的人生。
反思的高级状态:实时反思
带着觉察与觉知去生活,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或者说这是一个高级状态。
它意味着我们在生活的时候,处于旁观者的状态,它就好比,我们在下棋的时候,我们不在下棋者【局中人】的状态,而是在旁观者的状态,就像真正的旁观者看着局中人一样,旁观者是知道局中人已经产生情绪的了,但是局中人自己不知道。
因此,人要知道自己已经产生情绪,他必须跳出局中人的角色,切换到旁观者角色,观察与感知此时的局中人的情绪以及导发情绪的相关念头。
因为只有这种实时反思才能最为及时地觉察到情绪,特别是发现引发这个情绪的念头,然后从念头切入,试图消解情绪。
你会发现:
让你生起情绪的,往往是自我念头的想要,它因为被阻断而产生情绪;
而让你消解情绪的,是自他的恩惠行为,看到他人的存在对我们的恩惠,我们的愤怒情绪会立即消失;
反思:不相信自我,警惕念头
不反思的人,几乎一定是被自我劫持着的,这是我们的本性决定的,也是底层能量规定着的,没有人例外。
而反思首先就意味着“不相信自我”,当你在生起情绪的时候,能够触发反思的按钮,即意味着你能够阻断当下的动物脑的那些神经元通路,从而切断情绪。
当我们"不在自我里面"时,我们就有机会切换到旁观者的角度进行审视,审视当下的自我到底是被什么东西控制着。
比如我以前沉浸在自我的创作里面时,想要的念头非常强烈时,橙子过来找我玩,我往往会不耐烦,之前疫情期间,他经常会来打断我的创作,我不自觉的发脾气。
当我突破自我的这些想要时,现在橙子经常过来找我,我会停下来跟他互动一会,没有任何情绪的,心甘情愿的,他会坐到我的大腿上,好奇地看着我眼前的电脑,或者也会想要我陪他玩,我会耐心陪他玩会,然后再回到我的创作里面。
当我的事业与家人变得无区别时,我发现我可以自如地在这两者之间切换,当然,达到这一步,我至少经历了1年左右的不断觉察与反思,觉察想要念头对我的控制以及它经常给我造成的情绪等等。
我不要求大家能做到实时反思,因为它是事后反思进行到一定阶段后升华出来的能力与结果。
终极反思
每天反思里面的一个最核心的技巧:“触发人生的终极追问”。
就是乔布斯每天必定自我追问的这句话:“假如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我还会做今天即将要做的事吗?”
正如我在前文中指出的,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已经成型的高效的动物脑神经元网络体系,我们在日常生活里面,用着这个网络行为处事的时候,几乎是完全信任它的。
因此,我们往往被遮蔽而完全不知。
而终极反思的核心作用就是把我们从强大的“自我”的遮蔽里面拉出来,把自我从眼前的“环境里面”拉出来,此时前额叶没有笼罩在自我的情绪里面,同时,自我跳出了眼前的环境。
于是前额叶可以开始冷静地以一个大眼光大尺度的角度去权衡利弊过往人生中:“哪些是让自己觉得最有意义最有价值感的事,而哪些是让自己羞愧与悔恨的。”
这种终极追问的核心是死亡感的冲击本身具有强大的力量,这股强大的力量才有可能使得我们真正停下来,屏蔽眼前的所有利益与得失,真正长时间地大信息量的去整顿过往人生中的所有事情。
没有这种震撼感,我们是不可能如此大信息量地去整顿的,这就是为什么那些经历死亡或者在死亡线里面走出来的人,往往可以重生,因为死亡的强大力量使得他们全面的深度地反思。
这也是为什么最后7年的乔布斯如此高产的原因,因为他时刻都确保要把时间用在对人生来说最重要最有意义的事上,而不是那些名利与成败。
这就是用死亡的分量来拷问“自我”,因为只要我们能够上升到引发切身的死亡情绪感受,我们就能够跳出眼前的在动物脑看来就是一切的环境世界。
然后我们会反问:“这辈子活这么大了,哪些事情才是让我深度有感觉的,才是让我觉得这辈子值得的,是让我最自豪的”。
此时我们就可以找到生命中那些最重要的事。
于是眼前的事与生命中最重要的事一对比,你就知道你接下来的人生方向是什么了,你知道你今天接下来该去做的“正确”的事是什么了,这就是乔布斯的厉害之处,他并不懂大脑及很多底层的东西,但是他在禅修的世界里面,跟随内心,找到了可以引导自己去不断实现突破的法则。
这也正是乔布斯为什么可以不断实现第二曲线式创新的根本原因,因为创新的第一大阻力,就是自我的这股力量。
因此,在小务虚看来,成就乔布斯的一切的,正是这句人生终极价值的追问。
这就是乔布斯连续33年的深度反思,每天必问自己这句话:“假如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我还会做今天即将要做的事吗?”
最后,本文的产生正是深度反思与实时反思结合的结果,而这意味着我们的内心要足够宁静,想要的念头要足够少【弱】,自我几乎处在被时刻的觉察中,否则,我就不可以如此细致的描述出“自我”的很多细节,我把这些描述为“境界”,而开悟的过程,就是不断提升这个境界的过程,这也是人生的同一过程。
这就是实时反思的强大力量,小务虚的整个课程体系,正是为反思而生的,特别是星球的每天打卡与反思,让你最终突破人生的固定模式,甚至运用这些模式去成就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