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看龙舟的那些禁忌
关于看龙舟的那些禁忌
文/顾成光
中国人是龙的传人,龙是华夏民族最为人崇拜的图腾,无论是皇家建筑,如九龙壁,还是民间的建筑龙王庙,都与龙息息相关。现代砖混结构的民间别墅,也有不少屋顶镶嵌有龙的琉璃雕饰。咱村历史久,自然而然缺不了龙的文化,虽然村民无力建九龙壁,但也弄了不少有关龙的一些禁忌说法。
第一件事便是打造龙舟,由于大自然垂爱咱村的原因,用它的伟大自然力给咱村创造了一条悠悠长河一一信江河,自怀玉山脉发源,一路奔腾流淌,自东向西滚滚而去,注入浩淼的鄱阳湖,在信江河中上游段,有一个村落叫槐芳村,也就是咱村,世世代代沐浴在大河的恩庇之下。村民们在利用信江河水浇灌农田菜蔬之外,同时打造龙舟,与邻村进行水上比赛,缅怀屈原、庆祝丰收,向上苍宣告:我们是龙的传人。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正是北方小麦收割,南方油菜籽满丰收之时,而水稻苗儿正滋滋地往上长的时候,此时村民喜满心尖,相约号呼,造龙舟、组队伍、放鞭炮、敲金鼓,进行龙舟竞,没冤枉了一江好水。当年我记事时,槐芳村的龙舟竞如火如荼,龙舟赛十里八乡无对手,祖辈父辈壮汉如毛,皆是田里好把手,又是浪里白条,泅游高手。更是号令不二,一听那龙舟鼓声,齐刷刷动作划一,吼歌声震天动地:嗯要来,笑起塘才(这句话是划手配合鼓手龙舟歌的吼声)!
咱村这一段河流的龙舟竞赛场分上游东山段,下游大炮横弄段,祖辈的龙舟竞只在父辈的口头中,而父辈的龙舟竞却深深地记忆中,虽远去但却好似在昨天。当年村民们集资,除龙骨由别处购买之外,其余木料采自万罗山,请来外埠匠人,挑灯夜战,终成一巨龙,选顽皮为鼓手,庆福掌舵(搬樵),其余各各落座,争抢头舱。只听第一声鼓响,则齐喊号子。由于顽皮是个驼人,身子骨与鼓架齐高,又有文化,能唱龙舟歌,雅俗并举,所以为鼓手的不二人选。当咱村的新龙舟下水之时,岸上鞭炮齐鸣,送船喽!此时鼓手便高唱龙舟歌,桨手们合着鼓声齐唱号子,木桨挑起的水花似大鹏飞翼向后展开。
龙的第二事便是正月里的龙灯了,咱村虽然没有人舞过龙灯,但村里曾年年进出过龙灯,而且是双班有预约的,单班的不让进,因为村里人认为单班的龙灯晦气,不准进村。一般龙灯由十来人组成,一人打着灯笼前头引路,其实是个头儿,负责引路、收钱、协调,三二人组成乐队,其中必定有鼓乐器,鼓是少不了的,可由两人抬着,后面的人打鼓,前面的那人手里还拿着金钹儿。其他人组成龙灯队,每人举着一盏大灯,用绸纱做的,用一定长度布条相连,最可爱的是举龙尾巴那人,需不断跳动,提防有人掏龙卵,即用手摸这人的羞处,这是风俗所定,被摸的人不能发脾气。举龙头和龙珠则是这支队伍的核心,他们俩的表演是重头戏,他们踩着鼓点翩翩起舞,为村民们带来了喜庆和祝福。除了这种规模龙灯之外,还有一种大型板灯,就是龙身的每一节用木板做成,上装一盏灯,木板与木板之间用铰链相接而成一条巨龙,由二三百抬着,需足球场那样大地方才容得下,规模宏大,气势雄伟。
咱村只来过一次板灯,当然指的是我记忆中的那次。除了板灯,还有船灯,用竹蔑材料扎一艘船,只有竹篮子那么重,由一个能歌会唱的女的扛着,周边几个男的手提木桨,一边唱一边做出撑船的样子,那么那个扛船的就要扛着船向相反方向挪步,和着那男的唱一些俗语俚言:阿哥把船撑来着,阿妹想把船儿坐……
由于有信江河这条河流,处在农耕社会的槐芳村民受益无穷,无论是灌溉,还是饮水,抑或是捕鱼。尤其是村里通了电后,便建起了大型电灌站,把信江河水一直提升到几十米高处,然后分配到各个池塘,再灌溉各处垄田,咱村山垄有名字:新塘垄、牛塘垄、太不塘垄!大型电灌站建在一座五十来米高的山脚下,山顶建一水渠,一直通往各大水塘,由村里一名叫志谷毛的电工管理,小时候没事,便相约几个小伙伴到那儿玩,常常有事没事对着排灌出水口喊:志谷毛,开排灌啊,田被晒干了!然后又在那儿模拟排灌水上升时咕轰咕轰声,玩累后便带着满意心情唱着儿歌回家,儿歌歌词是“志谷毛,偷人家桃,桃未生,便去挖人的桃树根。”
远看排灌和水渠,你难道看不出它就是一条龙吗?它给我们村带来了不知多少收益和便利啊!还有浙赣铁路,杭长高铁,320国道,梨温高速,绵延起伏的群山,信江河河流,它们不都是龙吗?它们构成了天然的九龙壁,岁岁月月在述说着龙的故事!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内容与本平台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