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阳精髓:四逆汤证的思维方法

今天,我作为一个弟子、一个学生向师父汇报,向各位老师,各位前辈,各位同道汇报。我感觉到自己不是一个好弟子,没有能够按照师父的要求跟师,当然有客观上的原因,但是更多主观上的原因。那么,我这样跟师得到的感受就非常有限,但是我今天会和盘托出,我有多少感受,我会说多少感受。没有的大家也要谅解。我跟大家汇报的题目是跟师父学习钦安卢氏医学的一些感悟。

我最先接触到钦安的学问是在九九年,九九年之前,虽然这本书早就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了,原来是小册子,可是我一直没有因缘读这个书。直到九九年的时候,我在《思考中医》里面也提到过,在泸沽湖给海呐博士带的美国学生上课,我和海呐是好朋友,也是师兄弟。在这个美丽的云川交界地,我们第一次相会。上课之后,海呐博士就把他的一个老师介绍给我,我在书里面也曾经写到过的,叫曾荣修。曾老虽然没有直接的渊源,但他的老师田八味实际上也是卢门的学生。我听师父说田八味是经常光顾扶阳讲坛的,经常去受教,所以他实际上也有这样一个出色的因缘。见了曾老之后,我曾经两次把他请到广西,他很郑重地向我介绍了钦安的三书,尤其是《医理真传》、《医法圆通》,那是我第一次看见这几本书。从今天来说,当初只是看看而已,好像明白了,好像印证了自己过去的一些观点。因为我也是那个时候开始讲授《思考中医》(后来才是整理)就已经谈到了阴阳的问题、阳为主导的问题,因此感受到三书好象是印证了自己的一个感悟。

另外我在《思考中医》里面也谈到,六经辨证实际上就是阴阳辨证。整个六经、整个《伤寒论》、整个仲景的思想就是阴阳。只要把阴阳这个问题抓好了,《伤寒论》也就思过半矣。阴阳的主导是阳气,主导是统一,而不是对立。因此当初看钦安的书就好象碰到知己一样。《思考中医》叫作《伤寒论导论》,但整个《伤寒论》我只讲了12条,重点讲六经提纲,还有六经欲解时。钦安先生在《医理真传》、《医法圆通》里最强调的也是六经提纲。所以钦安先生讲到“学者欲入精微,即在伤寒六经提纲病情方法上探求,不必他书上追寻”。这是非常精道的,伤寒的眼目就在提纲上面。你要明白伤寒,那就要去找提纲抓病情。所以,当初仅仅是这样一种感受,对钦安真实的学问还是差得太多,根本没有真正地领悟祖师爷的思想精髓。

这样悠忽悠忽过了几年,到了2005年,那么多年的浪潮有方方面面的影响,我对中医的赤子之心始终没有改变,因为感到自己对中医的领悟太差了,所以一股劲总是在寻求好的老师。“学而后知不足”,不足怎么办?没有师父,没有老师就非常困难,这个困惑在我心里一直萦绕。2005年终于有了一个机会,我非常感恩《思考中医》,这本书有它的功德,让我能够遇到师父。我跟孙主任成为好朋友,实际上也是这部著作才有可能有这个机会。但是我很惭愧,第一天师父在讲座的时候,说行医不够50年不要写书,我一身冷汗出来了,想钻到桌子底下。这本《思考中医》是我行医不到30年就写了,所以大家今后少看,等我跟师50年的时候再写一本,大家再来看。

今天也非常感恩我的师母,我师母好象没有进来,在旁边听。我之所以能够入到师门,没有师母我不能想象。师父一辈子为中医忧心忡忡,饱经沧桑。开始他老人家是雄心勃勃,一心想为中医做一点事情,想为中医培养一些人材,但是很遗憾没有能实现。我前天晚上跟东北工业大学的钟处长感叹,我们中国的文化都是内证的文化,一点一滴都是内证,不经过内证没有办法感悟,这都是硬功夫。《论语》有一句话叫“见贤思齐”,这就是内证啊!我们的心灵就是我们的身心,如果没有改变,不可能“见贤思齐”,见贤就思嫉,师父的境遇就是这样,所以他尽管有报国之心,想为中医做一点事情,但十几年来根本没有办法。我在成都读硕士三年,连师父的名字都没有听闻过,当然这个也是自己福报不够,没有因缘,但这值得我们反思。在这样一个情况下,师父原来的热心完全没有了,也不愿意去收徒。所以,我直接去拜师肯定没门。

