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传奇:寿余使计诈秦君,士会离秦终归晋
周顷王五年(公元前613年),赵盾惧秦师复至,使大夫詹嘉居瑕邑(今河南陕县西南),以守桃林之塞。臾骈进言:“河曲之战,为秦画策者是士会。此人在秦,吾辈岂能高枕而卧?”
赵盾以为然,于是在诸浮之别馆,大集六卿而议之。那六卿:赵盾、卻缺、栾盾、荀林父、臾骈、胥克。是日,六卿毕至,赵盾开言道:“今狐射姑在狄,士会在秦,二人谋害晋国,当以何策待之?”
荀林父道:“请召射姑而复职。狐射姑虽犯该逐之事,但他是旧勋,宜绵延其赏。”
卻缺道“不然。狐射姑虽系宿勋,然而有擅杀大臣之罪。如若复之,何以儆将来?不如召士会。士会顺柔而多智,况且奔秦也不是他的罪过。狄远而秦近,想除秦害,先去其助,召士会回来为是。”
赵盾道:“秦方宠任土会,请之必不从,何计而可复用之?”
臾骈道:“骈所了解一人,乃先臣毕万之孙,名寿余,即魏犨之侄子也。见今食邑于魏,虽在国中带名世爵,未有职任。此人颇能权变,要招来士会,只在此人身上。”
于是附赵盾之耳道:“如此这般……”
赵盾大喜道:“烦劳你帮我致信。”
六卿既散,臾骈即刻往叩寿余之门,寿余相迎坐定。臾骈请至密室,以招士会之策,告于余寿,寿余应允。臾骈回复了赵盾。
次早,赵盾奏知晋灵公,言:“秦人屡次侵晋,应该命令河东诸邑宰,各各团练甲伍,结寨于黄河岸口,轮番戍守。并责成食采之人往督其事。倘有失利,即行削夺,一定用心防范。”灵公准奏。
赵盾又道:“魏为晋大邑。魏若带头,诸邑无敢不从矣。”
于是,以灵公之命召魏寿余,使督责有司,团兵出戌。魏寿余奏道:“臣蒙主上录先世之功,衣食大县,从未知军旅之事。况河上绵延百余里,处处可渡,暴露军士,守之无益。”
赵盾怒道:“小臣何敢挠吾大计?限汝三日内,取军籍呈报!再若抗违,当正军法!”
魏寿余叹息而出,回家闷闷不悦。妻子问其故,魏寿余道:“赵盾无道,想我督戍河口,何日了期?汝可收拾家资,随我往秦国,从士会去可也。”吩咐家人整备车马。
是夜,索酒痛饮,以进馔不洁,鞭膳夫百余,犹恨恨不绝,言欲杀之。膳夫奔赵府,出首告魏寿余欲叛晋奔秦之事。赵盾使韩厥率兵往捕之。韩厥放走魏寿余,只擒获其妻子,下在狱中。
魏寿余连夜逃往秦国,见秦康公,并告诉赵盾如此这般,强横无道。“妻子陷狱,某孤身走脱,特来投降。”
秦康公问士会:“是真的吗?”
士会道:“晋人多诈,不可信。若魏寿余果真降,当以何物献功?”
魏寿余从袖中出一文书,乃是魏邑土地人民之数,献于秦康公道:“明公能收寿余,愿以食邑奉献。”
秦康公又问士会:“魏可取否?”
魏寿余以目盼顾士会,且蹑其足。士会虽奔在秦,心亦思晋,见寿余如此光景,阴会其意,乃对言:“秦弃河东五城,为姻好也。今两国治兵相攻,数年不息,攻城取邑,惟力是视。河东诸城,无大于魏者,若得魏而据之,以渐收河东之地,亦是长策。只恐魏有司惧晋之讨,不肯来归!”
魏寿余道:“魏有司虽晋臣,实魏氏之私也。若明公率一军屯于河西,遥为声援,臣力能致之。”
秦康公顾士会曰:“卿熟知晋事,须同寡人一行。”
于是拜西乞术为将,士会副之,亲率大军前进。
既至河口,安营了毕,前哨报:“河东有一枝军屯扎,不知何意?”
魏寿余道:“此必魏人闻有秦兵,故为备耳。是彼未知臣之在秦也。诚得一东方之人,熟知晋事者,与臣先往,谕以祸福,不愁魏有司不从。”秦康公命士会同往。
士会顿首辞道:“晋人虎狼之性,暴不可测。倘臣往谕而从。是国家之福也。万一不从,拘执臣身,君复以臣不堪事之故,加罪于臣之妻孥,无益于君,而臣之身家,枉被其殃,九泉之下,可追悔乎?”
康公不知士会为诈,乃曰:“卿宜尽心前往。若得魏地,重加封赏。倘被晋人拘留,寡人当送还家口,以表相与之情。”
与士会指黄河为誓。秦大夫统朝谏道:“士会,晋之谋臣,此去如巨鱼纵壑,必不来矣。君奈何轻信寿余之言,而以谋臣资敌?”
秦康公曰:“此事寡人能任之,卿其勿疑。”
士会同魏寿余辞别秦康公而行。绕朝慌忙驾车追送,以皮鞭赠士会道:“你莫欺秦国无智士,主公不听吾言耳。你持此鞭马速回,迟则有祸。”士会拜谢,遂驰车急走,士会等渡河东行。
未及里许,只见一位年少将军,引著一队军马来迎,在车上欠身道:“随季别来无恙?”
士会近前视之,那将军姓赵名朔,乃赵相国之子也。三人下车相见。士会问其来意,赵朔道:“吾奉父命,前来接应吾子还朝,后面复有大军至矣。”
当下一声炮响,车如水,马如龙,簇拥士会同寿余入晋去了。秦康公使人隔河了望,回报康公,大怒,便欲渡河伐晋。前哨又报:“探得河东复有大军到来,大将乃是荀林父、卻缺二人。”
西乞术道:“晋既有大军接应,必不容我渡河,不如归也。”乃班师。
荀林父等见秦军已去,亦还晋国。士会在秦三载,今日复进绛城(今山西新绛),不胜感慨。入见晋灵公,肉袒谢罪。灵公曰:“卿无罪也。”使列于六卿之间。
赵盾嘉魏寿余之劳,言于晋灵公,赐车十乘。秦康公派人送士会之妻孥于晋,曰:“吾不负黄河之誓也!”
士会感谢秦康公之义,致书称谢,且劝以息兵养民,各保四境,康公从之。自此秦、晋不交兵者数十年。
(本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