〇 宋桓公三十年 齊桓公三十四年 楚成王二十年 晉獻公二十五年 秦穆公八年 魯僖公九年1.《春秋左傳·僖公八年》:宋公疾,大tài子兹父fǔ固請曰:兹父,宋襄公。“目夷長且仁,君其立之。”目夷,兹父庶兄。公命子魚。子魚,目夷之字。子魚辭。
〇 宋桓公三十一年 齊桓公三十五年 楚成王二十一年 晉獻公二十六年 秦穆公九年 魯僖公九年
1.《春秋經·僖公九年》:春三月丁丑,宋公御說yuè卒。御說,宋桓公。2.《春秋經·僖公九年》:夏,公會宰周公、齊侯、宋子、衞侯、鄭伯、許男、曹伯盟于葵丘。九月戊辰,諸侯盟于葵丘。楊伯峻注:“葵丘,當在今河南省蘭考縣東。”《傳》:《傳》指《左傳》,下同。宋桓公卒。未葬而襄公會諸侯,故曰“子”。3.《春秋經·僖公九年》:秋九月甲子,晉侯佹guǐ諸卒。佹諸,晉獻公。4.《春秋左傳· 僖公九年》:宋襄公即位,以公子目夷爲仁,使爲左師以聽政,於是宋治。故魚氏世爲左師。楊伯峻注:“目夷字子魚,其後以魚爲氏。宋以右師、左師、司馬、司徒、司城、司寇爲六卿,宋襄之世,左師居右師上。”
〇 宋襄公四年 齊桓公三十九年 楚成王二十五年 晉惠公四年 秦穆公十三年 魯僖公十三年
1.《春秋經·僖公十三年》:夏,公會齊侯、宋公、陳侯、衞侯、鄭伯、許男、曹伯于鹹。楊伯峻注:“鹹,衞地,在今河南省濮陽縣東南六十里。”《傳》:會于鹹,淮夷病杞故,且謀王室也。秋,爲戎難nàn故,諸侯戍周。
〇 宋襄公六年 齊桓公四十一年 楚成王二十七年 晉惠公六年 秦穆公十五年 魯僖公十五年
1.《春秋經·僖公十五年》:春三月,公會齊侯、宋公、陳侯、衞侯、鄭伯、許男、曹伯盟于牡丘。楊伯峻注:“牡丘,據《方輿紀要》,即《齊語》桓公所築之牡丘,在今山東省聊城東北七十里。”遂次于匡。杜預注:“匡,衞地,在陳留長垣縣西南。”諸侯之大夫救徐。《傳》:楚人伐徐,徐即諸夏故也。三月,盟于牡丘,尋葵丘之盟,且救徐也。諸侯之師救徐,諸侯次于匡以待之。2.《春秋經·僖公十五年》:冬,宋人伐曹。《傳》:宋人伐曹,討舊怨也。楊伯峻注:“莊十四年曹與齊、陳伐宋,所謂舊怨蓋指此。”
〇 宋襄公七年 齊桓公四十二年 楚成王二十八年 晉惠公七年 秦穆公十六年 魯僖公十六年
1.《春秋經·僖公十六年》:春王正月戊申朔,隕石于宋,五。是月,六鷁yì退飛,過宋都。2.《春秋經·僖公十六年》:冬十有yòu二月,公會齊侯、宋公、陳侯、衞侯、鄭伯、許男、邢侯、曹伯于淮。楊伯峻注:“杜注謂淮在'臨淮郡左右’,晉之臨淮郡治在今江蘇省盱眙縣。”《傳》:十二月,會于淮,謀鄫zēng,楊伯峻注:“鄫爲淮夷所侵凌,謀所以救之。”且東略也。
〇 宋襄公八年 齊桓公四十三年 楚成王二十九年 晉惠公八年 秦穆公十七年 魯僖公十七年
1.《春秋經·僖公十七年》:冬十有二月乙亥,齊侯小白卒。小白,齊桓公。《傳》:齊侯之夫人三,王姬、徐嬴、蔡姬,皆無子。齊侯好內,楊伯峻注:“內謂婦女。”多內寵。內嬖bì如夫人者六人:如夫人,比擬於夫人。長衞姬,生武孟。少衞姬,生惠公。鄭姬,生孝公。葛姬,生昭公。密姬,生懿公。宋華huà子,生公子雍。公與管仲屬zhǔ孝公於宋襄公。屬,託付,以爲大子。雍巫有寵於衞共gōng姬,楊伯峻注:“雍即饔[yōng],主割烹之事者,巫爲其名,易牙則其字。衞共姬當即長衞姬。”因寺人貂以薦羞於公。寺人,宦官。楊伯峻注:“薦羞同義連緜詞,薦、羞皆進也。”亦有寵。公許之立武孟。管仲卒,五公子皆求立。冬十月乙亥,齊桓公卒。易牙入,與寺人貂因內寵以殺羣吏,因,借助。而立公子無虧。楊伯峻注:“無虧爲名,武孟其字也。”孝公奔宋。十二月乙亥,赴。辛巳,夜殯。楊伯峻注:“自卒至殯相去六十七日。”
〇 宋襄公九年 齊孝公元年 楚成王三十年 晉惠公九年 秦穆公十八年 魯僖公十八年
1.《春秋經·僖公十八年》:春王正月,宋公、曹伯、衞人、邾人伐齊。夏,師救齊。師,魯師也。五月戊寅,宋師及齊師戰于甗yǎn。齊師敗績。狄救齊。秋八月丁亥,葬齊桓公。《傳》:春,宋襄公以諸侯伐齊。三月,齊人殺無虧。齊人將立孝公,不勝四公子之徒,楊伯峻注:“無虧已死,除孝公外,唯餘昭公潘、懿公商人、惠公元及公子雍耳,故曰四公子。”遂與宋人戰。夏五月,宋敗齊師于甗,立孝公而還。秋八月,葬齊桓公。
