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桥到照川,织女在此留下一串串美丽的传说
秦 楚 书 社
专注秦楚民俗文化
从天河溯水而上,便到了天河源头,山阳天桥乡,一个美丽如童话的世外桃源。而沿着天河,从天桥到照川的很多地方,沿途分布着棒槌石、珍珠洞等地名,背后都流传着织女的传奇故事,一个又一个关于牛郎织女故事的地名,均有力地表明——神奇的照川,就是牛郎织女故事的发源地——
楚书社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微信w7264000
编辑丨秦楚玉
在巍巍的秦岭深山,有个地方叫照川。
白鹭鸟儿天上过,山青青儿水蓝蓝。
淳善拙朴的照川人,母慈子孝家宅儿安。
蜿蜒八十里山路,通往我家儿门前。
在灵秀的秦岭深山,有个地方是照川。
移步成景皆堪画,白云深处有人家。
鸟儿树上打着盹儿,篱笆墙上爬着花儿。
若有客到此处来,美酒好菜来招待。
在茫茫的秦岭深山,有个地方通照川。
东西河儿暖水川,天桥鱼洞胡家湾。
碧绿的潭儿游着鱼,桃花源里住着神仙。
牛郎织女的故事,世代在这儿流传。
……
2016年四月,山阳籍作家毕堃霖和闻孝书、陈家喜等先生编辑出版《天河之源》一书,从而揭开了牛郎织女的故事发源地——照川的神秘面纱,今天,秦楚书社在此编录其中几个与织女有关的地名故事,以供欣赏:
天河之源:山阳天桥
顺天河逆水而上,便到了天河发源地——山阳县天桥乡。
该乡辖7个行政村,分布在天河源头的崇山峻岭和秀水环抱之中。这里溶洞交织,瀑布成群,沿途的自然景观使人眼花缭乱,更有讲述不完的七夕传说故事,令人大开眼界。
在那里,我们走访了当地不少老者,其中一位解放初就在天桥区〔后改为天桥公社,现为天桥乡〕工作的退休老干部,现任照川地区民族宗教事务领导小组负责人的陈世高老人介绍说:天桥区政府所在地原来叫鹊桥坪,自古以来传说是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地方。为此大约在明初时期,当地就建有一座规模较大的石拱桥,以示七夕鹊桥。后被雷电击毁,不过至今仍能在两岸的石岩上看到昔日桥墩的痕迹。自古天桥,由此得名。
据当地另一位吴姓老人提供,他们的老家族谱记载:其祖籍原系湖北郧阳府人,当时到处兵荒马乱,加之洪水为患,瘟疫肆虐。听说秦岭南边有一“天桥”的地方没有瘟疫,没有丁税,没有压迫。是理想的农耕世外桃源之地。于是于清顺治年间按七夕传说的汉天路线,顺汉水来到郧西天河口,然后沿天河而上来到源头——天桥堡定居。
如此说来,天河、天桥的七夕文化由来已久。且当地的天蓬山上就建有牛郎织女庙,还有直径丈余深不可测的雷神洞。据说是王母娘娘专派雷公雷母前来阻止牛郎寻妻而留下的遗迹,至今香客络绎不绝。
织女天河洗衣:棒槌石
位于织女故乡天河的上游,与照川相毗邻的吊桥村天河鲤鱼潭的悬崖上,自然形成了一个丈余长酷似洗衣棒槌的石头,传说是当年织女在天河边洗衣留下的。
关于棒槌石,还有一段织女为民除妖的千古传奇故事呢。
相传很早以前,鲤鱼潭幽静清湛,四周杂花竞发,绿草如茵。在鲤鱼潭旁边,有一个深不可测的溶洞,不知什么时候,洞内突然盘踞着一条大蟒,久而久之,蟒蛇修炼成精,经常出洞来伤害人畜。特别是在河边洗衣服的妇孺们,没有一个逃脱得了它的魔爪,这使得本来祥和太平的天河沿途变得乌烟瘴气,人断路稀,好不荒凉。官府也曾重金悬赏除害,但蟒蛇已修炼成妖,变化多端,法力高强,而前往除妖的人马也都成了它的腹中餐
一天,织女来到天河边,得知情况后,便只身前往河边一探究竟。织女刚来到洞前,忽见狂风陡起,黑云密布,一条巨蟒张开血盆大口向她扑来。织女急忙躲闪一旁,对蟒蛇叱道:“你这蟒妖,既已经修炼成精,何不改恶向善,以求仙道?”蟒妖哈哈大笑:“吃人是我的本性,还从来没有谁敢阻拦我?你这小女子竟敢教训于我,还不束手就擒让我饱餐一顿?”
