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唐教育问答(一)——教你刷题
问
&
答
人物
唐瑜(Rock)博士
主题
伴随创办尧棠教育两年多的实践,老唐一直不断在思考关于教育、关于孩子、关于Family Coach的几乎一切话题。
在家长群里,老唐也经常应询或主动分享一些关于教育方面的思考、心得体会,相信阅读过的家长们都有一些共鸣和收获。我们在此摘录可能家长普遍关心的部分进行分享(原文是聊天式的,为阅读连贯,部分问答顺序进行了调整),希望能够带来一些启发、思考和讨论,共同助力孩子们成长。
唐瑜(Rock)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博士
尧棠教育 联合创始人/CEO
01
Q
孩子每天都会花不少时间在游戏上,最近特别喜欢玩《第五人格》,应该怎么管理?怎么才能做到不影响学习成绩?
A
老唐:
关于游戏,我倒是可以安排时间给家长朋友们做一个讲座。
初中生,尤其是女生,第五人格非常流行。第五人格还是挺不错的游戏呢。
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既然对于游戏影响孩子生活和学习有很大的危机感,那么我们首先要做的不是针对孩子,或者针对游戏,而是针对自身,去了解游戏都是些什么,当前时代游戏作为一种电子娱乐的主要形式是如何存在和传播的,孩子们为什么要玩游戏,他们玩游戏的时候达到什么目的。。。。
然后再去有的放矢,帮助或者改进孩子们的时间管理。绝对不是搞一刀切,一棒子打死。因为我们是打不死游戏的客观存在的。
转移注意力,孩子有其他值得关注,并且能够持续保持兴趣的玩乐/放松/自我满足的项目,自然而然电子游戏就会得到有效管理。
培养孩子更广泛有意义的兴趣爱好,用良好的爱好习惯,去替代(”遏制“)不良的外界影响,这是比较长久的解决之道。另外就是帮助孩子更多地了解世界,热爱生活,保持好奇心,包括对于人际交往的适时引导。初中孩子沉迷网络的主要诉求是跟 ”某些人“ 在一起。这里某些人,包括好哥们小闺蜜,包括同学圈子,包括爱好圈子(比如动漫明星)等等。
学习文化知识是为了更好地拥抱世界,而不是为了考试。考试只是检验我们学习效果,帮助我们发现和解决学习过程中遗留问题的一种手段。
(游戏管理)啥时候都不晚,就是难度会更大。父母的行为示范的确是最根本的。
02
Q
我家孩子在国内读高二年级了,国内都是搞题海数学。唐博士能否给一些建议?
A
老唐:
题海二字,言下之意其实就是所谓”刷题“,因为知识进度各个学校基本都会提前完成,然后进入刷题复习阶段。
首先我们抛开学校常规的教学管理行为不谈,只谈谈做题和数理学科学习的关系。学习数学和物理等理科课程,不能不做题,题目是通过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逻辑表述形式,把概念的学习深化,把概念之间的联系建立起来,来验证同学们学习的具体效果。所以做题是理科课程不可或缺的训练途径。
其次我们谈谈家长担忧和学生困境。就是刷题的形式枯燥,刷题的过程机械,导致学习的整体感受直线下降,从而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们(学习主体)的学习持续性和专注力。不感兴趣,甚至厌倦的事情,有谁会坚持去做呢?这就要分两层看,一层就是孩子对于学习是如何影响自己人生目标追求的,这个问题,没有思考过,甚至没有时间思考,所以他们会”仇视“学习,因为学习使得他们痛苦。另外一层是课后做练习有没有可以优化的空间呢?可不可以通过50%甚至更少的题量来达到几乎相等的训练目的呢?这个层面其实是有很大可操作空间的。
最后我们来讲讲一般如何优化 ”刷题“这件事情。题目不能不做,但是也不建议盲目地去做。单单靠量多的疲劳战,可能很多时候事倍功半,其实从时间效率来看是不太划算的,留出时间让孩子多锻炼身体可能都比盲目多做几个题要强。那么怎么提升 ”刷题“ 效果呢?