图片

正好有一个因缘,我们国家一位著名画家史忠贵把我的著作送给了师父。可以说他是我的贵人,我的恩人,所以我要在这里要感谢他。师父在看这本书过程中,细心的师母觉察到师父可能对我会有一些好感,所以师母就趁机问师父“刘力红能不能理解你的学问呢”?师父说应该可以,这个时候师母就背着师父给我写了一张很小的纸条,介绍他是谁,有这么一个人在成都。这个不叫信件,只是一张小纸条儿。我在此之前零散地读过卢门的东西,比如《四川名医传》,因此知道钦安这门学问的传承,但是传承到哪里了,我想肯定是已经没有了,不会再有传承。当我突然拿到这张纸条,知道这个传人还在,心情非常欣喜,所以我在很快的时间里到了成都,可是当时遇到很大的障碍。什么障碍呢?这个条子是师母背着师父写的,师父并没有同意。但是经过非常艰难的努力,师父终于同意见我。经过很多曲折后,2006年元月,我终于能够拜在师父的门下,到今天已经是三个年头了。我跟师的感受会在下面跟大家分享。这个是跟师的因缘。

昨天师父谈到了卢门跟钦安祖师的渊源,如果想探讨钦安的学术,不从卢门入是很困难的,为什么?第一天师父也谈到了,钦安真正成熟的思想是在他的晚年,他活的年纪很大,97岁。他的学术在最后几年才真正是非常成熟,非常之炉火纯青,而且跟原来的路子是有变化的。扶阳的理念、路子更加清楚了。这个路子单从钦安三书里面是见不到的。钦安三书很强调阳,可是从整个理路来说,还是跟我们现在见到的一切的学问有类似,不是那么鲜明。但是老人家到了晚年,尤其到了最后的七年,那些真正成熟的学问凝结没有见诸于著作。这部分学问怎么去探查?真正想探求钦安学问的底细,一定是要从卢门,从卢氏之学入手。这个是卢门学问的重要性,它确实对钦安的学问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师父已经谈到了钦安祖师学问的传承来自于刘止唐。我这里就不多说,只是在这里强调一点:我们从钦祖学问的传承看到了文化的重要性。这是我这些年来一直强调的,也是在推动的一个工作。我们从第二天李里先生的演讲也看到了这种联系,虽然文化不是具体讲某一个方某一个药,但是她浸透我们的思想,她能化我们,改变我们,使我们能够真正全身心地接纳这个理念,这是需要过程的。我们看到张仲景也好,孙思邈也好,乃至于钦安祖师的师传脉络就可以看到,他们的基础很深厚,有这样深厚的根基,那就有可能造就这种挥洒自如的医学。各位应该说是中医的希望所在,希望今后一定要这样要求自己,不要仅仅盯在一方一药上,这个仅仅是术,入不了道,这是我们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

图片

我在跟师以后慢慢地思考、感悟阴阳主导的问题,实际上已经在谈合一了。但是到钦安祖师这里,卢门这里,师父这里,怎么才叫做阴阳合一之道?钦安祖师在序里面说“沉潜于斯20余年,始知阴阳合一之道”,然后才在医道上挥洒自如,我现在的感受也是这样。阴阳怎么合一?这句话很简单,如果阴是阴、阳是阳,她是分开的,她是对立的,那么这个学问还在“二”上面。师父经常讲“三、二、一”,我们的学问在哪个层面?在“三”层面还是在“二”层面?还是在“一”层面?要思考。

在“二”的时候,阴虚就要滋阴,而滋阴就一定用熟地,生地,麦冬;温阳一定就要桂附姜,这样学问是分离的。可是在钦安这里,在卢氏这里,她是合一的。师父第一天在讲“扶阳抑阴,用阳化阴”,讲“阴虚就是阳虚”。好像很多人犯难,那不乱套了吗?我就是遇到这样的问题,跟师以后我的研究生比较多,他们做的课题就是扶阳学派研究,扶阳路子的研究。每谈及扶阳,学生就要写一写这些问题,但是领悟又有限,答辩就碰到问题。答辩老师一提问,回答不上来。我作为导师又不能开口,心里面就没办法。这个确确实实不是乱套,而是层面问题。因为师父就是这样,他的学问已经归“一”了。这个在《黄帝内经》里面是有确证的,“阳生阴长”,就是合一,是阴阳合一之道,它已经讲得很清楚了,只不过钦安祖师把它落到用上。我们看到师父就是在用阳药,阴就起来了。因为阳生了,阴就长。他没有去用生地,没有去用麦冬。为什么能够这样?我们要研究这个问题,如果大家能够这样,学问可能就会慢慢地上升。