织女回道:“善恶到头终有报,你好自为之吧!”织女本想规劝蟒妖弃恶从善,哪知蟒妖不曾把眼前的小女子放在眼里,张牙舞爪,恨不得将其一口吞下。眼看着蟒妖急不可待地又一次向织女扑来。说时迟那时快,织女顺手一挡,手中的玉镯正中蟒妖头顶,致使蟒妖顿时眼睛放花,痛得“嗷嗷”乱叫,一溜烟钻进洞内去了。
蟒妖回到洞内深处养伤七七四十九天,再也不敢轻举妄动,终因本性难移,又欲出洞继续寻觅路人充饥。这天,织女乔扮成一普通农家女子手提衣篮,佯装到河边洗衣服。织女刚在水边落脚,只见蟒妖张开血口就向她扑将过来。为了将蟒妖引得离开洞口更远一些,织女假意提篮上岸几欲逃跑,蟒妖在后紧追不舍。织女跑了一段路程后,在一拐弯处,猛地回过头来,瞅准时机,顺手将篮中的洗衣棒槌飞了出去,不左不右,不上不下,正中蟒妖七寸处。正所谓:打蛇必须打七寸。只见一道金光闪烁,随着一声响雷,蟒妖瞬间化为灰烬。
自此,天河岸边又恢复了之前的安宁祥和,这里又成了当地小伙子们放牧赏玩,以及姑娘们洗衣梳妆的好去处。为了纪念织女为民除妖的义举,当地人在岸边建了一座织女庙,老百姓每逢七月初七都要前往祭拜。更有一些年轻的小伙子和姑娘们虔诚以求,祈祷织女仙姑能赐予自己一个如意美满的婚姻家庭。
织女下凡遗落珍珠:珍珠洞
位于山阳县照川镇晏马村的珍珠洞,相传这些珍珠石子是织女下凡时,被这里怡人山水所吸引而驻足,走时将彩珠项链遗失于洞中,后来就变成了现在的珍珠石子,遍及洞内外,满山皆是。
遍地的珍珠石吸引着众多的游客前来观赏,尽情挑捡,传说凡来敬香者只能带一粒神珠回家,放在身旁能消灾灭祸,带来好运。如果贪心拾得太多,珍珠石则会不翼而飞,颗粒不存。
珍珠洞是一处古老而神奇且具有悠久历史的风景胜地。此处群峰林立,地势险峻;苍松翠竹,绿荫葱葱;云雾缭绕,泉水淙淙;鸟鸣雀跃,繁花似锦。而更为独特之处,就是洞内盛产五颜六色光滑如天然珍珠的石子,从古至今久采不竭,珍珠洞由此得名。
据史料记载和残碑考证,该洞庙宇与武当山金顶同建于明永乐十四年(1416年),是真武帝行宫之一。当初殿宇雄伟、幽雅别致;亭台楼阁、超尘拔俗;雕梁画栋、飞檐走兽,甚是壮观。香客常年络绎不绝,多来自湖北、河南、四川、陕西等地,其中不乏海外华侨。特别是每逢三月三庙会,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人们都想借此机会在洞内捡得一些珍珠石子,作为“吉祥神珠”收藏。
从荡气回肠的山间公路上,一眼望去,林壑云深,清泉长流,山青水秀。踏着鳞次栉比的石阶山路登高远眺,脚下云海翻腾,蔚为壮观,使珍珠洞那瑰丽的风光尽收眼底。漫山遍野的苍松翠柏,刚劲挺拔,郁郁葱葱;体态嶙峋的悬崖巨石,虎踞龙蟠,雄壮险要。
在距珍珠洞不远处有一六米高的巨石,方方正正,远看酷似一口大印置于路旁。传说是姜子牙当年东征讨伐商纣王时路过此地,将宝印暂放于此,所以自古以来被称为“将军石”,同时也是陕鄂两省的界碑。
一到珍珠洞的谷底,刀劈剑削般的山崖立即呈现在眼前,抬头仰望,一孔半圆形的洞口,宛如一轮弦月悬挂在绝壁上,漂浮在云雾之中,这就是神奇的珍珠洞。
每年的三月三,赶庙会的人群一浪高过一浪。山沟里人头攒动,叫卖声、戏剧声、看杂耍的喝彩声此起彼伏。
在密集的人群中,勉强挤上了登山小道。山道陡峭崎岖,蜿蜒盘旋,路旁奇形怪状的山石,夹杂着多姿多彩的藤木,香气郁人的野花,逗引得游人目不暇接。
正在行走之际,突然有人大声叫“你们看啊,谁把珍珠撒了一地?”于是大家都弯腰去捡,一颗两颗……只见那大的如同跳棋玻璃球,小的犹如火柴头大小,粒粒光滑如玉,色泽照人。在这些五彩缤纷的珍珠石子中,红的朱殷夺目,蓝的透明晶莹,黄的桔橙柔和,白的纯洁无暇,还有的一颗中呈现多种颜色,更有那十分珍稀的黑色墨玉,实在令人眼花缭乱,爱不释手。
