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静人心,七弦著清响——吴景略先生的古琴艺术人生

常来常熟

虞山吴派

古琴之乡

    琴人文化天堂

常熟,别名琴川。因虞山下有七条并列而行的溪流蜿蜒而过,正好像是古琴的七根琴弦,由此,自古以来常熟便与古琴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是中国古琴艺术重要流派——虞山琴派的诞生地。

明末清初,虞山琴派出现,琴曲清微淡远,赢得了当时民众称赞,有“古音正宗”之誉。明清以来,琴重虞山,凡琴人皆“人人自诩虞山、家家源说琴川”……2004年“国际民间艺术节组织理事会”授予常熟“古琴之乡”的称号,2008年常熟成为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命名的古琴艺术重要保护地区,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授牌的中国古琴江南保护基地。

当代中国琴坛,邑人吴景略深得虞山琴派精髓,开创“虞山吴派”。古琴的传承教学从此由他提升到专业学院的层面上,1956年他应聘到中央音乐学院任教,创建了我国高等音乐教育古琴专业,当今活跃在中国琴坛的博导、教授、知名古琴家大多师承他的门下或与之结下不解之缘,可谓桃李芬芳。

人人自诩虞山

家家源说琴川

今天,腊月二十四,清光绪三十二年丙午腊月二十三日,就是1907年2月5日,吴景略先生出生在江苏常熟西塘市。

吴景略

(1907-1987)

名韬,别号缦叟

古琴艺术家

音乐教育家

先生潜心琴艺,精於打谱,每每师楷化机,诣绝穷微。其写气图貌,必取象于形器,随手拈来,定为山水人物传其神。其演奏以气韵见长,兼有北之雄奇、豪宕与宏廓,又备有南之清润、柔婉与流丽;落指成珍、挥掌可范,精熟神妙,烨烁琴坛。他自行打谱并擅长演奏的作品有:《潇湘水云》《广陵散》《胡笳十八拍》《墨子悲丝》《秋塞吟》《阳春》《渔樵问答》《梧叶舞秋风》《忆故人》等。音乐理论家蓝玉崧先生为其定评为:飞腾绮丽,一代宗师。

先生深於琴器制作、於髹漆独绝,五十年代与乐器厂合作,致力於琴器改良。在不改变原有音色,保持传统演奏技术,保存民族固有形式的前提下,取得了音量扩大、消除滑指嗓音等较为理想的效果。五十年代改良了今虞琴弦,七十年代与乐器厂研制成功了钢丝尼龙弦,受到广大琴人的喜爱,成为古琴器制发展史上的佳话。

先生少从赵剑侯、周少梅、吴梦非学习音乐;向天津琴家王端璞学习琴艺。师事肖蜕庵、樊少云学习书法与绘画。三十年代中期经李明德介绍加入上海今虞琴社,抗战期间,秉持查阜西所创立的今虞精神,担任司社,主理今虞社务,首次带领今虞乐队将古琴曲目带到上海舞台进行公演。五十年代初於上海首次开设琴舘从事古琴教学,五三年被聘为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通讯研究员,五六年秋任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弹拨教研室主任、中国音乐学院教授。七十年代后,重新出任中央音乐学院终身教授,当选为中国文学艺术联合会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民族音乐委员会委员、北京古琴研究会会长。

吴景略先生书法

先生辞世后,原作《七弦琴教材》被整合到《虞山吴氏琴谱》,东方出版社於2001年出版发行;音响资料被整合为《吴景略古琴艺术》个人CD全集,龙音出版社1998年发行。

《广陵散》

打谱、演奏:吴景略

广陵散吴景略 - 古琴艺术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今存《广陵散》曲谱,最早见于明代朱权编印的《神奇秘谱》(1425年),朱权将其列为“太古神品”。全曲共四十五段,分开指、小序、大序、正声、乱声、后序六个部分,其旋律激昂、慷慨,是我国现存古琴曲中唯一的具有戈矛杀伐气氛的乐曲。魏晋琴家嵇康以善弹此曲著称,他刑前仍从容不迫,索琴弹奏此曲,并慨然长叹“《广陵散》于今绝矣!” 吴景略先生1954年据《神奇秘谱》打谱的《广陵散》,无论从演奏技巧、音乐结构,还是本曲所展现的境界,俨然琴曲之师长、曲中之丈夫!他的打谱音乐情绪时而悲壮激越,时而婉约动人,极富有戏剧性对比,表现出深沉雄伟和庄严肃穆的大曲风范。

拟稿 | 文化旅游推广科、艺术科(广电管理科)

审核 | 宾墨与贝宁、吴家熙、王纪渊 、王洪良

图片 | 网络

排版 | 周静

END

本文由【常来常熟】原创或编辑整理。相关转载内容只为公益分享传播之用,非商业用途。文章或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如遇到: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邮箱:619393786@qq.com,我们将及时审核、更正或删除,谢谢。

常熟,
是黄公望笔下的水墨山水,
是严天池琴下的袅袅余音,
是张旭狂草的潇洒不羁,
是钱谦益诗里行间的清词妙句。
常来常熟,发现不一样的惊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