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尔齐斯河:勾勒祖国西北生态画卷

i自然全媒体 2021615

.

核心提示:额尔齐斯河是我国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位于新疆阿勒泰地区,流域面积5.7万平方千米,涵盖了“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所有生态要素。20世纪80年代,额尔齐斯河流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为守护好祖国西北绿水青山,2018年额尔齐斯河流域实施了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分3大片区系统修复流域生态环境,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得益彰的路子。

.

数读额尔齐斯河生态修复

北部阿尔泰山生态功能涵养区

矿山治理59.04平方千米,新增退化草原改良修复75.11万亩

完成生态移民416

中部“两河一湖”生态安全维护区

自然湿地保护率53.6%,草原综合植被盖度42.2%

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98.78%,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额尔齐斯河入河断面达标率100%、下游水质平均达到Ⅱ类

南部荒漠草原生态保育区

卡拉麦里山周边实行封禁保护1950.6万亩,植被生境恢复1.5万亩

建设生态廊道8.3千米

青河沙铁矿区关停后完成治理面积30.6平方千米

.

告急 额尔齐斯河流域陷入生态危机

盛夏时节,烈日如炽。当全国大部分地方闷热难耐之际,位于祖国西北的额尔齐斯河流域却是一幅绚丽、清凉的图景:蓝天白云映衬下,山谷间绿树成荫、水草丰美。

额尔齐斯河是我国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源自阿勒泰地区富蕴县境内喀依尔特河、库依尔特河,流域面积达5.7万平方千米。额尔齐斯流域涵盖了“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所有生态要素,分布有冰川、山地、平原、荒漠草原、森林、河流湖泊、绿洲和沙漠等多种生态类型。因其支流众多,水势浩荡,沿岸风光壮美,与阿尔泰山脉并称为“金山银水”。

不过,这条迷人的水流湍急(准噶尔语“额尔齐斯”之意)的河流,十多年前曾陷入生态危机。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徐海量介绍,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矿产资源长期开采、水资源过度开发,草原超载放牧、人类活动加剧等影响,以及干旱区生态系统脆弱、气候变化、地下水位下降等自然因素叠加,额尔齐斯河流域河谷生态系统呈逆行演替趋势,部分河段水质下降,流域水土流失加剧、森林草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功能降低等问题凸显。

调查显示,2007年夏季额尔齐斯河曾出现断流,流域原有的23种土著鱼类、160个河狸族系和珍稀物种哲罗鲑繁衍受到严重影响,有些接近灭绝;2000~2010年,阿勒泰市西南部荒漠平原的科克苏湿地面积减少27.6%;因超载过牧,天然草原草地面积退化40%;克孜加尔、黄泥滩等六大灌区因灌溉不善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沼泽化;区域安全饮水存在隐患,流域生态系统健康与安全面临巨大挑战。

生态告急的额尔齐斯河,在2018年迎来了“春天”。

这年11月,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以下简称“额尔齐斯河流域生态修复工程”)顺利通过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和生态环境部遴选,成功纳入国家第三批生态保护修复试点项目,总投资59.97亿元,实施周期为2018~2021年。

开方 院士领衔高起点高标准规划

治好“生态病”,“把脉”“开方”是关键。

记者了解到,工程前期,阿勒泰地区组建了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和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等科研院校专家参与的技术团队,对额尔齐斯河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从勘测到识别、设计的整体“把脉”,开出了具有指导意义的“药方”——额尔齐斯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实施方案。

201910月,阿勒泰地区成立了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领衔的技术指导委员会,指导完善各项技术工作标准。经过数十次反复论证、实地调研和逐一评审,工程子项目由专家包干,个别重点项目由院士亲自论证、评审,从源头上避免了生态过度修复、错误修复,确保了工程规划设计的高起点、高质量和高水准。

我们在统筹考虑生态系统完整性、地理要素的关联性和经济社会发展可持续性的基础上,系统布局山上山下、地上地下和流域上中下游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改变了过去治山、治水、护田各自为战的工程手段,有效解决了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中条块分割、碎片化等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邓铭江告诉记者。

