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李士懋:火郁证的辨别与治疗

华医世界

图*国医大师李士懋老先生

火郁证,或称为热郁证,是指内火壅闭不出,火热燔烈炽盛,从而表现出一派内火滞闭之症,但同时,又可兼见怕风恶寒,鼻流清涕,头痛等外寒之症。

其不同于一般火热症状之全身热发汗出或者局部火毒内聚,疮痈瘀结。

火郁证之热壅闭于内不得出,内热外寒。

内外妇儿临床各科皆常见,同时也是易令医者生疑,进而易误诊的病证。

国医大师李士懋老先生,对于火郁证有其独特而实用临床经验和认识,执简驭繁,灵活变幻的运用升降散和自创之“新加升降散”方治疗一切火郁证,疗效突出。

今天,小师妹分享的李士懋老先生临床治疗火郁证的经验及认识,供临床优秀中医师参考学习。

“火郁证”发源辨

火郁证之出处,为《黄帝内经》,为《素问·至真要大论》。

该篇言:“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

此条之论述:患者牙关紧闭、失语、鼓唅,身体寒颤,并伴有轻度的精神失常。

一般风热侵袭,邪气在表,不会出现上述情况。

临床实践中外感热病,发热多日,高热不退,里热炽盛却阳郁不能外达,出现寒战、齿颤之寒性假象,甚如四肢发凉,热深厥亦深,内热里寒之表现,实则为现代意义的“火郁证”。

是篇为火郁证内涵之正源,而非“六元正纪大论”篇。故余于此欲以正本,供诸学者思考。

火郁证病因辨

《丹溪心法》提出“气、血、火、食、湿、痰”可以致“郁”,创立越鞠丸等常用方剂。

而六郁之中,以气郁为先,气郁出现,引领它郁随之。

南京学者李木子认为,朱氏用理气疏肝之香附,为治疗热郁、痰郁、湿郁等之重点药。

明朝张介宾认为,“一曰怒郁,二曰思郁,三曰忧郁”,认为郁病之发生来自情志,“总由乎心,此因郁而病也”,故从心论治。

郁病的发生,多由乎情志。

情志不遂,气机受阻,升降失常,故而化热,内生火邪。

除外情志因素,瘀血、食积、痰湿等实邪亦可以阻滞经络,影响气之升降出入,致使火邪内生,出现火郁证候。

故火郁之病因并不单纯,各种阻滞气机之实邪,皆可致病。

李士懋教授经验

对火郁证的认识

李教授对于火郁证有深刻的认识,在临证过程中执简驭繁。观之章法齐备,使学者豁然开朗。

诊断:

(1)脉象沉躁。

脉何以沉?气郁于内也。

内火燔灼,可出现沉涩、沉细、沉弦、沉大、沉数或兼而见之等躁动不安之脉。

沉者未必是内有郁结,关键在于脉之有力无力。

无力者,当为虚寒之证,无力鼓动气血,非火郁于内。

(2)舌象红或者红暗,此郁热不得外达之故。

(3)症状上里热一派炽盛,外表一派寒象。

如可见胸腹灼热,口气粗秽,溲黄便结等,兼见面白怕风,四肢厥冷,乏力纳呆等一派虚象。

症状上千差万别,临证时需脉舌症互相参照,彼此解释,尤以脉象为优。

治疗:

治疗上,李教授喜用其自创方之“新加升降散”或者升降散依症组方。

其用升降散思想有受赵绍琴教授影响。

赵绍琴教授关于火郁亦有精辟论述治疗上,推崇“升降散”加减。

升降散由明代医家龚廷贤所创,载于《万病回春·卷二·瘟疫》,原书四味药:大黄、蝉蜕、姜黄、僵蚕,主治“肿项大头病,蛤蟆瘟病”。

李老善合栀子、淡豆豉、薄荷、连翘四味药,乃成“新加升降散”。

蝉蜕、薄荷、淡豆豉、栀子,大多甘寒轻宣,透发郁热,使里热外达,调畅气机,其中淡豆豉、栀子合用有张仲景栀子豉汤之意味,可以清宣胸膈郁热,疏达气分。

姜黄行血中之气,通经活血,使郁结得开。

大黄、连翘,苦寒直挫火势,清热降火,导热而出。

僵蚕咸辛而平,化经络痰滞,并可防火邪热煎津液引起抽搐惊厥。

《本草备要》言:“僵蚕……僵而不腐,得清化之气……其气味具薄,轻浮而生”。由是之,证备药备,故临诊于病患可收较好疗效。

病案举例

马某,男,5岁

1995年1月28日初诊

患者上午开始发热,体温最高39.7℃,伴有流涕,四肢冰凉,头痛、恶心、流涕,精神欠佳,无咳嗽、无抽搐。

舌微红苔白,脉沉而躁数。

患者家中两代单传,举家惊惶,又因春节将至,故住院与否颇有顾虑,求诊于李老。

李老方宗新加升降散,处方如下:

僵蚕8g,蝉蜕3g,姜黄5g

大黄4g,淡豆豉10g,连翘12g

薄荷5g,竹叶4g,焦栀子6g

2剂,水煎服。

每剂分3次服,间隔4h服1次。

同时保暖,避风寒。

1995年1月29日上午复诊

家属诉患者服药后,身热渐退,肢端逐渐转温,后半夜周身汗出,已思食。

因脉未全静,余热仍留,嘱患者将所剩1剂服完。

次日已外出玩耍,无不适。

按:

该病案为热郁于内,热深厥亦深。

虽四肢末端冰凉,头疼、流涕、恶心一派寒邪中太阳经之象,实则内热炽盛,郁闭不出,假寒显现。

加之脉沉而躁动不安,可明晰为火郁之证,故径投李老方新加升降散,宣透郁热。

在之基础上又添一味淡竹叶,增强清热去火之力,并可透火外出,增加透转“发之”力量。

因病势急笃,故嘱患者隔4h服药1次。证药相对,故收桴鼓相应之效。

历代诸家对火郁证研究颇多,病因非为情志一端,实则各种原因皆可见之,临床各科亦都常见。

李士懋老先生临床强调辨证论治,注重脉诊,对温病有独特见解和经验。

在火郁证方面,如文所言,蹊径独创,强调脉沉而躁者,是为火郁;

清热转透视为第一要务,但凡火郁证,每用新加升降散多可获收良效。

看完李士懋老先生对火郁证的认识与治疗,您是否有所思考或收获新知?

