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当,只有中国人才懂的美!

戳蓝字“
迷上雕塑

图文来源:国际艺术大观

瓦当,俗称“瓦头”,是古代中国建筑中筒瓦顶端下垂部分。

古人训“当”为“底”,因为陶瓦一块压一块,从屋脊一直排列到檐端,而带头的瓦正处在众瓦之底。瓦当的下面是椽头,“当”可以抵挡风吹、日晒、雨淋,保护椽头免受侵蚀,延长建筑寿命。

瓦当,这些传统建筑中用于顶檐上的建筑装饰构件,作用可不小,它们保护屋檐的椽头不受风雨的侵蚀,主要作用是防水、排水,保护木构的屋架部分,便于屋顶漏水。

瓦当的发展史

瓦当,最早产生于西周时期,有素面瓦当及饰有重环纹的图案瓦当两种,形制均为半圆形,也就是瓦当发展之初的基本形制。

先秦 双獾纹瓦当

战国时期

战国时期,地域风格彰显无疑,洛阳周王城主要是素面半瓦当和动物纹瓦当,还有少量的云纹瓦当;齐国流行树木双兽卷云纹半瓦当;

赵国以素面圆瓦当为主,有少量三鹿纹瓦当;燕国多饕餮纹瓦当;秦国流行单个动物图案组成的瓦当;楚国以素面瓦当为主;

鲁国以云纹瓦当为主;齐国出现了中国最早的文字瓦当。

我国最早的文字瓦——“天齐”半瓦当拓片

秦汉时期

全国各地造型风格的大融合时期。画像瓦当多先齐风格,多取材树木、树叶、动物等图案。由于瓦当图案中多取材于社会生活,对后来的汉画像石艺术起了深远的影响。

汉代瓦当图案完成了由具象向抽象、有写实到写意的形式上的转变。

反映农牧业生活的瓦当渐渐少了,四神瓦当盛极一时,瓦当图案以云纹和几何变形纹为主,文字瓦当也繁盛起来,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瓦当不再仅仅用于皇家建筑,也开始大量运用于民间。

四神瓦当无论是图案形式,还是尺寸大小,都有严格的规定:

龙纹瓦当直径19.3厘米,龙头大张,龙体盘曲,气宇轩昂;

虎纹瓦当直径17.2厘米,瞪目张口,虎腿伸张,腾骧咆哮;

朱雀瓦当直径18.3厘米,或是凤,或是鸾,口衔宝珠,昂首翘尾;

玄武瓦当直径19厘米,龟伏蛇曲,凝重不失活跃。

汉 成山瓦当

汉 大家常完瓦当

汉 鼎胡延寿保瓦当

汉 合水置当瓦当

汉 九世长乐瓦当

汉 爵至彻侯瓦当

汉 醴泉流庭瓦当

汉 路氏受光瓦当

汉 舍瓦当

汉 四夷尽服瓦当

汉 天降单于瓦当

汉 田氏富贵瓦当

魏晋至宋代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瓦当当面开始变得较小,纹饰以卷云纹为主,文字瓦当锐减。而在唐代,莲花纹瓦当最常见,文字瓦当几乎绝迹。宋代则开始多用兽面纹瓦当,明清蟠龙纹瓦当较为常见。

北魏 兽面纹瓦当

齐 树木双鸟纹半瓦当

齐 天齐半瓦当

燕 饕餮纹瓦当

隋唐  莲花纹饰瓦当

隋唐瓦当

元明清时期

元明清时期是瓦当发展的低谷。元代少数民族政权,在瓦当中,清一色的采用兽面为主的瓦当纹样,并无出新之处。

明清两代瓦当以琉璃瓦为皇室用瓦,图案采用云龙纹为主。这一时期,由于普通民居的砖雕发展起来,冲淡了瓦当作为装饰的主体地位,瓦当无发展之地。于是,瓦当之发展停滞了下来。

每个朝代的瓦当都有专属的历史特点。但即便是不同的朝代,瓦当上的图文,也寄寓着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美好祝愿。瓦当在超越实用性上更为出彩的,是它已然演变成了一种艺术品。

瓦当与滴水

自古以来,凡事均有两面,如夫妻,如兄弟,如姐妹,如阴阳。瓦当,亦有一兄弟名曰滴水。

周代,古人发明了瓦。制瓦人先做一个圆筒形的陶坯,然后剖开入窑烧造,4剖或6剖为板瓦,对剖为筒瓦。瓦当就是把筒瓦一端做成封闭状即可。

中国传统建筑中,屋顶的瓦有仰铺和俯铺。所以最前面的瓦也有两种,一种圆形或半圆形,瓦面弧形朝下,另一种三角形或如意形,瓦面弧形朝上。前者才是瓦当,后者叫“滴水”。

西周中晚期,建筑上已有瓦当踪迹。三角形滴水却是唐朝才出现,明清时期如意形滴水甚为流行,所以如今古建筑上的滴水大多是如意形。

瓦当和滴水,一个防止雨水倒灌,一个引导雨水下流,都是为了保护屋檐,不让椽子烂掉。大体上功能差不多。但是瓦当的出现比滴水整整早了1000多年。

瓦头和滴水的材料、烧制技术都很相似,几乎没有区别。可以说,滴水是瓦当的延伸。但是,为何滴水晚出现了1000年?那是因为古人已有诸多办法排水,屋檐排水瓦当已经足够。直到唐朝,整体气温下降,降雨量变大,才发明了专门用于排水的滴水。

