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家大行的结构性产品大规模穿仓、亏损,独家解析设计逻辑及应对方案
从下半年开始,陆续有小伙伴们来找笔者帮忙跟银行沟通关于结构性存款穿仓而导致亏损的解决方案。
其中有两家银行的产品由于规模大,带来的影响也比较广泛,除了MS银行和NY银行已经穿仓和到期,还有一大波结构性产品在路上。。。。
人民币的套利业务,原理都是存人民币做存单或理财质押开承兑,然后贴现。只要账面的存款收益减去资金成本、开票成本、贸易成本后的收益大于贴现成本就获利,很多朋友习惯于这简单粗暴的操作,躺着赚钱。
殊不知现在的产品已经不是像过去一样保本保收益,而是结构化的产品。最终收益取决于结构化的设计和发生的概率,不能100%保证最高收益。
当然,目前市场上结构性产品单纯购买不质押的话,收益率低,资金周转率低,不划算,但最大好处就是安全;一旦质押开票开证,资金流动性加强,杠杆增大,收益率相对提高,但风险系数也随着增大,如果最终收益小于贴现成本,注定是亏损。这是此次几家银行产品穿仓后导致大规模亏损的主要原因。
教训值得深思,想要避免结构性存款的收益风险,先得了解该产品的设计逻辑。
结构性存款是指:人民币结构性存款是商业银行在吸收客户普通存款的基础上加入一定的衍生产品结构,通过与国际、国内金融市场各类参数挂钩,使投资人在承担一定风险的基础上获得较普通存款更高收益的理财产品。挂钩衍生品标的包括:境外利率、汇率、股票、基金、指数、商品等。
目前,大伙参与的结构性产品大部分挂钩的是外汇,MS银行及NY银行的结构性产品说明书就不在这里贴上来,产品要素都是挂钩欧元兑美元的汇率。
不完全统计,现有结构性存款的银行产品,95%以上挂钩的是外汇,表面上有不同的区间或固定价格的执行模式,实际上大部分的设计逻辑都是通过期权来实现的。(其他逻辑本文不做分享)。
3、NJ银行结构化的设计逻辑举例:
该逻辑设计可能是银行鉴于自营盘的对冲需要,也可以是直接设计出的组合产品,可能不管是否突破区间都有收益,因为每家银行的衍生品业务规模和价格不一样。具体需要根据各行兑衍生品市场价格来推算,以1.4%作为期权产品的收益来推算期权费用和执行价格。
四、结构性产品的风险应对方案
本产品如果不向上突破区间则1.4%收益为零,需要我们做如下分析和处理:
1、分析欧元兑美元的历史走势,通过模型预测出将来突破区间的概念,从来决定是否购买该产品并质押开票;
从笔者的外汇走势模型导入数据来看,突破区间的概念达95%,因此风险系数为5%;
2、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我们通过期权反向对冲来保证区间内的收益,将5%风险敞口覆盖来100%确保1.4%收益的实现;
3、自己有判断真假结构性产品的能力,再跟熟悉的该行人员沟通确认是否能保证1.4%收益。
4、风险应对方案:
需要跟境内外多家银行(或券商)沟通OTC产品,以1.4%作为期权产品的收益来推算期权费用和执行价格。
实值可、平值可、虚值亦可,选取费用最低、收益最高的报价。
总结:本文从期权的角度针对近期爆仓亏损的结构性产品来解析最新产品的设计逻辑,并提出风险应对方案。至于其他衍生品,比如利率互换、掉期等有待后续分析。
以上如有不妥之处,敬请谅解和批评指正!
后续:该产品属于现在的网红产品,笔者收到很多电话来咨询能否购买和操作。
迎接开门红:
1、城商行:结构性3.49,可保底前置;
2、城商行:结构性3.4,产品能保3.4;
3、国有行:存单3.5,按月付息;
4、股份制:三年期3.5,可前置一年;
5、城商行:个人三年期4%,按月付息;
6、外资行:存单3.4,可前置开证;
7、外资行:外币存单3,可掉期开人民币证;
8、城商行:外币存单2,可掉期前置开票;
9、地方农商:存单4.5-4.8,部分前置;
10、城商行:外币存单1.7,可前置掉期部分开票;
11、股份制:三年期3.9,按月付息;
12、股份制:三年期3.65,可定制付息时间;
13、城商行:结构性3.5,可前置部分,有外补;
14、城商行:结构性3.4,可前置部分,有外补;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