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文物很“命苦”,用3.5吨玉石精雕而成,却被和尚们用来装咸菜
对于普通人来说,文物这样珍贵的东西,就算摆在我们的面前也不一定能够认得出来。所以,如果有人不识文物,却又拿着它们干着一些不着边际的事,难免引起别人的误会。然而历史上还真有这种情况出现,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一件很“命苦”的文物:渎山大玉海。它是元代时期的作品,采用3.5吨的玉石精雕而成,由元世祖忽必烈下令命人制作,在公元1265年完工。
渎山大玉海高70厘米,口径在135~182厘米,膛深在55厘米,使用的是南阳独山产黑质白章玉料。专家们认为,它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古代玉器,甚至还考虑将它作为镇国玉器之首。那么,这件文物的用途是什么呢?说了你可能不信。
蒙古人性格奔放豪迈,他们在平常十分喜欢喝酒。因此,该文物其实是一件巨大的贮酒器,在13世纪时,有一位来自意大利的旅行家鄂多立克,他曾经到过北京的北海,并将对“渎山大玉海”的见闻记录到了自己的书籍《东游录》当中,当时此物的价值已经超过了4座大城。
在翁上,每角都有一条形态凶猛搏击的龙,翁中的酒都是在宫廷里利用管子输送出去,在玉翁的旁边,有不少酒杯,能够让人随意饮用。无必烈经常在广寒殿举办大型宴会,并把渎山大玉海注满美酒,来宴请群臣。那后来,这个贮存酒的文物,怎么会变成了装咸菜的器皿呢?
原来,在公元1368年,由于明朝攻进了元朝的都城,大玉海因此遭遇到了一场劫难,当时发生一场火灾,把放置在广寒殿的大玉海给烧得浑身焦黑,已经跟原来的样子有了很大的区别。几百年后,明朝也成为了历史,时间来到了清朝。大玉海又出现在西华门外的寺庙当中,被这里的和尚用来腌咸菜。
就这样,历经千年后,在清朝康熙年间,需要重修寺庙的时候,此宝物才被辅臣高士奇发现。在乾隆年间,乾隆皇帝花费千金把大玉海给赎了回来,并将它安置好。如今,大玉海放置在了北海公园中的玉翁亭当中,它没有流失到海外,对于我们而言已经是一种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