(0)

相关推荐

  • 升降散为冶温、郁热之总方

    ​升降散为治温.郁热之总方 分类: 时方集粹 标签: 升降散 导读:升降散一方由僵蚕.蝉蜕.姜黄.大黄组成,作者言其为治疗温.郁热之总方.我曾治疗经西医诊断为病毒性感冒而服用众多中西药物无效的发烧患儿 ...

  • 和风细雨汤治疗青春痘及口腔溃疡

    赵绍琴先生生前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中医学家,中医临床家,中医教育家.先生出生于三代御医之家,集家传师授及 60 年临床经验,在中医内科学,肾病学和脉学等多个领域均有创新.笔者认 ...

  • 加味凉膈散的作用与功效、适应症、临床应用、医案配方组成方解

    [来源]清·杨栗山<伤寒瘟疫条辨>卷四. [组成]白僵蚕酒炒,三钱蝉蜕(全)十二枚广姜黄七分黄连二钱黄芩二钱栀子二钱连翘去心,三钱薄荷三钱大黄三钱芒硝三钱甘草一钱淡竹叶三十片. [用法]水 ...

  • 【以案说医】王清海:清肝泻火治疗耳鸣案

    王清海 国医大师邓铁涛弟子,主任中医师,国家二级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名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指导⽼师,全国名⽼中医传承工作室专家,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 ...

  • 《伤寒温疫条辨》——承气解毒汤

    清·杨栗山<伤寒瘟疫条辨>卷五. [组成]白僵蚕酒炒,三钱全蝉蜕十个黄连一钱黄芩一钱黄柏-钱栀子一钱枳实麸炒,二钱五分厚朴姜汁炒,五钱大黄酒洗,五钱芒硝另入,三钱甚至痞满燥实坚结非常,大黄 ...

  • 【中医干货】“国医大师”李士懋:温病的治则与治疗

    一.温病的治则 李士懋先生认为,温病的治则就是三个字:清.透.滋. (1)清 温病的本质是郁热,既有热邪,就必须清之. 此即"热者寒之"之意. 李氏认为,温病之热邪,有轻重程度之不 ...

  • 国医大师李士懋谈一个治疗胃病的泡茶小方

    连苏饮应用与析义 作者/李士懋等 连苏饮是一张颇具特色且疗效卓著的方子,临床历经验证.现摘数案如下,并析其义. 案1: 高某,男,5岁.1年前因肠梗阻手术,近7日呕吐不止,水入即吐,饮食俱废.伴腹痛. ...

  • 国医大师李士懋的胃病泡茶小方

    - 连苏饮应用与析义 作者/李士懋等 连苏饮是一张颇具特色且疗效卓著的方子,临床历经验证.现摘数案如下,并析其义.验方仅供参考学习,中医重在辩证论治. 案1: 高某,男,5岁.1年前因肠梗阻手术,近7 ...

  • 国医大师李士懋:治疗温病只需掌握一条要义

    导言:本文是国医大师李士懋和其夫人田淑霄对赵绍琴赵老的温病学术思想进行的探折,作者认为温病的本质是郁热,卫气营血皆然,而治疗温病必须宣展气机,透邪外达,不可陡执清热养阴,以遇伏气机. 宣展气机解郁透邪 ...

  • 国医大师李士懋:黄芪的常用配伍处方

    经方学堂 2019年04月15日 · 中医院副主任中医师 李士懋,河北中医学院教授,第二届国医大师,倡导"溯本求源,平脉辨证",临床善于治疗心脑血管.肿瘤等内科杂病.笔者曾有幸随先 ...

  • 国医大师李士懋用补中益气汤出神入化,是掌握了这一点

    小编导读 金元四大家李东垣先生有一首名方叫"补中益气汤",是甘温除热法的代表方剂.而通过甘温之法所除的"热"就是"阴火".在临床上,&quo ...

  • 国医大师李士懋常用方剂:神奇的乌梅丸

    X最近发现治疗上有火下怕冷的中药--乌梅丸,是张仲景的方子,太深了,太神了.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中医书友会第1082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导读:乌梅丸是一张名方,中医书友会此前发过多篇谈及乌梅丸 ...

  • 国医大师--李士懋揭秘西医治疗高血压内幕

    转自中国民间医学网:http://www.zgmjyxw.com/ 01 - 震撼!国医大师揭秘西医治疗高血压内幕 国医大师李士懋治高血压,可使原发性高血压诸症痊愈,扭转高血压慢性病的发展,可见中医眼 ...

  • 国医大师李士懋讲薛生白《湿热论》

    再析薛生白<湿热论>传变规律 薛氏<湿热论>"包括湿温及暑温,为湿热病莫基之作.然对其传变规律,后世没不彰,甚至误认为条文排列错杂,无规律可循,而予重新编排. 薛氏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