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酌中志》看明代色彩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无法染色,那就读书写作吧。刚好读到《酌中志》。

这是记述晚明宫闱之事的著作,共二十四卷,但每卷均为相对独立的短篇。实为明代宦官刘若愚著。这是一本研究明代历史之人都应该读的一本书,这是一本独具特色的史料性笔记。

《酌中志》详细地记述了由明万历朝至崇祯初年的宫廷事迹。以作者在宫内多年所耳闻目睹的有关皇帝,后妃及内侍的日常生活,宫中规则、内臣职掌以及饮食,服饰等等,全都分别予以记载下来。

《酌中志》是一部比较翔实可信的著作。在正史中是不可能详细地看到如此详细的记载的。其鲜活的史料,是了解这一段历史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其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其地位是不可替代的。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虽然以记述万历以前的朝廷掌故和当时政治生活而著称,但却很少有如此全面的系统阐述。据说,此书是作者受宦官魏忠贤案牵连,在牢狱中写作而成。

第十九卷《内臣佩服纪略》是我们研究宫廷史及了解官廷服饰的很好的史料,其中记录了不少颜色,是我们了解明代色彩的一个窗口。

(明)内府衙门设八局,日兵仗,曰巾帽,曰针工,曰内织染,曰酒醋面,曰司苑,曰浣衣,曰银作。

内织染局掌印太监一员,总理、佥书等数十员,掌染造御用及宫内应用缎匹绢帛之类。有外厂在朝阳门外,浣濯袍服之所。又有蓝靛厂,在都城西,亦本局之外署也。

 卷十九内臣佩服纪略

祖宗设立内官,其巾帽服佩,自有一定制度,其名色多非外廷所晓。

贴里,司礼监掌印、秉笔、随堂、乾清宫管事牌子、各执事近侍,都许穿红帖里缀本等补,以便侍从御前。二十四衙门、山陵等处官,长随、内使、小火者,俱穿青贴里。。。。。。。祖宗以来,青贴里原不缀补,惟红贴里有补。逆贤偶欲异其亲信者,遂自印公起请小轿止俱于青贴里缀补。。。。。。凡大忌辰穿青素,祧庙者穿青绿花样,遇修省则穿青素。祖宗时,夏穿青素,屯绢也;冬穿青素,则元色之纻丝也。逆贤擅政,则王体乾等夏穿真青油绿怀素纱,内以玉色素纱衬之,满身活文,如水之波,如木之理;而冬则天青、竹绿、油绿怀素纱,光耀射目,争相夸尚,以艳丽为美。然于忌辰之义何居?于臣子之心何安乎?惟自司礼监写字以至提督止,并各衙门总理、管理,方敢服之。红者缀本等补,青者否。

官帽,以竹丝作胎,真青绉纱蒙之,自奉御至太监皆戴之,俗所谓"刚叉帽"也。

平巾,以竹丝作胎,真青罗蒙之,长随、内使、小火者戴之。

牌穗,其制用象牙或牛骨作管,青绿线结宝盖三层,圆可径二寸。下垂红线,长八寸许。

又令绦作织五色五毒绦子。又创造玉管天青线印绶。

披肩,其色止有天青、黑绿、元青,不敢做大红者。圣上有大红直身袍。

二色衣,近御之人所穿之衣。不可不晓二色衣之妙处者。如夏则以葛布为上身,以深蓝或玉色纱作下褶,并接两袖各数寸,又缘子领寸许。

靴,皂皮为之,似外廷之制,而底软衬薄,其里则布也。与圣上履仝式,但前缝少菱角,各缝少金线耳。频加粉饰,敝则易之凡。当差内使小火者,不敢穿,但单脸青布鞋、青布袜而已。

扁辫,用不堪紫色绒或青绿色,织如大带子,微松软耳。

雨衣、雨帽,用玉色、深蓝、官绿杭绸或好绢、油为之。先年亦有蚕茧纸为之,今亡矣。

从以上书中记录,把颜色归纳如下:红、青、青绿、元色、真青、油绿、玉色、天青、竹绿、黑绿、元青、大红、深蓝、皂色、紫色、官绿。共一十六色,去掉单色的红、青,有具体颜色十四个色。

按色系归纳有红色系的大红一个;青蓝系的真青、天青、深蓝三个;黑色系的元色、皂色、元青三个;绿色系的青绿、油绿、玉色、竹绿、黑(墨)绿、官绿六个;紫色系一个紫色。

大红是圣上穿的,其他色内宫诸人可用。黑色系三个色实际上是一个颜色,三个名字。蓝色系从浅入深分别是天青、深蓝、真青。紫色只有一个,用在扁辫上。倒是绿色较多,使用在服装、雨衣雨帽、扁辫、牌穗上。蓝青色使用最广,除绿色使用的范围外,还用在官帽、布鞋、平巾、袜子、披肩上。黑色用在靴鞋、披肩、服装上。紫色仅仅在扁辫上使用。

由此可见,在明代内宫,穿着颜色是以青、绿、黑为主。并非现代人想象的五彩斑斓。青黑色两个正色是主流,间色绿色是辅助色,但有六个绿色成了亮眼色所在。青黑丛中一点绿,不似春光,胜似春光。

染匠黄荣华辛丑年元宵前一日草于汉口

欲学习传统天然植物染色技艺,可报名参加由非遗传承人亲自授课,在北京国染馆举办的《传统植物染色专研班》。

专业师资,专业教材,专业培训,等待欲成为专业人士的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