钦安祖师讲“天地一阴阳耳,分之亿万阴阳,合之而一阴阳”,这也是《素问》在很多地方都讲了的,“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能知一万事毕,实际上都在这里。钦安祖师又讲了,“仲景之六经还是一经,人身的五气还是一气,三焦还是一焦,万病总在阴阳中”,这就是归一的学问,合一的学问,任何问题都回到主线上面来,由此而言,衍生了万法,万法归宗。

所以,卢氏的学问,钦安的学问很重要的一点是在理上用功,即在合一上用功。钦安祖师点得很清楚,就是阴阳合一,不是合二。我们要能够在这上面沉潜了,用功了,最后会通打成一片,不动摇了,那扶阳的问题可能就差不多解决了,也就思过半矣。剩下的问题实际上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

图片

但是这个理念不解决就没办法,我们肯定没有办法达到这个境界。钦安祖师谈到了人生阴阳是怎么合一的,他有一些线索,我们可以慢慢沿着这个线索去深入。钦安祖师讲“以脏腑分阴阳,论其末也,以坎卦解之,推其极也”,这个就是眼目。但是,我们现在确实是分脏腑,心肝脾肺肾,五脏六腑,分十二经络,分六经。我们已经习惯了,所有的辨证首先是脏腑辨证,以脏腑分阴阳;八纲辨证,以八纲来分阴阳;六经辨证实际上是以六经来分阴阳等等。按照钦安祖师的观点,这些都是论末,都是在枝叶上寻求,不是根本,所以老人家讲以坎卦解之才是推其极也。万世万物都能推到这个坎上来,才是推到极致、极限、根本处。所以钦安的学问,卢氏的学问,乃至师父第一天讲的所有的学问,我的理解就是在这个地方,就是在极上用功。

阴阳怎么合一?阴阳是在极上合一,离开了极,无处合一,无处落脚,那都是虚妄的学问。所以抓住了这个极,可能就有办法,就真正能够合一,这是一个大理念。由极再推,由极再衍变。这也是那天师父谈到的“你是治病还是治气”?不知道大家留心没有,那天师父点到了这个,这个就是眼目啊!过去我在跟师之前都是在治病,有些时候还自我感觉不错,因为有些病人疗效不错,也有很多人夸奖。跟师以后,发现自己都是在治病,都是在“病”这个层次上,“病”这个层次上,你怎么包容得了千变万化的病人,都没有落在气上。后来才知道什么叫治气,什么叫治病。

所以,非常坦率地讲,我认为过去开的处方都是糊涂的处方,就是见子打子,见这个病治这个病,病牵着我到处跑,最后把自己跑糊涂了。当然简单的病清楚了,解决了,但很多都是跑糊涂了。跟师以后,每开一张处方,真正真实的内心非常感恩师父。虽然离师父的要求还非常之远,也可以说师父很不满意像我这样的弟子。我相对地比较,比较过去自己的感受,和现在看病开方的一种觉受,自己内心非常感恩,实际上我每开一个方都有一个感恩。以前我的先师李阳波讲“师者人生之大宝”,我的感悟是非常深的。

在合一的问题上,钦安讲到在极上,推极也。那么,这个极怎么来?由乾坤来,由先天来。乾分一气入于坤中,形成了坎,最后形成了离,由坎离两卦互相交合、往来化生中土。所以,钦安祖师有一句话是“水土合德,世界大成”,水土合德是什么呢?实际上就是这个坎,极就是水土合德。坎就是水,水是怎么来的?是乾分一气落于坤宫,形成坎,所以坎也有坤土之气,她是以坤为体,以乾为用。所以这个极实际上就是一个水土的合德。从后世的认识来讲,水是先天,土是后天。由这个先天,演化成这样两个问题,由这个极推出了这样两个问题。所以,大家看看钦安祖师、卢门,包括师父的所有思想实际上都是在这个地方理解水土合德。所有疾病的治疗最后都是落在这个上面。比如昨天师父指导看的一个病人,一直强调的是必须要抓住土和水,抓住先后天,入手在这里,收工也在这里,这是他一直强调的。那么这个极、这个合一、这个水土合德怎么去体现呢?在用上面又怎么体现?大家非常关心这个问题。体现他的就是四逆汤,就是四逆这一个法。因为我们说阴阳合一,合一就是在极上合一,不在极上没法合一,或者说没法水土合德,那么,这个推极之方是什么?这个方实际上就是四逆。在卢氏这里四逆确确实实是太重要了,太重要了!但卢门不提方而提法,下面我们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解这个四逆。

