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数据大规模应用,对于捕捉间谍能发挥多大作用?

图为数据库当中的机柜

近日,美国开始讨论大数据技术在反间谍方面的运用,发现在大规模采用大数据技术之后,中国的反间谍能力将得到非常可观的提高,在中国新技术曝光之后,白宫椭圆桌立刻吵翻了天,看来美国间谍将会无所遁形,中国大规模运用大数据,对于捕捉间谍能发挥多大作用呢?

图为数据库服务器机房

首先需要明确的一点是,虽然影视作品当中描绘的,打入敌人内部,在关键时刻窃取重要情报的内线间谍在今天依然存在,但是安插内线已经不能算是主流的情报工作形式,虽然内线潜在的收益很高,但是安插的难度也非常大,依靠政审,加强安保措施等常规手段,就可以有效防止因内线产生的泄密,排查内线的常用手段,和大数据的关联不大,大数据真正的应用方向,是用来对付更加常见的间谍行为。

一般来说,当代特工人员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不会亲自去刺探情报,而是通过发展下线,让对方的涉密人员成为自己的情报员,通过各种手段将合适的对象控制之后,间谍就可以安然地躲在国外,让被控制的下线源源不断地将涉密信息送出,而这种模式是有规律可循的,这就为大数据反间谍提供了一个机会。

图为大型数据库机房

在确定一个合适的对象之后,间谍通常会采取各种手段,骗取其信任,使其先搜集一些重要性不高,管理不严的涉密信息,当这一步交易完成之后,刺探涉密信息的行为就会成为间谍手中的把柄,通常情况下,间谍与下线之间的信息交流都会通过网络完成,难免会留下蛛丝马迹,而大数据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对网络上的海量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最终透过现象看本质的一套算法。

只需要分析一些典型间谍案当中,间谍的行为模式,就能归纳出其在传递信息时采用的惯常手段,一旦在网络上发现某些账号之间开始传递涉密信息,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对其加强监控,而如果这些账号此前的行为,符合大数据算法规定的间谍标准,基本上就可以采取行动,将相关人员控制住,虽然间谍一般情况下藏身国外,难以抓捕,控制在国内的下线,也能避免情报泄露,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图为电影中入侵数据库的特工

在难以计数的正常网络通信中,筛查极少数的间谍信息,此前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当引入大数据算法之后,这项工作的难度指数级下降,已经变得可行,虽然某些人可能会指责,采用大数据算法监控间谍会“侵害隐私”,“警察国家”之类的言论也会出现,但是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只有居心不良,准备祸害这个国家的人,才会害怕这些手段。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