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眼里,奶奶和姥姥根本的区别,这一点代替不了

世界上恐怕没有几个国家像咱们中国一样,会把奶奶姥姥区分得这么清楚,比如英语里,就统一叫“grandmother”。

从基因遗传的角度来看,奶奶和姥姥应该是一样亲的, 孙子女遗传自她们的基因,平均都是1/4。可从现实来看,在很多孩子眼中,奶奶和姥姥却又“亲疏有别”。

朋友小张是家中独女,五年前结的婚,育有一子,随父姓。小张的父母,也就是孩子的姥姥姥爷只有这一个孙辈,按理说应该疼得不行吧。

可实际上,孩子却跟姥姥姥爷一点也不亲,反倒跟自己的奶奶爷爷比较亲,尽量二老除了小张儿子以外,还有另外三个孙辈。

对于这种情况,小张一点也不觉得意外,事实上,就连她自己,也对父母颇有抱怨.

因为二人常说“嫁出去的女儿就是泼出去的水”,甚至还公开宣称,以后他们的遗产,小张一分也别想得,那是留给叔叔家的堂弟的。

小张的父母宗族观念很强烈,曾经要求她招女婿,但小张最后没有从,因为这件事,父母对她非常不满,后来生了孩子,由于跟着婆家姓,便很不受小张父母的待见。

如今孩子也快五岁了,小小年纪的他,也能感受到姥姥姥爷把自己当外人看,所以每当有人问起姥姥和奶奶谁好时,小张的儿子都会毫不犹豫地说:奶奶好!

据公安部最新发布的信息显示,我国随母姓的比例,只有8%不到。在随父姓是主流的社会里,对于孩子来说,奶奶比姥姥更亲显然是大概率事件。

因为按照宗族传统,奶奶和孩子才是同一个家族的,而姥姥则是外人,这就是奶奶和姥姥的根本区别,也是任何其他因素都代替不了的。

为什么大多数孩子更亲奶奶?传统因素很重要

姓氏让亲人间联系的纽带更坚实
中国人的宗族观念很强劲,这一点,从日常对亲戚的称呼上就能看出。英语世界一个uncle就能囊括伯伯、叔叔、舅舅、姑父、姨父等亲属,中国人却分得很仔细,不但要分父族、母族,甚至还要分大小,列排行。

在这种浓厚的宗族观念的影响下,中国人就会对同属一族(即共享姓氏)的人更加亲切。

而奶奶在传统宗族观念中,即使不冠爷爷的姓氏,也是属于父系家族的,因此会被孩子视为自己人,相比之下,姥姥则更容易被视为“外人”。

奶奶和孙子相处时间更久
大多数中国家庭,都是奶奶义务带孙的多,所以孩子成长过程中,与奶奶相处的时间就会更久。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奶奶和孙子之间的亲密程度。不过随着独生子女一代长大成人,姥姥带外孙的现象也不少见,故而这个因素所起到的影响可以说是越来越淡了。

虽然有很多男性嘴上表示“冠姓权”不重要,但真要让他们接受随母姓,却又是另一回事了,否则建国都七十多年了,怎么随母姓的比例仍然只有不到8%呢?

只要随父姓仍然是主流,并且姓氏这一文化概念仍然受到人们的重视,奶奶比姥姥更亲,就仍然会是一个继续存在的事实,然而正常人都知道,这是对姥姥不公平的,也是不正确的。

让孩子把奶奶姥姥一碗水端平,离不开父母的从小培养

不要再纠结冠姓权的问题
我国法律规定:子女可以随父姓,可以随母姓。所以理论上讲,随父随母姓,应该各占一半才对。

可现实却是,随父姓的比例远远超过随母姓,这就会造成孩子眼中奶奶比姥姥更亲。

解决的方法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年轻人不要再纠结冠姓权的问题,尤其不能排斥随母姓。

只要让随母姓的比例上升到足够的高度,整个社会的宗族观念也就不会再像现在这么强劲,到那时候,孩子们自然也就不会再觉得奶奶和姥姥有什么区别了。

培养孩子的平等意识,别让他们在心中对奶奶姥姥搞区分

孩子小的时候,父母也要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别对奶奶和姥姥搞区分,要告诉孩子奶奶和姥姥都是亲人,都是同等重要的。

同样的,爷爷和姥爷也是如此。父母是孩子最信赖的人,只要父母这样说,就能在孩子心中种下平等的种子,长大以后也就不会给奶奶和姥姥搞区分了。

不过话说回来,有些姥姥自己的宗族观念也是很强烈的,她们很可能会更偏爱自己的孙子一些,这也会导致外孙对她不够亲近。

所以姥姥们自己也要摆正态度,不要把女儿的孩子们当成外人看待,更不能把“老X家的”这种话摆在嘴边。

只有淡化宗族意识,不再看重姓氏,奶奶和姥姥才能回归平等,这也是值得我们整个社会去追求的目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