图片

既然四逆汤是推极之方,是合德之方,所以它是阴阳兼顾之方,我们不要认为四逆只是回阳的,实际上四逆还是阴阳兼顾的,如果不是阴阳兼顾,它就不是推极之方,不是合一之法。因为显然人是阴阳的合一体,我们虽然倡导扶阳,我们看师父是在扶阳,可是没有离开阴,“扶阳抑阴,用阳化阴”,始终是阴阳和合,没有说就是一个孤阳,不是这样的。否则卢氏就不会提出“扶阳抑阴,用阳化阴”,阴是真实在这里。只是怎么样体现这个主导?这就是四逆,所以四逆是一个阴阳兼顾,阴阳合一之方。之所以是阴阳合一,又因为它是推极之方,因为它是在坎上面,坎是既阴既阳。

所以,我们如果真正明了了这个推极之方、推极之法,真正明了了四逆,我们就不会操心这个光是搞阳,没有弄到阴。人的身体阴阳要平和,要和平,阴阳协调才不病。所以,师父一直在强调学问的层次,师父经常讲,你这个还是在“三”上面去思考;有些时候会讲一下你已经到“二”这个层面,但是还没有到“一”这个层面。那么在“三、二”上面,阴是阴,阳是阳。而在四逆上面既有阴又有阳,所以它能够协调人身整个阴阳。四逆是在坎上立法,在极上立法的一个方,所以它是在先天上合一的,它是在先天层面和合阴阳,而不是在后天脏腑气血的层次上和合阴阳。它不是在病的层面上和合阴阳,而是在气上面和合阴阳,所谓治病治气在这里也就有了一个分别。

钦安祖师对四逆的点评是“仲景立四逆,究竟是专为救这点元气说法”,这是最经典的。昨天吴老师也谈到了这个问题。元气就是人体的根本之气,这个气就是阴阳和合之气,所以救了元气就救了命,它是在这个问题上体现的阴阳,这个是非常深遂的。我们不通过后天达到先天,不由三去归一,我们始终弄不清楚这门学问,我们总是在这个后天的层面上去热闹,总是去求全责备,认为这是一个偏门。所以,师父一直反感我提学派,因为一提学派就落到后天的纷争,我也明白他老人家的心,他现在又不得以,为什么呢?因为用学派这个名义,可能还不好弄,我们这个论坛没有机缘,所以这是个方便,所以要请师父谅解,这个是曲线救国。但实际上它不是一个流派,它是推极,它就是一个正派,所以钦安祖师就讲了,仲景立这个四逆究竟是专为救这点元气说法,而这点元气是来自先天乾元,乾分一气落于坤中化为水。

图片

那么四逆是怎么去救这个元气呢?这就到了四逆中最重要的附子上,是这个附子上的辛热才能够直补坎中的真阳,这也是郑钦安说的。附子的辛热能够直补坎中的真阳,即先天乾元之气。

那么干姜是什么?干姜的性温而散。而附子没有味道,干姜的味道怎么样?很大,所以性温散。所以后世讲的干姜“守而不走”这个不是很确切。我跟师的体会,卢门并不一定是这样认识。因为它很辛散,它怎么会守呢?它肯定也走,反而附子是守的。干姜性温而散,其所用者,为什么用干姜呢?因为群阴阻塞,祖师爷在这里很清楚地点了附子是什么作用的,它是直接透到极上的一阳,坎中的这一阳,直接去温这个一阳。可是这个一阳在哪里?这个一阳是在海里,不是在沙漠,所以附子要透下去怎么办呢?往往到了要用这个方的时候,群阴都是弥漫的,阴霾阻隔,附子怎么下去?没法下去,群阴阻塞,附子是不能够直入根底,那怎么办?靠什么?故以干姜涤荡阴邪,迎阳归舍。祖师爷实际上已经把玄机奥妙和盘托出给大家,只是说我们很多学人可能就是限于书上有了而没有再深入。那么只有这样,附子才能够直到根底,才能真正的迎阳归舍。

