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障碍性贫血用泻法后,那个70岁老爷子的贫血改善了
用泻法后,那个70岁老爷子的贫血改善了
再生障碍性贫血
作者/赵绍琴
袁某,男,70岁,1993年3月12日初诊。
主诉:患再障3年余,屡进温补,疗效欠佳。自述牙龈出血经常发生,近日加重,每日必作。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心烦急躁,夜寐梦多。舌淡胖,苔垢厚,脉象弦滑细数。血红蛋白50g/L,白细胞2.9×109/L,红细胞2.6×1012/L,血小板60×109/L,脉证合参,辨为肝经郁热兼湿热中阻。治宜清泄肝胆,疏调三焦,方用升降散加味。
处方:蝉衣6克,柴胡6克,片姜黄6克,大黄1克,僵蚕、黄芩、川楝子、焦六曲各10克,焦麦芽10克,焦山楂10克,水红花子10克。
二诊(1993年3月19日):服上方7剂后,牙龈出血显著减少,患者自觉体力增加,血常规化验,血红蛋白升至90g/L,红白细胞及血小板数均有所提高。
遂依上方加减治疗2月余,齿衄完全消失,血红蛋白稳定在110g/L左右,自觉症状大减,面色渐现红润,精神体力大增。
按: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造血功能障碍所致的一种综合征,其特征是全血细胞减少,临床表现为严重贫血、反复出血和抵抗力低下所致的继发感染。由于本证的贫血貌表现明显,如面色无华或萎黄,口唇爪甲色淡无华,并常伴见神疲乏力、心悸气短等虚弱症状。故本病常常被辨为血虚而用补法治疗。
然而,无论补气、补血、补脾,补肝,还是补肾,均鲜有效果。赵师认为本病之血虚仅是表面现象,病之本质乃是肝经郁热灼伤营血。血伤则虚,血热则溢。因肝主藏血,又主疏泄,肝经郁热不得宣泄,则见心烦急躁、夜寐梦多等症;疏泄失职,三焦不畅,则舌苔粘腻垢厚;郁热伤血动血,则脉弦细动数。因此,虽见血虚亦不可温补且热不去则血难复,故治宜疏泄肝胆郁热,可用升降散加清肝之品。
从赵老的医案中我们发现,明确诊断的依据并不是表面的症状,即便这些症状很典型、很常见。真正能指导我们诊疗的是脉象和舌象!由脉弦细动数辨出肝经郁热是本案辨治的核心,同时确定了治法是清泻郁热,而非滋补气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