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大帝国27:德意志第三帝国—建立欧洲新秩序,支配整个世界
历史大帝国27:德意志第三帝国——希特勒梦想建立欧洲新秩序,支配整个世界
德国雅利安美女
假如我们把人类分为文化的创造者,保持者和破坏者的三种,那么,唯有雅利安人种方能够资格做第一种的代表。——阿道夫·希特勒《我的奋斗》
1938年至1939年德国的对外扩张
德意志第三帝国指纳粹德国,继承了中世纪的神圣罗马帝国(第一帝国,962–1806)与近代的德意志帝国(第二帝国,1871–1918)。纳粹德国先后有两个官方国名,分别为1933年至1943年使用的德意志国(德语Deutsches Reich)与1943年到1945年的大德意志帝国(德语Großdeutsches Reich)。
德国进攻苏联
德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起国之一。奥地利与捷克斯洛伐克分别在1938年与1939年被德国吞并,其中捷克被直接吞并,斯洛伐克则是德国的傀儡政权。至1940年6月22日,德国占领了大半个欧洲,其中包括法国、比利时、卢森堡、荷兰、丹麦、挪威。其占领区内的“不受欢迎的人”和另外一些民族亦不断受到迫害。
德国最大疆域
1940年9月27日,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签订《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结成了侵略性军事同盟,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德军一度兵临莫斯科。国土面积最大达64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8000万。
轴心国计划在二战胜利后瓜分世界的地图
【希特勒掌控政权】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巨额赔款使魏玛共和国政府无法负担,之后遭遇的经济大萧条和未能解决失业、其他社会问题。希特勒承诺减少失业人口及对经济、文化和军事进行改革。在1932年的联邦选举后,纳粹党成为了国会最大党,占有230席。在1933年1月30日,魏玛共和国第二任总统保罗·冯·兴登堡任命希特勒为德国总理。
1933年2月27日,国会纵火案后,纳粹党联合国家人民党后又透过胁迫或贿赂的手段,强行通过了《授权法》,只有社会民主党未赞同,最终纳粹党利用《授权法》取缔了所有非纳粹政党。
1934年阿道夫·希特勒以元首兼总理的称呼成为德国的最高统治者
1934年8月2日,保罗·冯·兴登堡死后,希特勒顺理成章地控制德国(宣布为第三帝国之帝国总理并代行总统职权),废除总统制,立法成为德国元首。
【战前外交】
早在1933年2月希特勒就强调重整军备的重要性,但是此举违反《凡尔赛条约》,所以这项工作是秘密进行的。一年后他向管理军事的部下透露:向东扩张的战争计划,拟于1942年执行。1935年1月原属德意志帝国的国联托管地萨尔(自一战结束起至结束托管止,国联已管制萨尔共15年)举行全民公决后宣布回归德国。1935年,希特勒宣布魏玛防卫军的人数将扩大至55万人,并建立空军。1935年6月18日签署的《英德海军协定》则表明英国将允许德国建立海军舰队。
英法对于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的绥靖主义政策,促使希特勒加快德国“正常化”的步伐。1936年3月7日希特勒违反《凡尔赛条约》命令3000名士兵进驻莱茵兰非军事区,还有一支30000人的预备队也加入此次行动。由于该领土为德国所有,英法政府因害怕引发战争而并未相应对德国进行制裁。1936年,希特勒和日本签署协定,又和贝尼托·墨索里尼领导的意大利王国达成协调外交政策的互不侵犯条约,此后被称为“罗马—柏林轴心”。
奥地利与德意志国的领土
1938年3月,德国合并了奥地利。希特勒首先对奥地利下手的理由是:奥地利与德国原本就有同民族的血统,可以说德军入驻奥地利是伴随着鲜花和掌声的,加之奥地利有丰富的石油,是战争所必须的。就此而言,这也是“第三帝国”兴盛的原因之一,巧妙地掌握民族间的情谊。