按不同生态功能,专家们将额尔齐斯河流域生态修复工程划分为3大片区:北部阿尔泰山生态涵养功能区,重点实施受损地质环境治理、林草植被修复、资源枯竭型矿山治理等19项工程;中部“两河一湖”(即额尔齐斯河、乌伦古河和乌伦古湖)生态安全维护区,重点实施绿洲生态功能提升、河湖生态修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荒漠绿洲交错带生态屏障建设等17项工程;南部荒漠草原生态保育区,重点实施荒漠化治理、矿山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维护等8项工程。

修复工程时间紧、任务重,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组建强有力的领导机构和精干的工作机构,势在必行。

为此,阿勒泰地区建立“地委行署决策担责、县市部门落实执行”机制,专门成立由地委、行署主要领导挂帅的指挥部,下设项目执行、财政绩效等5个办公室,抽调专班集中办公,扁平管理快捷高效。

“我们实行全过程、全流程监督,建立了资金管理、项目管理、绩效评价等8项制度,对工程建设实行目标管理。同时搭建了系统监测平台、环境风险预警观测野外台站,建成高空远程瞭望监测系统和大数据服务平台,实时对工程建设进行管理监督。”阿勒泰地区行署副秘书长、地区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师庆三介绍。

为规范项目实施,确保资金用在刀刃上,当地引入了第三方机构参与工程全周期资金绩效评价,改变了以往由资金使用主管部门和单位自评,再由财政部门对自评质量进行评估的政府评价方式;建立“双重审计”制度,选定20家审计机构对工程跟踪审计,并将审计结果作为工程预算、资金支付的重要依据。截至目前,累计提出审计意见1958条、节约资金1.72亿元。

推进 多学科交叉运用治标治本

额尔齐斯河流域是典型的山地—绿洲—荒漠复合生态系统。“这一复合生态系统提供了水源涵养、土壤保持、防风固沙、水质净化、生物多样性维持、产品供给等多样化生态系统服务,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和制约整个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邓铭江告诉记者。

当前,额尔齐斯河流域生态修复工程已完工66.47%,预定的22项绩效目标正在有序推进。两年多来,3大片区齐头并进、44项工程多点“开花”。

北部阿尔泰山生态功能涵养区,实施了生态移民搬迁,通过加大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力度,持续开展林草植被修复,减轻了区域生态环境风险,提升了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生态环境监测预警能力显著提升。

阿勒泰市建成了总容量519万立方米的中水库,市区所有污水不仅实现零排放,还为水库边万亩苗圃基地提供了水源。“原来这里是一片戈壁滩,风沙特别大。”在水库务工的阿勒泰市红墩镇阔克布哈村村民叶斯木别克·卡孜木说,现在这里满眼绿色、空气凉爽,是野兔、狐狸等野生动物的天堂。记者了解到,苗圃地每年销售苗木30万至50万株,经济收入可达1000万元,带动了周边20多名村民就业。

在中部“两河一湖”生态安全维护区,生态修复有效提升了水生态安全,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53.6%,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了42.2%。此外,绿洲生态修复治理大力削减了各类污染源,目前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和城镇生活垃圾集中处置率均达到98%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额尔齐斯河入河断面达标率100%、下游水质平均达到Ⅱ类。

近年来,阿勒泰地区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全地区编制272条河流、14个湖泊的“一河(湖)一策”方案,持续推广生态调度与漓漫灌溉技术;所有天然河流全年禁渔,对湖区实行阶段禁渔,修复平整被破坏的原始地形地貌。“自从全面实施禁渔、严厉查处电力捕鱼等非法捕捞行为,我们这里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土生土长的福海人俞俊婷说。

南部荒漠草原生态保育区围绕三方面开展生态修复工作:一是强化了重点区域荒漠化治理,对卡拉麦里山周边实行封禁保护,建设生态廊道,恢复植被生境;二是实施矿山生态修复,青河沙铁矿区关停后完成治理30.6平方千米;三是强化农田和绿洲治理,开展退耕退牧还草扩大自然生态空间,促进农牧民转产转业,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

