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李广难封,职场人不得不知的3个真相

在历史上,这样一位武将,他备受文人墨客的青睐和疼惜,与他有关的诗句也层出不穷:“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其中最脍炙人口的诗句,当属初唐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感慨:“嗟乎,时运不济,命运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那么,为何这位叫李广的汉朝将军,会如此受到诗人们的垂爱呢?

这要从李广的平生际遇说起。

一代名将李广,历经了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三朝,他英勇善战,参加了对匈奴的大大小小的战役70多次,可就是这样一位名将,却命运多舛,一生郁郁不得志。

数十年征战而不得封侯的李广,令后世仕途艰难的文人士大夫们深有共鸣之感,在他们的笔下,“李广难封”甚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独特现象。

那么,被神化的武将李广,为何难封呢?

1. 核心竞争力重要,还是忠诚重要?

职场上,很多小白都有一种错觉,觉得当一个业务能力强的硬核员工,是最重要的事。

要论硬核,李广绝对没跑了。

李广出身武将世家,他的祖先李信是秦国嬴政麾下的将军,曾带兵抓获燕国太子丹。在李信的影响下,李家子弟世世代代都勤奋习武,尤其精于骑射之术。

李广身材高大,蜂腰猿臂,天生就是练习射箭的材料。经过刻苦的训练,李广的箭法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他箭无虚发,“发即应弦而倒”。

按理说,这样的李广,出身好,技能强,凭借军功,马上封侯,并不是异想天开。

汉文帝就很赏识他,曾亲口对他说:“如令子当高帝(刘邦)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如果说,汉文帝时期的李广,是因为没有战争的机会,才没能封侯的话,那么,汉景帝给了他“发光发热”的机会。

汉景帝时,爆发了“七国之乱”。李广的一身本事终于派上了用场,他在平叛中奋不顾身,夺了敌人的战旗,一战成名。景帝的亲兄弟、备受窦太后宠爱的梁王,马上给李广颁发了奖励——将军印。

其实,这枚将军印,真是一个不能接的烫手山芋。窦太后素来喜欢梁王,和景帝也是一团和气,但是梁王私下里授予李广将印,就有挖景帝墙角的嫌疑。

李广美滋滋地接受了将军印,这样一来,得罪了景帝。在凯旋后,其他人先后封侯受赏,只有李广一无所获。

确切地说,不但一无所获,还获得了汉景帝对他的不满。

因为微妙的政治斗争,李广失去了第一次封侯的机会。

职场上,技能过硬固然重要,但是,会看风向,站好队,比前者更重要。技能是“术”,天长日久可以练就,懂职场政治,是“道”,只能靠自己用心去悟。

对于提拔你的老板来说,你能干事,是良将,但你力挺他,他才会把你当成自己人。

2.你以为自己“命不好”,其实是不懂老板的心

司马迁在《史记》中,经常有意无意地把李广和卫青做对比。在司马迁眼里,卫青命好,是“天幸”,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李广被汉武帝公然评价为“数奇”(古代以偶数为吉,奇数为不吉),也就是命不好。

其实,汉武帝不是有意打压李广。卫青、霍去病固然有借力外戚身份而上位的可能,但李广的家族中,除了他之外,其他人并没有遭到升迁歧视。

李广的从弟李蔡,被封为列候,后来甚至位至三公。李广的儿子李敢,也凭借军功,成为关内侯,可见,李广的职场失意,并非是制度的缺陷,也并非是家族势力低下使然。

汉武帝为何说李广“数奇”?

不是英雄没有用武之地,作为一个武将,汉武帝时期,可以说是遇上了建功立业的黄金时代。

如果说汉文帝时代的李广是生不逢时,汉景帝时代的李广是青涩懵懂,那么这时的李广,正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前途一片大好。

李广声名远播,很快被举荐到汉武帝身边。他先是担任皇宫卫尉,李广再次由边将进入了朝中。李广的仕途此时再一次走上了快车道。李广怀着万丈豪情,从朝中再次调任边疆。

身先士卒、爱护士兵、打起仗来不要命,这些闪光点,李广都一一具备。而且,神奇的是,有一次他被匈奴人生擒,居然在负伤的情况下,李广还能在众目睽睽之下逃脱。

飞将军的名号果然不是浪得虚名,匈奴人对李广是又敬又怕。

结果,有这么多“主角光环”加持,李广还是没能封侯。

为什么呢?李广也想不通了,我能感动天,感动地,感动士兵,感动敌人,怎么就感动不了汉武帝?

