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回忆录》 木心 (节选37)
第三十七讲 歌德、席勒及十八世纪欧洲文学
找精神上的血统,尤其是年轻时,要在世界上多少大人物中,找亲属。这是安身立命、成功成就的依托。找不到,一生茫然,找到后,用之不尽。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1749-1832),寿长。幼时爱听母亲讲神话——最初的家教,感慨啊!以前母亲、祖母、外婆、保姆、佣人讲故事给小孩听,是世界性好传统。有的母亲讲得特别好,把自己放进去。这种非功利的教育,渗透孩子的心灵,如这孩子天性高,这就是他日后伟大成就的最初种子。现在,这传统世界性地失去了,现在的电视教育,就是教人无耻——教得很成功。
“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就是歌德,也即《浮士德》这部作品的精神。整个西方文化即浮士德精神。中国也有少数智者知道阳刚是正途,自强是正道,但一上来就趋于阴柔。
我主张正道,是正面地、直接地去阳刚,不得已时,阴柔。
西方文化是阳刚的、男性的、力夺的;中国文化是阴柔的、女性的、智取的——不过,这是指过去的传统。现在东西方文化都败落了,谈不上了。
……一个人能这么冷贤,第一,是能旁观自己;第二,是能知道自己,做自己的良师益友。
自信,必须要的,这可测试一个人的高贵卑下。
歌德25岁写《少年维特》,之后十二年间写许多剧本。《艾格蒙特》、《依菲吉尼》《塔索》此三本最好。还有一本《亲和力》或译作《爱力》,我以为这是他最好的小说。《歌德对话录》,是我们艺术家的福音。
我承认《浮士德》在命题上的伟大,如果把《浮士德》看成全世界文学顶峰,全世界错。
歌德所谓自强,他最会自我教育。约八十次恋爱,可是都成功,因为他知道知途迷返。我说:“恋爱总是成功的”,为什么呢?你爱,那就成功了。歌德曾说:“假如我爱你,与你无涉”。全世界欣赏这句话。
弗里德里希·席勒(1759-1805),主要作品是剧本。《威廉·退尔》、《强盗》、《华伦斯坦三部曲》、《奥尔良的女郎》。
席勒的叙事诗也写得好,与歌德合出诗集。歌德、席勒的铜像在一起(在魏玛)。
灵魂是演奏家,身体是乐器。身体好,才能公正、全面地思考问题。
十八世纪,南欧重又醒来。
意大利的哥尔多尼(“意大利的莫里哀”,歌德看过他的戏);诗人帕里尼,有长诗《一日》;最重要的诗人是阿尔菲耶里(1749~1803),写成19部悲剧,六部喜剧,许多短歌,不妨莫里哀,近希腊传统。
西班牙文坛自塞万提斯后,到这里,始有活气。
维加(1562-1635 )? 诗人、剧作家; 卡尔德隆(1600-1681 )?
葡萄牙的卡蒙斯(1525-1580),?“葡萄牙诗人之王 ”。
霍尔堡(1684-1754)丹麦/挪威人,(当时为一国 )留学英国,戏剧家。
十八世纪后半是丹麦戏剧启蒙时期,出悲剧家欧伦施莱厄(1779-1850),其诗《有一处好地方》,后来是丹麦的国歌。
谢恩赫尔姆(1598-1672)?瑞典的第一位诗人。有史诗《赫拉克勒斯》。请注意,欧洲无论南、北、大、小国族,都有史诗。
俄罗斯,十九世纪是文学泱泱大国,但是十八世纪的俄国几乎谈不上文学。最早的启蒙人物是罗蒙诺索夫(17711~1765),功劳是拿莫斯科方言改订国语,制定了俄文的文法。被称为俄罗斯文化的奠基人。十八世纪俄国最大的作家是卡拉姆津(1766~1826),写成八大本《俄国史》,也写过小说《可怜的丽莎》。
(注:上有?的作家,疑木心弄混了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