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庄子讲故事之《功夫》(二)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宋荣子就对上述那些人的想法和做法轻轻一笑,不以为然。因为对他来说,即使全天下的人都赞誉他,他也不会因此而骄傲,觉得自己牛逼哄哄,反过来,即使全天下的人都非议他,他也不会因此而难过,从而一蹶不振。怎么着都是淡淡然,达到了老子所说的“宠辱不惊”。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就在于他分得清什么内部和外部的分界,荣耀和耻辱的区别,这个境界就很高了。相对于其他人来说,这个境界已经很高很难达到了,但是,即使境界高如宋荣子,却还是有他未达到的高境界呀。宋荣子的境界显然比上述人的境界高,他知道所谓的功名等都只不过是外物而已,而只要是外物,其影响势必就包含两个方面,有赞美的,就会有辱骂的,有肯定的,就会有否定的,如果明白了这个道理,并且能做到不受外物影响,那就能把内外分清,就不会动辄起情绪,因为情绪大都是由外在的人或事物所引起的。无论身体还是情绪,都是属于自身的一部分,如果自身的一部分自己都控制不了,想去改变外在,这不是痴心妄想吗?不动情绪,或者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稳定,不要动辄就发怒生气开心快乐,才能静下心来寻找到自己的本心,清静为天下先。中医来讲,人之疾病,无非六七之数,外为六淫,内为七情,六淫致病好治,七情致病难愈,现在的所谓绝症,很多是由于病患本身的七情失衡所致,尤其是,怒。如果像宋荣子能坚持初心,按照自己的初心去做事,而不轻易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的话,就不那么容易得稀奇古怪的病症了。被人夸赞就喜笑颜开,反过来,被人辱骂就勃然大怒,这不是很明显属于自己的情绪却被外人所控制吗?名利得到了就喜欢,失去了就痛苦,也是同样的道理。物质上的匮乏不代表人的卑贱,精神上的贫瘠才让人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