在有外界帮助的情况下(比如有专业老师的指导),或者同学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提问能力。那么刷题可以采用3/7开,甚至2/8开,1/9开,也就是只做30%/20%甚至10%的题目,剩下的题目学会去阅读题解和答案,快速地分析题目所考察的意义和价值。
一般做题,做到以下几个问,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做题的训练效果(因为做题不是为了让孩子没空玩耍,做题应该就是帮助暴露问题,加深知识理解和掌握)。
·(1)这个题目考了什么知识点(看了答案,有哪些知识点是我没有想到的)
·(2)如果有我没有想到的,那么为什么我没有想到,是概念之间的联系我压根就不清楚,还是我做题时不够敏感?
·(3)为什么看到这个题目,题解(或者老师讲解)会从某个点切入,而不是别的,看起来很简单很关键的东西,我为什么想不到,藉此可以去请教老师或者会的人,听听他们是如何切入的(切忌死记,注重找到联想路径)
·(4)要坚定地相信,中学阶段数理知识点并不多,那么如果能够有信心建立起对所有知识图谱的框架认识,并且清晰地了解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那么联系就是遇到题目时的联想依据(一般来说,没有本质联系的东西,考不到一个题目里面去)。既然中学就只有这么条路径可以到达解题坦途,那么只要我们够快,联想够快,判断够准确,那么很快过滤掉无关的路径,剩下有限的路径上拿出草稿纸写写算算大概率也不会找不到正确答案。
首先保证能找到正途,然后通过训练,熟练,使得上述过程更加迅捷优化(绝对不是死记硬背),那么以后遇到难题不但有自信,而且能够淡定仔细,战胜难题的机会也就大大增加了。
学会看答案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过程,从答案里面回答得了上述问题(或者请教人搞明白),这个题刷得就有意义,否则做100套卷子,跟做5套卷子区别不会很大,但是精力消耗差别却很大,信心影响差别会更大!
数理学科的体系本来是完整的。如果在学习的时候,能够更加有效地理解概念,建立更宽泛的知识基础。因为重要的阶段考试,中考,高考,SAT之类,都是一个很大阶段的知识整体验证。而有难度的题目,一般都不是单点测试(比如单元考试,课后练习),而是多知识点的综合考察。那么知识点和知识点之间的广泛联系,不能通过本身被割裂开的教案而分开,知识需要整体性。有了整体认知的学科学习,一个方面心理自信和掌控感会更强,另外一个广泛联系的体系相比单点知识、公式、定理,要更加容易通过联想进行记忆和回忆,也在应试方面有更好的和更快速的反应能力。
一个简单可行的方法,让同学自己拿一本数学教材,对着目录,如果同学能够复述出所有章节的主要内容,核心概念,以及概念和概念之间的关键联系,那么同学对这本书(或者若干本书)的掌握程度就基本过关。后面就可以比较放心地进入第二个阶段,训练自我的阅读和解题能力(就是上面所讲的刷题方法可以尝试实施,做100题,看900题,基本可以达到1000题的70-80%覆盖率,大大提高时间效率,留出更多的精力体力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如果孩子在很多其他方面都得到充分满足(每种满足其实都是需要时间的),那么他们回到学习这件事情上来的时候,总是能量满满,何尝不是好事?每次开始学习,就要在事半功倍的状态下学习,这样才能做到 ”高效“。
学习效果是 时长 * 效率。光有时长没有效率是肯定不行的。
所谓学霸不是一定聪明过人,学霸首先掌握正确的概念基础,其次有信心和耐心去建立知识的联系,再者遇到题目有 ”遍历“精神,所有可能有联系的路径一个也不放过,总有一条通罗马,最后学霸做的事情就是自我训练,使得每次 ”遍历“ 的速度不断提升。考试这种方法基本肯定能够找到正确答案,那么唯一挑战就是时间是否够用。那么回到那句话: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既然方法对,只要 ”遍历“ 速度够快,快到在下课铃之前完成任务,就可以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