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5年,分子诊断领域会出现千亿市值的公司吗?
过去一年,大量的分子诊断公司崛起,对于IVD投资和创业来说是不是好事呢?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会觉得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千帆竞逐,总会有人跑出来;有的人认为分子诊断正在从一个好生意逐渐变成坏生意。
我个人也在研究中国的分子诊断行业,2020年分子诊断领域最大的黑马莫过于圣湘生物,预估其2020年的营业额很有可能超50亿,而其上市后的市值也是达到了作为分子诊断公司的巅峰近500亿,而此时老牌分子企业达安基因还不到300多亿。
于是我产生了一个思考,未来五年,中国分子诊断行业会不会出现千亿级的企业?如果有,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关于分子诊断产业我们要分为两段来看,一段我们称为新冠疫情前,另一段我们称为新冠疫情后;
新冠疫情前的分子诊断行业,2019年国内市场容量差不多在100亿左右,不同的调研机构数据会有不同;在这个发展时间,很显而易见的现象就是大家稳步发展,除了测序领域服务端花样多一些,其他分子企业基本都是保持一个恒定的增长量,大家相安无事。
新冠疫情改变了分子诊断行业,所以从2020年起,我把这个时期称为新分子诊断时代,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头部洗牌,中小企业蜂拥而起”。那新冠疫情到底带来了多大的分子诊断市场?
给大家做一个算术题,先算试剂市场容量:按照过去一年的防疫政策,我们预估2020年国内新冠检测需求量7.7亿次左右, 我们假设其中 70%为核酸检测,30%为抗体检测。以湖北省中标公司报价的平均值作为出厂价,最终保守推算得到国内新冠检测的市场规模约为 150 亿元。
再算设备市场容量:新冠试剂集采前,PCR仪器大多是可以送的,后来基本都不送了,按照国家卫健委12月3日公布的数据,2020年全国新建发热门诊7000余个,截止2020年6月全国二级以上医院12732家,其中二级医院9901家,我们假设二级医院PCR仪器都放1台,三级医院新增1台,这个市场就有12732*20万(均价)=25.46亿。这是非常保守的算法。
所以我们得出2020年国内分子诊断市场在300-500亿之间,疫情过去之后,这个市场差不多会缩水至200-300亿的规模。
那我们再回到一开始的问题,未来五年,中国分子诊断行业会不会出现千亿级的企业?如果有,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我们把以分子诊断产品起家的企业称为分子诊断企业,试剂类的分子企业净利润率普遍比较高,设备类、服务类的要低一些,我们取中间值50%的净利润率,给到100倍PE,200倍的PS,那一家千亿级的分子诊断公司的营业额至少为100亿,前提是市场得非常看好公司发展的前景。
从目前国内的分子企业的市场来看,还有一段路要走!(数据:1月4日,11:30)
企业名称 |
市值 |
企业名称 |
市值 |
圣湘生物 |
455.8亿 |
华大基因 |
505.4亿 |
达安基因 |
298.8亿 |
硕世生物 |
112.0亿 |
凯普生物 |
85.22亿 |
透景生命 |
51.72亿 |
我们再回到问题,未来五年,中国分子诊断行业会不会出现千亿级的企业?如果有,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我的回答是肯定的,未来5年,国内肯定出千亿级的分子诊断公司,但业务范围不止分子诊断。
上面的分析我们得到了两个数据,一个是国内的分子诊断的市场容量未来每年大概在200-300亿之间,第二个是千亿级的分子诊断公司营业额需要过100亿。
很明显,5年内的分子诊断行业还养不起一个千亿级的分子诊断公司,虽然网上时有千亿分子诊断市场的说法,但我觉得那可能是10年后或者20年后,目前还不行!
现实的问题来了,如何做大做强!营收超百亿!
两个方向,国内市场立体化发展,国际市场快速铺展。
什么叫国内市场的立体化发展呢?前段时间我去拜访了业内做核酸提取、PCR仪器顶尖的几家企业,跟他们畅聊了以下分子行业,大家一致的共识就是“分子诊断的基础研究太差,市场逐利性强”。
就拿磁珠、核酸提取仪来说,国内真正做的好的企业屈指可数,别看很多家都有,但拉出来一比,就不行了,前段时间被国外退回来最多的除了新冠试剂,就是核酸提取仪。
大公司不做基础研究,不做创新,期待小公司做基础研究,然后直接用,小公司本身盈利小,又无法支撑长期的基础研究,谈何发展。
我见过很多试剂公司,好几年菜单不带变化,我见过很多小型公司有很好的idea,很好的技术,但因为没有盈利而死掉。
很多人看到这里会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搞研发,就是花钱打水漂。我想说的是,你所谓的打水漂是人不对,方式也不对,不是基础研究不对。
我看重基础研究还有另一个方面的原因,只有分子诊断的最底层动了,才会带来无限的可能,这个行业才会迎来新生,才会达到所谓的千亿市场。
除了基础研究就是应用端的研究,分子诊断除了临床市场,还有疾控市场,兽用市场、法证市场、消费市场等等。
头部的公司除了盈利之外,更应该有使命感和框架感,让中国的分子诊断自强,让国产的产品走出去!
这里就到了我说的第二个方向,走出国门,千亿级的公司除了国内市场,一定会拥有庞大的市场体系,与国际分子巨头竞逐,一较高下!你也终究成为巨头。
很多企业借着新冠疫情在海外挣了不少钱,也看到了海外市场的红利,国产产品凭借着低价、可获得的优势快速占领市场,很多以前没有外贸部门的IVD企业也开始筹建自己的外贸部门。
从国家层面上看,国家与非洲、欧洲的合作越来越多,国家在走出去,中国企业也在走出去,跟着大流肯定不会错。
我们再回到问题,未来五年,中国分子诊断行业会不会出现千亿级的企业?如果有,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经过上面的分析,这个千亿级的分子诊断公司雏形初现,但想要这个庞然大物高效有序的运行起来就会涉及到今天要谈的最后一个话题—管理。
在这里,举两个例子,第一个是华为,华为的企业文化想必很多人都有所了解,华为的管理很多时候会让我们感觉到冷漠、残酷,但就是这样的文化造就了华为;另一个是我们医疗界的迈瑞,迈瑞的文化在医疗圈子里也是非常特殊的存在,但也正是这种文化造就了市场5000多亿的迈瑞。
分子诊断企业面临的管理、运营问题也是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组织效率低下,人均产出低,归根到底都是企业管理的问题,但却很少被注意到,如何从人管转化为制度管理,是千亿公司的必经之路。
中国分子诊断行业会有千亿级的公司,这个公司可能来自已经上市的企业,或者还在准备上市的过程中,但一定会有,在此之前,我们还需要做很多的准备工作!
我花了很长时间去思考,未来10年应该去赌什么?
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去赌分子诊断,一方面是分子诊断行业基础建设刚刚做好,刚开始放量,另一方面就是国内的分子诊断技术还存在巨大的提升空间,也会诞生新的商业模式。
如果说过去的分子诊断企业成功靠的是机遇,那未来的市场一定是靠产品实力、商业模式来制胜,千亿级的公司也必将是有能力根据时势做出变化的分子基础领域的公司,根扎在土里,树干和树枝长成最美的样子!
以上为IVD从业者网原创,仅代表作者锁炎的观点,如有不合理之处,欢迎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