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泡好茶的炼成就在于因为有了这4个字。
了了分明,是指当事人在这一个当下,念头、行为不拖泥带水。
陡然一看,好像并不难。“只要动作熟练了,了了分明还是很容易做到的。”这只是我们想象和推理中的。本质也确实如此。
然而,在实际的操作中,水的温度,茶具的摆放可能对动作的影响乃至于对心态的影响都可能让我们难以了了分明。
了了分明的前提就是我们对于即将完成的动作要领和标准时极其清晰的。只有在自己的目标清晰了之后,才有可能根据目标来验证动作(方法)的有效性。当我们把泡茶这一件事情真正的从心底里把它当成了一次专业的创作来看待,我们就会在具体的专业技术层面上精益求精。
论技,总是有说不完的细节。
泡茶,是人在操作工具,泡出大家满意的茶汤。这里面就涉及到泡茶者对于工具的掌握。比如那些茶具的大小、重心,以及相应的设计更利于泡茶者专注。一个什么样的茶席布置是最能让泡茶者专注于泡茶,而不被其他的事物分心和牵挂。不仅仅是知道这些,更是要在实际的操作中准确地运用这些。这就涉及到基本功的练习了。基本表的练习涉及到沸水出汤,每一种水流对茶汤滋味的影响,以及我们是不是能够完成正确的操作从而实现茶汤口感的变化。
大道至简,简单到在你的生活点滴中随时可见,触手可及。对于这些朴素的,看起来至微至妙的道,我们通常也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总是觉得玄妙的东西一定是要神神鬼鬼的存在。而不是我们随随便便就能看到的,即使看到了也不信。
实际上,泡茶的艺术就是在点点滴滴的念头管理中实现对每一个细微的动作,每一丝微小的情绪的管理,达到技术、情绪表达的完美融合。此时才算是完成了一件作品。正是因为目标的清晰,从而实现了念头不散失;正式细节的清晰,从而实现了每一步都可供验证。
目标:一泡好的茶汤,味觉的审美;
原材料:茶叶,水;
工具:紫砂壶、盖碗、公道杯、品茗杯;
技术:对于水流的掌握,茶具的摆放;
方法:当要泡的茶叶确定了之后,我们就得首先对泡茶用水进行校准。通过使用相同器具、方法冲泡同一款茶,从而确定这款水是不是适合泡茶。
注意:这和水的价格没有关系。好喝的水未必是好泡茶的水。以茶汤为最终的检验。
在所有的泡茶器当中,如果里面有一把壶是因为你喜欢他的造型、泥料、年代(老壶、古壶、名壶)等等原因,这些都需要斟酌。我们主要的测试就是看看这把壶的重心对于把握的影响是怎样的,是不是可以让我们在操作的过程中会分心。任何和味道的关注没有关系的因素最好都去除。从而实现我们在冲泡的过程中可以全力以赴,全情投入。
公道杯和品茗杯对于茶汤的影响是否经过了验证。
关于泡茶过程中每一个动作,其目的是为了更方便于操作,还是遵循着一个“姿态美”或者和味道并无关联的理念。比如,当我们执行这个动作的时候是帮助你收心的,你的目标是收心,是否把心收回来了才是应该去检验的。至于茶汤其实是收心的副产品。此时,虽然你全力以赴,也只是全力以赴的在收拾身心。
实际上,当我们泡茶前,或者是在习茶之前都进行一下这样的校验,那么我们迷失初心的可能性就会大大的降低。
我们可以问问自己:我是喜欢喝茶的吗?我是想学习泡好喝的茶吗?
如果回答是。那么你可以问问你的老师的教学方向是不是泡好一杯茶,一杯好喝的茶。
如果老师说是,接着的问题就是:茶具对茶汤的影响有多大?
正确的回答是:茶具对茶汤的影响很大,无论是盖碗、紫砂壶、公道杯、品茗杯。
再问:好的公道杯有哪些?应该如何选择?
正确的回答是:对方给出的茶具确实呈现了更好的味道。而不是给你灌输了茶具的历史,泥料、名家、升值等等相关的知识。此时,如果我们不坚定,就很容易被好奇心带走。
教学中如果老师给出的茶具的摆放、操作的细节和味道没有必要的关联,比如说:这样摆是为了整齐,这样摆是为了好看,这样做很优美。那么你学习的内容和泡好茶基本没有什么关系了。
当然,如果你一开始就明确是为了修身养性,或者就是为了美美的姿态,那就另当别论了。当然,前文已经说过,当我们目标清晰,路径明确,念头专注,在泡好茶的过程中,修身也好,养性也好其实都能很好的实现。
技,是艺的根本。这一点必须做到丝毫不打折扣。结尾还是用这么一句话,大家有空可以仔细去想想:“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泡茶者的本在哪里?
茶友正在阅读
《诗茶篇》
微信名:一如茶香
微信ID:yiruchancha
有浅析 有深读 有知识 有操作
有分享 有体验 有养生 有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