如果把汉王朝比如一家公司,李广就是一个中层管理者。那么,从公司运营的角度看,李广是个好员工,可惜不是一个好的管理者。

比如,李广带兵虽然很有亲和力,但他却很无视规章制度。在他的军队里,没有很多的军规军纪,士兵人人自便,无拘无束,晚上不打更,也不巡逻自卫。

李广是个天生的英雄,所以他在战场上从不畏敌,相反还多次采取了冒险的策略。并且,他在面对敌人时,很少迂回作战,几乎都是硬碰硬。

如果说李广不能杀敌,那肯定是假话,但如果算算李广带兵的成本,同样也高得惊人。

投入和产出一比较,就看出,让李广带兵出征,其实对汉武帝来说并不划算。

试想一下,如果你是公司老板,想不想提拔这样一个中层干部?

汉武帝可能不懂什么是投入和产出,但他肯定会算账,所以,他说李广数奇,是对他战绩的综合考评。

如此一来,李广职场晋升之路,被封死了。

可惜的是,李广虽然骁勇善战,却读不懂老板的心。他没有反思自己的职场致命伤,而是去找了算命先生看相。

算命先生掐指一算,说李广因为杀了降将不祥(李广曾诱使羌人投降,后却失信斩杀了这八百人),所以才导致如今怀才不遇、蹭蹬不前的结果。

算命之人最后断言:“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

后人往往认同算命先生给李广下的断言,同情他的悲惨遭遇,不断加深了“李广命不好”这个论断。

其实,这是一种外归因的心理习惯。遇到问题,人们往往会有外归因的习惯。比如,怪外界、怪他人、怪环境。命不好这个解释,是一种万能解释。而一旦自己成功,人们则往往会认为是自己的努力使然。

李广不是命不好,他是既不懂老板,也不懂自己,更懒得去深入思考自己的职场优劣利弊。

3. 职场上意气用事,伤人更伤己

从人格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李广过于凸显个人英雄主义的性格本身和做事方式,都有自身的缺陷,这种缺陷,放在一个管理者身上,被放大了。

汉武帝的不信任,使得李广的性格更加偏激。打了四十年的硬仗,始终没有封侯,李广焦虑极了。

六十岁的他,依然多次执意要求出征匈奴,这与其说是一个武将的自觉,不如说是一个习得性无助者的执念。

汉武帝先是予以拒绝,但过了许久,又允许他跟随大将军卫青出征。这次,李广得到的是前将军的职位,立功机会稍大了点。

但让卫青为难的是,在出征之前,汉武帝告诫他说,李广数奇,不得首当敌军。

古人是很信运气之说的,更何况,这是皇帝的金口玉言。就算卫青再有心给李广立功的机会,也不会违背汉武帝的告诫。

所以,卫青又重新布阵,让李广与右路军合军,从东部绕道合击匈奴。

而李广执意要求担任先锋。卫青不理,急令李广返回所在部队。李广甩了个脸色给卫青,气冲冲离开大营,但也只得与右路军合军。

李广这次意气用事,已经埋下了他日后的悲剧。试想一下,一个心里已经有执念的人,如何能不被情绪左右,冷静地排兵布阵呢?

说实话,卫青的布置的确有私心所在(他和公孙敖私交甚好,有意让刚丢了爵位的公孙敖有立功机会重新封侯),但汉武帝已然对李广失去了信心,所以卫青的安排也不算是为难李广。

谁料,李广的右路军迷失了道路,竟耽误了和大将军合击匈奴的军机。李广一辈子的职业荣誉,都断送在自己手里。

职场不会善待意气行事、被脾气掌控的人,即使他是李广。

而这一场战役,在卫青的领导下大获全胜。凯旋途中,按照军中惯例,卫青派人追究李广迷路失道的原因。

李广悲愤难抑,叹了口气说:“广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

李广太怕面对失败的屈辱了,他以自杀保持了最后的尊严。

他的悲剧英雄的命运,留给后人一声长叹,更给职场中的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李广难封,到底是命运使然,领导不识人,还是自身的缺陷使然?

如果李广能重新反思自己的职场生涯,是否会有不同的结局?

*作者简介:七七,正在进阶的心理咨询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