2.《春秋左傳·僖公十八年》:春,鄭伯始朝于楚。楚子賜之金,既而悔之,與之盟曰:“無以鑄兵!”故以鑄三鍾。
〇 宋襄公十年 齊孝公二年 楚成王三十一年 晉惠公十年 秦穆公十九年 魯僖公十九年
1.《春秋經·僖公十九年》:春王三月,宋人執滕子嬰齊。《傳》:宋人執滕宣公。2.《春秋經·僖公十九年》:夏六月,宋公、曹人、邾人盟于曹南。《傳》:宋公使邾文公用鄫子于次睢suī之社,欲以屬東夷。楊伯峻注:“屬東夷,使東夷諸國來附己也。”3.《春秋經·僖公十九年》:夏六月,鄫子會盟于邾。己酉,邾人執鄫子,用之。楊伯峻注:“'用之’者,謂殺之以祭于社也。”
4.《春秋經·僖公十九年》:秋,宋人圍曹。《傳》:宋人圍曹,討不服也。5.《春秋經·僖公十九年》:冬,會陳人、蔡人、楚人、鄭人盟于齊。楊伯峻注:“齊當亦與[yù]盟。”《傳》:陳穆公請脩好於諸侯,以無忘齊桓之德。冬,盟于齊,脩桓公之好也。楊伯峻注:“杜預注:'宋襄暴虐,故思齊桓。’宋不與盟,所言似有理。”
〇 宋襄公十二年 齊孝公四年 晉惠公十二年 楚成王三十三年 秦穆公二十一年 魯僖公二十一年
1.《春秋經·僖公二十一年》:春,宋人、齊人、楚人盟于鹿上。《傳》:宋人爲鹿上之盟,以求諸侯於楚。楊伯峻注:“齊桓卒于僖十七年,中國失霸主。十八年,鄭始朝楚。十九年,楚又與陳、蔡、鄭盟於齊,則此時楚已得諸侯矣。故宋襄欲繼齊桓之霸業,必求于楚而後可。”楚人許之。
2.《春秋經·僖公二十一年》:秋,宋公、楚子、陳侯、蔡侯、鄭伯、許男、曹伯會于盂。執宋公以伐宋。
3.《春秋經·僖公二十一年》:冬,楚人使宜申來獻捷。楊伯峻注:“宜申即鬭宜申。獻宋捷也。”4.《春秋經·僖公二十一年》:冬十有二月癸丑,公會諸侯盟于薄,楊伯峻注:“薄即亳,宋邑,在今河南省商丘市北。”釋宋公。
〇 宋襄公十三年 齊孝公五年 晉惠公十三年 楚成王三十四年 秦穆公二十二年 魯僖公二十二年
1.《春秋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春三月,鄭伯如楚。2.《春秋經·僖公二十二年》:夏,宋公、衞侯、許男、滕子伐鄭。楊伯峻注:“鄭自齊桓死後,即服事楚。鹿上之盟,鄭伯未與。宋求諸侯於楚,鄭始與于盂之盟。今年三月,鄭文公猶至楚朝,則鄭始終從楚。宋之伐鄭,即與楚爭矣。”
3.《春秋經·僖公二十二年》:冬十有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戰于泓,宋師敗績。《傳》:戰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濟。楊伯峻注:“既,盡也。渡泓水僅一部登陸,餘軍在渡河中。”司馬曰:“彼衆我寡,及其未既濟也,請擊之。”公曰:“不可。”既濟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陳zhèn而後擊之,陳通陣,列陣也。宋師敗績。公傷股。門官殲焉。楊伯峻注:“沈欽韓《補注》云:'門官即門子也。卿大夫之子弟衞公,若唐之三衞矣。’殲,盡也,盡被殲滅。”
〇 宋襄公十四年 齊孝公六年 晉惠公十四年 楚成王三十五年 秦穆公二十三年 魯僖公二十三年
1.《春秋經·僖公二十三年》:春,齊侯伐宋,圍緡mín。楊伯峻注:“緡,本古國名,在今山東省金鄉縣東北二十五里,舊名緡城阜。”《傳》:齊侯伐宋,圍緡,以討其不與盟于齊也。楊伯峻注:“十九年,陳穆公請修好於諸侯,以無忘齊桓之德,其實蓋以擯宋,宋故不與會。今討之者,亦乘宋有泓之敗,此特其藉口耳。”2.《春秋經·僖公二十三年》:夏五月庚寅,宋公兹父卒。《傳》:傷於泓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