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统一中国,成就开皇之治
代周立隋
公元577年,北周宇文邕灭掉北齐,统一了北方。
正当他准备北伐突厥,南征江南,一展抱负,统一中国时,却在征讨突厥的路上染上重病,并于公元578年不幸去世。
宇文邕死后,即位的宣帝胸无大志,贪图享乐,还十分残暴。他不理朝政,还猜忌、乱杀大臣。搞得人心惶惶,君臣离心。
宣帝即位不到一年,就把皇位传给了只有七岁的儿子宇文阐(周静帝),自己以天元皇帝的名义继续执掌朝政。统治集团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大象三年(公元581年),独揽大权的杨坚见时机成熟,向周静帝施压,让出帝位。杨坚废周称帝,改国号为“隋”,改年号为“开皇”,定都长安,史称隋文帝。
为什么叫隋朝呢?
因为杨坚之父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杨坚世袭其爵位,后来又进封为“随王”,杨坚觉得“随”字从“走”,不吉利,于是改为“隋”,所以国号定为“隋”。
杨坚称帝后,把自己的几个儿子都封到各地去驻守,这是吸取了北周被灭掉的教训,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更好地治理国家。
一衣带水,灭陈平定天下
突厥原本是中亚地区的游牧民族,后来向东迁徙,活动在蒙古草原一带。
早在北齐和北周时期,就常常骚扰内陆。
杨坚建立隋朝后,突厥加紧了南下的侵扰,但是被隋军打败了。
为了防御突厥势力的侵扰,杨坚先后三次修长城,巩固北方的防线。
后来,突厥分裂成了东突厥和西突厥。
东突厥由于没有实力和隋朝抗衡,渐渐接受了隋朝的领导。
西突厥则逐渐向西发展,对隋朝没有了威胁。
北方安定后,隋朝开始腾出一只手对付南方的割据势力,首先灭掉了后梁。
后梁灭掉后,南方最大的势力就是陈朝了。
陈国在长江以南,隋朝在长江以北,看着浩浩荡荡的长江天险,杨坚没有气馁,果断地说道“我就像百姓的父母,难道能因为一条像衣带一样的江水,就阻止我不去拯救他们吗?”
于是下令开始造战船。
开皇八年(公元588年)三月,隋文帝杨坚下昭伐陈。
十月,杨坚命令晋王杨广、秦王杨俊、清河公杨素为行军大元帅,韩擒虎为大将,率军五十一万,兵分八路,从巴蜀到东海之滨,战线延绵千里,向陈朝发起全面进攻。
韩擒虎以精锐骑兵五百骑快速前进,首先攻入建康城,在枯井中俘获陈后主陈叔宝,为南北统一做出了贡献。
灭陈后,杨素被封为越国公,任内史令。
开皇之治
杨坚是一位头脑比较清醒的皇帝,感到自己的皇帝之位来得太容易,为了避免自己重蹈北周的覆辙,所以他总是提醒自己,谨慎地处理政事,注意节俭。
隋文帝对皇亲国戚、王子、大臣非常严格,却对百姓很宽松。
他认为,法律太严苛,百姓就会反抗;法律和缓,百姓就会受到感化,自己的统治才能巩固。
所以他下令修改法律,废除了前朝的许多残酷的刑法,百姓有冤可以直接上诉,死刑要经过中央政府批准,这就是《开皇律》,又称为《隋律》。
此外,他还推广和普及了科举制度,不分出身和民族,按照考试成绩选拔国家官员。
使中小地主和普通百姓也有了当官的机会和可能,给中下层读书人提供了进入官场的机会。
在政治改革的同时,隋文帝杨坚还大力进行经济改革。
杨坚继续改革和实施北魏、北齐、北周实行的均田制,从王公贵族到普通百姓甚至奴婢,都由国家按等级、男女等发给一定数量的公田、露田和永业田,还配发一定的耕牛和农具。
杨坚还规定,全国21岁到60岁的劳动力称为“丁”,每年必须服劳役20天,不愿意服劳役的可以交一部分实物来代替劳役。
开皇四年,杨坚又命令宇文恺率领水工修建水渠,从大兴城(今陕西西安市东)引渭水到潼关(今陕西潼关县北),既扩大了灌溉面积,又方便了水上运输。
杨坚看到南北朝时期钱币制度混乱,不便于流通,于是下令铸造五铢钱,流通全国。
进过一系列的改革,隋朝逐渐强盛起来,百姓安居乐业,到开皇十七年,府库充实,布帛堆积如山,史称“开皇之治”。
参考资料:《中国通史》《中华上下五千年》《二十五史经典故事》,想了解更多故事,请向原作者购买正版图书!
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