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绊财棍
绊财棍
记忆里,大年三十儿晚上,父母总要忙活一阵子。临睡前,母亲把“神香”焙在煤火上,将两大锅排饺子和煤油灯放在屋中间方桌上。那油灯是要彻夜亮着。父亲将鞭炮焙在煤火上,把事先准备好的两根长木棍,横放于街门和屋门外面的地上。这叫“绊财棍”,也有叫“绊年棍”。
所谓“绊财棍”,是防止家里的财物外流。说白点,是阻止老鼠、猫、黄鼠狼进出,拖拽食物。
在被温饱困扰的年代里,只有过年,人们才努力撑着,尽量吃饱、穿暖。那到处弥漫的香气,使老鼠、猫、黄鼠狼、狗之类,精神亢奋,昼夜寻盗,吃拖糟藏。于是,初一五更早起,不少家庭发现,昨晚摆放在“天地全神”、“灶王爷”、“祖宗三代”等牌像前的枣花馍、布袋馍、肉块、贡菜等,啃食残缺,拖拉墙角旮旯。锅排上的饺子也有少缺,甚至有的整锅排饺子,一夜间被盗光……于是,除夕晚上,户户通夜亮着灯,已为传统。有的“守夜”(守岁),以聊天、放炮、煮饺子汤等形式,打发、振动寂静的寒夜。有的把饺子吊起来。有的初一五更起来,才摆放贡品……
这里所言除夕夜“守岁”、点“常明灯”,并非只为“防盗”,另有深层的内涵。
那时的老木门,离地面都有一定的空间,若门外横放一根木棍,会阻挡“盗贼”从门下将食物拖拽出去。故,过年家家放“绊财棍”,有的竟放上粗长的檩条。
“绊财棍”常绊倒初一五更来拾炮的孩子。“绊财棍”天亮就要收回,不然,会绊倒来拜年磕头的亲朋。这也迫使家家早起,摆贡品、煮饺子、敬神等。
也有叫“绊年棍”。相传,有一种叫“年”的怪兽,会在大年三十儿晚上,找上门来,破门而入,伤人毁物。这种怪兽体型大、力气大、四腿粗壮,头很坚硬,会一头将门撞破。然而,这怪兽笨拙,走路四脚依地拖行,若脚碰木棍,退缩或将其绊倒……故称之“过年”。
在几千年的油灯岁月里,在人们对过年的期盼、憧憬与紧张中,心潮涌动。朦胧、神秘、热闹,到处充满透惑的过年氛围,到如今已大大“缩水”,放“绊财棍”这古老年俗,也渐渐被人们淡忘。
我年年都要放“绊财棍”,并详细给晚辈们介绍涉及这方面的大小故事,他们听得很认真、很入神……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李保印,河南省辉县市人,曾从事新闻写作多年,后试笔创作。闲暇磨笔。常以农民的喜怒哀乐鼓与呼。其中,在中央电台,新乡电台,《河南日报》《新乡日报》《新乡广播电视报》《尊老爱幼报》《今日辉县》和《百泉湖》《辉县三农》《共城文学》期刊上发表散文,小小说,随笔,杂文,故事五十余篇。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