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原《地名考》古老的龙泉寺
咸丰本《开原县志》记载:“马家寨城:城东南六十里”。民国本县志记载:龙泉寺“城东南马家寨村北山坳中”。山城造型,酷似一把坐北朝南的大靠椅。《奉天通志》说:金家沟河“迳西流马家寨村南,村北山坳中有龙泉寺,称县境名胜”。马家寨后山城是一座高丽古城,龙泉寺就坐落在这座山城中。
据《重修龙泉寺碑记》〔1〕记载,“开原龙泉寺古之遗刹也”,“国初”“即见有庙颓然于此山之中”。又记:“清康熙初年、乾隆四十九年、道光四年,村民及县内香客捐资重建、扩建三次。”由此推测,该寺至晚建于明朝。《重修龙泉寺碑记》石碑,现存于龙泉寺内。
龙泉寺庙会,每年举行两次。一次是农历四月十八的娘娘庙会,另一次是四月二十八的药王庙会。平时,佛事活动也很兴盛。
龙泉寺一名,出自传说。传说中讲:寺内有莲花潭,潭中潜藏一条蛟龙。
龙泉寺历史悠久,知名度也高,与威远堡的龙潭寺齐名。在开原城乡寺庙中,龙泉与龙潭是“姊妹篇”。
据民国年间游过龙泉寺邹子勤先生讲: 龙泉寺的历史比龙潭寺长。山门与今龙潭寺山门同,题的是“七鼎龙泉寺”。门上也筑小庙式的魁星楼。清朝中后期,龙潭寺知名度高,称七鼎龙潭寺,龙泉寺随之就称“九鼎”。庙宇周围是否有九峰,人们并不在意。
据传,康熙年间,寺里出了一位得道高僧,法号“纯真”。纯真和尚,康熙初年在广宁医巫闾山剃度出家,后到开原南境龙泉寺任主持。从此,龙泉寺步入它的最兴盛时期。后来,信徒们就奉纯真和尚为龙泉寺的开山始祖。纯真圆寂后,弟子们便请能工巧匠镌刻一木质纯真禅师肖像。并在大雄宝殿西北角处,建一座观,将禅师肖像供于观中。香客,透过小窗,可见禅师面容。该坐观,高一丈六七,七层,坐像在二层。
相关史料:清朝时龙泉寺建筑规模
龙泉寺,在马家寨屯北半里的山坳中。山口朝南,“前有小山横峙,环列如锦屏”。
在西南山口处,有一牌楼,即为龙泉寺正门。正门两侧各有一角门。
进入正门,前行数十步,便可见面积约二亩许的荷花池,古称“龙泉”。荷花池西的山脚下,有座龙王庙。方八尺建筑,供龙王。再向前行,便是东西山脚下的钟楼、鼓楼。两楼北侧,分别建有禅房,东五间,西三间。在禅房北侧正中,建有大雄宝殿三间。正座为佛祖释迦牟尼塑像,地藏、观音分坐左右。两侧还有佛祖的十大弟子站像。殿前院落中,有古松十余株,还有一棵银杏树,枝繁叶茂,粗不可抱,相传为纯真禅师所植。
大雄宝殿西侧,建有药王庙。殿堂一间,供药王神农氏。旁有施不全(施公)站像。
大雄宝殿西南山脚,有一平地,娘娘庙建在那里。殿堂三间,内供子孙娘娘、眼光娘娘、送生娘娘。
相关史料:惨遭破坏的龙泉寺〔2〕
不幸的是,1945年以后,龙泉寺连遭破坏。解放战争时,龙泉寺数次被军队占领,殿宇、文物遭到破坏。1958年“大跃进”,山岭树木被砍伐一空,潭中藕根也被挖绝。1959年,开原县划归沈阳市管辖,龙泉寺便成了沈阳机械厂的养老院。1964年春,开原县由沈阳市划归沈阳专员公署(铁岭专区前身)。养老院搬走了,乡政府又搬进来。后,乡政府走了,马家寨乡养老院又进驻。最后,乡里将残破的殿宇扒掉,建起了马家寨中学。时至今日,龙泉寺的昔日风貌已不复存在。这实为开原县文化史上的一大憾事。
五十年前的龙泉庙宇,已是片瓦无存,只有几甬石碑斜躺在东山脚下,只有五棵古松还挺立在北山腰。荷花池遗址还在。绿柳围绕的“荷花池”,深嵌地下。荷花虽然没有了,但圆池周长,还达六七十米。
现在,龙泉寺遗址荡然无存,但龙泉寺的佛教文化历史,却不能从人们的记忆中抹去。
注释:
〔1〕见《开原文史资料》第六辑白文志先生的《龙泉寺》(第83页)。白先生对龙泉寺深颇有研究,做过深入的考察,详尽的考证。
〔2〕《惨遭破坏的龙泉寺》写于1998年秋。
重建的龙泉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