富蕴县可可托海镇塔拉特村村民阿勒帕尔·毕毛拉和妻子哈力丹·吾买尔阿勒帕尔经营了一家客栈,庭院里种着苹果树、黑加仑、西红柿等多种果蔬,搭起了配备灯光、音响的小舞台。富蕴县矿山转型发展后,建成了国家地质公园、森林公园等主题基地,引领周边乡村转型发展,原来的矿工“转型”为农家乐主人、导游。

“额尔齐斯河流域生态修复不过度依赖工程手段,跳出了'人定胜天’'改造自然’等惯性思维,生态学、水文学和水力学等多学科交叉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邓铭江如是评价。

目前,3大片区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修复任务,总体成效与当初规划设计基本吻合,距离预定的“山青、水绿、林茂、田良、湖净、草盛”生态目标为期不远。师庆三告诉记者:“但由于阿勒泰地区历史遗留的生态问题较多,额尔齐斯河流域过度放牧,乌伦古河流域天然草地、森林退化和水土流失加剧、河道季节性断流等问题仍需治理,群众生产生活方式需要持续改善。”

成效 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

阿勒泰地区坚持将额尔齐斯河流域生态修复工程建设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等工作深度融合、统筹推进,以“生态+”为抓手,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

生态+脱贫攻坚。生态移民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牧民473户,建设现代牧业集中养殖区,配套污水处理厂等设施,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巩固了脱贫成果。青河县以租用农牧民机械、收集牛羊粪和组织贫困户参与工程建设等方式,为农牧民就近就业创造了机会,促进农牧民增收2151.8万元。吉木乃县与新疆旺源生物科技集团合作,利用水源优势打造“万驼园”,帮助1500户牧民定居,发展骆驼养殖,每户可增加收入5000元以上。

生态+产业发展。青河县利用地质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盘活的1.4万亩存量土地,发展壮大沙棘产业和驴产业,为下一步扩大养殖规模提供天然牧场;布尔津县围绕“河河联通”惠民项目,结合正在打造的七彩河休闲旅游度假区,带动周边旅游产业发展,现已累计带动社会投资26亿元。

生态+乡村振兴。全地区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村庄316个,完成绩效目标166%,进一步完善了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卫生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改善了农牧区人居环境。其中,“额河第一村”富蕴县可可托海镇塔拉特村累计实现旅游收入230余万元。

生态+旅游+教育。阿勒泰市利用切木尔切克镇花岗岩矿区遗迹建造迷宫、巨石阵,让千疮百孔的矿坑变为“网红打卡地”;利用中水库扩建及绿化工程,建设万亩苗圃基地,打造成集徒步、自行车运动、休闲观光、环保教育为一体的旅游基地。青河县、福海县和富蕴县建成地质环境修复、湿地系统修复与生物多样性、矿山修复生态文明实践基地,传承功勋矿山红色革命精神。

额尔齐斯河流域生态修复工程在取得多方效益的同时,还衍生出一大批科研和生态成果。

记者了解到,专家们经过论证,对20项课题(专题)研究、4个平台监测建设提出指导意见,总结提炼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保护修复关键技术,跟踪评价生态保护修复成效,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保护修复提供了有益借鉴。

2019年,由阿勒泰地区牵头的研究课题《基于漓漫灌溉生态保护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了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阿勒泰市委党校围绕工程开设的相关课程,获评自治区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第四届精品课。目前,由阿勒泰地委、行署牵头编撰的《绿水青山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新范式》一书即将发行;布尔津县、哈巴河县分别成功创建第三批、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 

.

本文由中国自然资源报社微信公众号“i自然全媒体”独家编辑。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标注来源:i自然全媒体。i自然投稿邮箱:izrqmt@126.com。电话:010-68024627

i自然全媒体

.

记者:何伟

通讯员:靳红霞 闫艺馨

图片:何伟、阿勒泰地委宣传部、阿勒泰地区福海县提供

编辑:陈舒 刘斐

审核:兰圣伟

审签:赵晓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