1938年9月慕尼黑会议后,在英、法两国同意下,捷克斯洛伐克被迫割让苏台德地区给德国,这只是助长希特勒侵略中欧的野心。
1939年7月10日,宣传部长戈培尔正式宣布不再使用“第三帝国”作为官方名称,改以“大德意志帝国”取代。
位于德国本土和东普鲁士之间的但泽和波兰走廊
1939年3月,希特勒要求波兰归还曾属于普鲁士的但泽自由市和波兰走廊(这一地区将德国本土同东普鲁士分隔开)。英国则对波兰保证,若波兰遭攻击,他们将进行援助。希特勒认为英国事实上将不会采取军事行动,便命令部下制定入侵波兰的方案,定于1939年9月实施。5月23日他告诉部下德国的目标不只是波兰走廊,更重要的是以波兰为代价,将德国国土进行大规模东扩。德国再次强调罗马尼亚、挪威和瑞典间正式建立贸易关系。德国外长约阿希姆·冯·里宾特洛甫前往苏联,并于1939年8月同苏方签署《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还秘密划定苏德两国在波兰和波罗的海国家的势力范围
【发动二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形势
1939年9月,希特勒与苏联联合对波兰第二共和国宣战,以闪电战战术联合苏联迅速吞并了波兰,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
1940年4月9日,德国对挪威、丹麦宣战,发动挪威战役,丹麦在不到24小时之内便宣布投降,而挪威在国王哈康七世的带领下坚决抵抗德国,但终因寡不敌众,德国最终在6月10日完全占领挪威,国王哈康七世流亡英国。德国由此获得了足够的从瑞典运输铁矿石线路的保障。
1940年5月,法国战役爆发,德军集结141个师和3000多架飞机和3000多辆坦克在一个月内完成了法国战役,到6月25日战役结束,完全占领荷兰、比利时和法国。
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伙同仆从国匈牙利、罗马尼亚、芬兰以事先拟订好的一份代号为“巴巴罗萨”的计划,集结了190个师550万人、4900架飞机、3700辆坦克、47000门大炮、190艘军舰,划分为三个集团军群,从北方、中央、南方三个方向以闪击战的方式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苏德战争全面爆发。
战争爆发初期,由于德军的突然袭击,苏军一路溃败。德军凭借局部兵力优势和相对先进的战术长驱直入,并在明斯克、基辅等地发动钳形攻势,大规模歼灭苏军的有生力量,平均深入苏联境内六百公里。直至1942年6月爆发斯大林格勒会战,德军进攻受挫,双方在乌克兰东部陷入胶着,互有胜负。苏军凭借人力物力上的优势逐渐占据主动,于1943年8月,在库尔斯克会战中挫败德军在东线最后一次战略攻势,自此进入战略反攻阶段。此后,苏军发动一系列战略攻势收复绝大部分国土进而占领东欧多国,最终于1945年4月30日攻占德国首都柏林。5月8日夜间,德国举行了无条件投降仪式,投降书于9日凌晨生效,苏德战争就此结束,也标志着二战在欧洲战场的告终。
苏德战争使苏联彻底摧毁了西部强大的德国。苏军共消灭德军93个师,歼灭德军近100万人,其中俘获官兵约48万人,缴获火炮8600门、坦克和自行火炮1500余辆、飞机4500架。苏军阵亡30.4万人、坦克和自行火炮2156辆、火炮1220门和飞机527架。柏林战役的结局,标志着第三帝国的灭亡、苏德战争和欧洲战争的终结。此后,苏联一跃成为超级大国。
【盟国分治】
盟国分治德国
在1945年6月5日的《柏林宣言》和此后盟国管制理事会建立之后,4个同盟国暂时担当起对德国进行管理的责任。1945年8月的波茨坦会议上同盟国做出对德国进行军事占领。德国被分为4个区域,每个区域由一个盟国占领,各自从其区域获取赔偿。由于多数工业区都位于西部,由此苏联获得额外的补偿。盟国管制理事会于1947年5月20日废除普鲁士。军事占领一直持续至1949年东德和西德的建立。德国分裂的局面一直持续至1990年,盟国在《最终解决德国问题条约》中放弃在德国的特权,而德国亦放弃对在二战中失去的领土的全部主张。
德国领土丧失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