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标本的结果,该如何报?
标本溶血是临床实验室最常见的误差来源,是标本拒收的主要原因。因标本溶血发出错误结果报告可能造成误诊误治,重新抽血给患者增加痛苦、报告周期延长,复查造成人力、物力、经济损失。
如何判断溶血?
一般采用观察离心后的标本来判断是否溶血,但有时离心后不小心震荡了一下导致标本有轻微的红色浑浊,不仔细看也会当做是溶血。那么,怎么才能确定是不是真的溶血呢?最好的办法就是测一下血清中的血红蛋白含量,即溶血指数,就知道有没有溶血了。
溶血到什么程度才算溶血呢?
很简单,要看你检测的项目是什么。不同项目对血红蛋白的抗干扰能力是不一样的,一般试剂说明书都会给出血红蛋白在某个范围内不会对结果造成影响,但不会给出超过这个范围后会对结果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作者查阅了很多资料,只有少数几个项目,比如K、CK、LDH等几个项目能明确溶血会使结果增高,其他项目有些说增高,有些说没影响。会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很多实验室使用的是开放检测系统,所使用的仪器、试剂不统一,才会出现不同的结论,因此溶血对检验结果有什么影响就需要我们自己去验证。而封闭检测系统使用的仪器试剂是统一的,如罗氏、贝克曼可以直接检测血清指数,并根据结果提示哪些项目受到了影响。
样本溶血,结果怎么报呢?
有专家认为检验科不应发出不准确的检验报告,一律不报结果,要求重新采集标本送检。也有学者提出,删除溶血影响较大的项目结果,其他结果备注“标本溶血、结果仅供参考”。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出现特殊的情况,如何处理不合格标本不能简单地一刀切,而应具体问题具体处理,比如,患者身体条件不允许重新采血;不是因为采集或运送导致的溶血,而是者可能正经历血管内溶血等情况。因此,发现标本溶血时,应该及时与临床医生沟通,告诉医生溶血对那些项目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由医生决定是否需要重新抽血。
在改善溶血方面,如何才能做的更好?
其实无论检验科对溶血标本做多少补救措施也是治标不治本,在改善溶血方面,应该从源头抓起。对护士进行标准化采血操作培训、采用合格的采血器材、专人运送标本,可以很大程度降低溶血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