顺着登山小路扶着峭壁上的石栏拾级而上。在半壁处,只见刚劲有力的“珍珠洞天”横匾镶嵌在洞口的门楼上。据说,这四个大字还是清朝商洛一个知府留下的手迹,只不过后来被摹仿复制而成。
珍珠洞有讲不完的神奇传说,其中流传最广的是:
很早以前,当地发大水,洪水滔天,只剩下居住在湖北境内吊桥大粱上一个大户人家。其家中喂养了一匹白马,七天七夜不吃不喝,只是嗷嗷大叫。主人家心疼地问它:
“你是不是要走?要走你就点点头。”
果然,白马点了点头。
于是主人家就骑上马,随马游缰,一直跑到珍珠洞。只见洞中庙宇辉煌,下马观之,白马飞奔入洞,转眼不见了踪影。
主人家失去了爱马,痛不欲生,决心进洞寻找白马。于是就备足了一大背篓蜡烛,顺着崎岖的山洞一直走了七天七夜,仍不见白马的踪影,眼看所带的蜡烛即将燃尽,正一筹莫展时,前面出现了一片空旷的水草地,河边有一牧童倒骑在牛背上。
主人家上前施礼问话:“可曾见到一匹白马?”
牧童答曰:“那匹白马原来是东海龙王的爱子,因出宫玩耍被此地的山水胜景所迷恋,一住就是数年,现已回龙宫去了。”
主人无奈,拜别返回。此时,顿觉一阵清风吹来,瞬间就到了洞口。
这个洞究竟有多深,又通向何处?至今仍是一个谜。
据当地老年人讲,此洞向东一直通往大海,每逢龙抬头之日,夜半子时万籁俱寂,将耳朵紧贴洞壁,能隐约听到大海的波涛声,时而还夹杂着海鸥的鸣叫声。从洞内发现的鱼虾化石,又为珍珠洞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珍珠洞高大宽敞,约有400多平米,殿宇建筑错落有致,原有的辉煌建筑已毁于“文革”动乱中,经近几年重新复建已初具规模。殿中神像栩栩如生,香烟袅袅,钟声常鸣。
在洞口左上方有一名为雷锋洞的天然溶洞,洞内钟乳石倒立,地面的岩石上有一个碗大的石窝,钟乳石的滴水正好落在其中,石窝内的清水常年不干不溢。
据说,以前这个石窝只有酒盅大小,每天能自然生出一勺白花花的食盐。后来驻庙道士为了多取食盐,就用钢钻将石窝凿至碗大,之后再也没有食盐自生了,只留下了现在的“叮咚”泉水。在洞中静听滴水声,宛若仙乐,忽远忽近,飘缈不定,别有一番情趣。
据住庙老道介绍,原来祖师爷宝座下面有一个三尺长的鹅卵珍珠石,上面常年长满五颜六色的小珍珠石子,虔诚的香客只要用手轻轻一拂,珍珠石子即会脱落。奇怪的是朝采暮生,第二天依然恢复原样,久采不竭。
只可惜,前几年被人破坏性地开采取珠,运往广州贩卖,竟连硕大的珍珠卵石也挖走了。珍珠洞不仅是风景胜地,而且还留下了许多名人志士珍贵的足迹。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率兵攻打商洛时路过此地,曾在洞中驻足进香,以祈祷起义成功。
1946年,李先念率中原部队胜利突围转入鄂西北后,在一个深秋的夜晚,曾在此约见陕南游击支队支队长谭道鹏,共商创建陕南革命根据地大计。
在珍珠洞的山脚下,无论是你急行于陡峭的山道上,还是漫步在杨柳青青的小河边,在那绿竹红花掩映的地方,处处都有看不够的奇特美景,每一个景点都有讲不完的神奇故事。尤其是那独特的天然珍珠奇观,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乐不思归。
有诗赞曰:
绀宇凌霄轻步云,登高尽览蓬莱景。
远眺天河东逝水,近赏珍珠添诗韵。
织女播玉传千古,银河在地绚晶莹。
无限珠景美如画,人间仙境别有情。
编辑 秦楚玉 供稿 闻孝书 闻孝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