古人盖房先仰铺板瓦,再将筒瓦俯扣在板瓦与板瓦间的接缝上。唐以后,瓦当滴水就如孪生兄弟般存在于中国古建筑的屋檐上。直到今天,仿古建筑仍旧少不了它们。

在漫长的岁月里,

瓦当在不为人注意的屋顶上,

默默地守护着大地上的人家。

没有曾经的辉煌与灿烂,

现在的瓦当仍是中国最美的印记,

是每个中国人心底抹不去的记忆。

喜欢本篇请在下方▼点个赞

(0)

相关推荐

  • 了解中国古建筑小常识(三)图释常见术语

    一.古建筑结构 (一)构架制 即"以立柱四根,上施梁.枋(按开间方向连贯两柱间的横木为梁:按进深方向连贯两柱间的横木为枋),牵制而成为一"间".梁可数层重叠称" ...

  • 【研学路上】李浩音/览千唐志斋,品华夏文明

    千般荒凉,以此为梦,万里蹀躞,以此为归. 让我们走进这千唐志斋,一览华夏文化. 01 - 团队 组长:李浩音 组员:张欣  洪梦艺 刘一品  王毅飞  李文豪 02 - 品书法 笔走乾坤恢弘气,墨染中 ...

  • 古建里的冷知识——瓦当

    瓦当       瓦当,又称瓦头,覆盖建筑檐头筒瓦前端的遮挡.瓦者,圆弧陶片,用以覆顶:当者,底也,瓦覆檐际者,正当众瓦之底,又节比于檐端,瓦瓦相盾,故有"当"名.      中国 ...

  • 瓦当,中国人才懂的美!

    瓦当,俗称"瓦头",是古代中国建筑中筒瓦顶端下垂部分. 古人训"当"为"底",因为陶瓦一块压一块,从屋脊一直排列到檐端,而带头的瓦正处在众瓦 ...

  • 瓦当,中国人才懂的美!图文源于第一收藏

    历史杂谈 瓦当,俗称"瓦头",是古代中国建筑中筒瓦顶端下垂部分. 古人训"当"为"底",因为陶瓦一块压一块,从屋脊一直排列到檐端,而带头的瓦 ...

  • 瓦当,只有中国人才懂的美

    "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 唐代诗人李商隐眺望雨打屋檐, 于是有了这句诗. 如今,生活在都市的人, 青砖黛瓦不过是一个遥远的梦. 有一种美, 只有中国人懂得. 它是中国房 ...

  • 瓦当,一种中国人才懂的美!

    "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 唐代诗人李商隐眺望雨打屋檐, 于是有了这句诗. 如今,生活在都市的人, 青砖黛瓦不过是一个遥远的梦. 有一种美, 只有中国人懂得. 它是中国房 ...

  • 瓦当书法,中国人才懂的美!

    平湖秋月 付娜 - 古筝鉴赏 打开音乐 体验不一样的观赏感受! ... 瓦当,俗称"瓦头",是古代中国建筑中筒瓦顶端下垂部分. 古人训"当"为"底&q ...

  • 无骨风流, 这是中国人才懂的美

    那种淡淡的勾勒描绘之间, 似有若无, 悄悄渲染出来的一种气氛, 让人感觉画中的女人, 散发出一种, 恰到好处地, 无态之媚, 无骨风流的韵味. 这是中国人才懂的美感. ▲ 以上四幅画的作者: 胡锡珪( ...

  • 无骨风流,这是中国人才懂的美

    那种淡淡的勾勒描绘之间, 似有若无, 悄悄渲染出来的一种气氛, 让人感觉画中的女人, 散发出一种, 恰到好处地, 无态之媚, 无骨风流的韵味. 这是中国人才懂的美感. ▲ 以上四幅画的作者 胡锡珪(1 ...

  • 中国人才懂的黑釉陶瓷之美:集儒释道三家气韵,再来一片人间烟火

    在当今琳琅满目的陶瓷市场,很难见到黑釉瓷器的身影:回想陶瓷史上的名品,青.红.白.黄.蓝-争奇斗艳,声名赫赫的黑釉名器也是极少.但事实上,华夏祖先对黑色的崇拜自古有之,黑釉也伴随着中国陶瓷的兴衰从未缺 ...

  • 最美的七夕诗词,只有中国人才懂的浪漫!

    樱之声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有人负重前行罢了. 公众号 鹊桥仙 哈辉 - 关雎 七夕 鹊桥仙 宋 秦观 于文华 - 国学唱歌集--中国节日之记忆 鹊桥仙·纤云弄巧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