炙甘草呢?从它的色味等方面,我们知道炙甘草是秉坤气最全的一味药。阳气归舍后,附子已经到了极上。为什么刚才要讲水土合德,世界才大成呢?因为没有土来扶,水也是不行的,所以必须要土来扶,水土才能合德,也只有土来扶持后,真火才能够真正地伏藏起来,才能构成一个坎,而不是离。坎就是阳在里面,在坤体里面,这样命根才能永固。这就是一个阴阳和合的象,坎就是一个阴阳和合的象,四逆实际上就是阴阳的和合之象。我们要细心去体会,四逆里面坎象已经全,这个坎体已经全,坎体一全,你说它没有阴吗?阴都在里面。所以,我自己认为这个是钦安卢氏医学的重中之重。必须要这样,师父的很多问题我们也许才能够理解,否则真是没有办法。光闭起眼睛来想,我也觉得没有办法理解,因为我们还是在后天的学问上,在现在的这些学问上,大家都没有办法理解老师,所以当初师父自然就认为没有人能够理解他,我到现在也认为很难。今天的在座各位,能不能理解我也不知道。

那么我们可以清楚看到,钦安祖师没有说四逆法,还是在四逆汤这个范畴里面,但是这个问题我也没有直接问师父,是否钦安祖师在最后的七年里提了四逆法?如果没有,那么四逆法就是卢门提出的一个思路,就是由方上再回归一步,退一步就到法上,再退一步就在理上,实际上卢门就在理上用,所以他能够回到一。

这个四逆之法,我的体会很蒙蒙胧胧。由于师父的威严,再加上自己的个性,实际上是因为自己还有一种虚荣心,有一些虚名,所以这个虚荣心在作怪,怕问错没面子,所以经常不敢问。还好师父经常会给我讲一些病例,自己也领会到一点,开始对四逆法懵懵懂懂,到后来稍微理解一些。师父经常讲它是一个纳下之法,《扶阳讲记》里面实际上已经露了这个消息,四逆法是什么?是纳下,纳就是归纳的纳,肾不纳气的那个纳。这个纳下之法就是四逆的一个特点,也就是迎阳归舍。因为真阳之气要在本位上,钦安祖师讲这个真阳又叫做相火,为什么叫相火呢?《内经》里面讲得很清楚:“相火以位”。相火最重要的是“位”,位置的位。它处在本位上,火就起用;不在本位上,它就是邪,就要坏事,所以四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迎阳归舍,使真阳回到本位上,起到它根本的作用。这是四逆的第一个特点。

图片

第二点,四逆是收藏之道。我们知道,坎从后天来讲,它是水是肾,是封藏之本,所以纳下之法起的是收藏作用。收藏什么?我刚才已经讲了。另外,四逆的纳下作用实际上是阳行阴令,我们看到四逆是一幅全阳,可是行的却是什么?是阴令。为什么?生长为阳,收藏为阴。过去我们都认为一定要用六味地黄,一定要用滋阴才能降火,滋阴才能收藏,可是卢门这里不是滋阴来收藏,是四逆来收藏。

所以这几百年来,比如说治疗结核,这个问题我们也经常讲,为什么在过去中医治疗结核的效果不理想?我们看《红楼梦》,病到咳嗽的时候,用一个手绢一捂,里面有血,就判死刑了,就好象现在得癌症一样的。为什么会是这样?我听师父说过卢门治疗结核是小菜一碟。我也听李老说过治疗结核没有什么难处,甚至有些人认为他就是专治结核的。空洞性结核,很大的空洞就能够治好,他在书里面也谈到过以前在治疗结核上面的沉痛教训,开始用滋阴降火,很尴尬,差点把病人的命送掉,最后改成甘温。卢门走的也都是扶阳的路子。我们看到很多骨蒸潮热好象就是不能收藏,午后发热,两颧潮红,不能够收藏,不能够降,因此用甘寒去降,苦寒去降,但是甘寒苦寒一去,时间久了,中土败坏,土不生金,化源绝了,必死无疑,必定是走这条路。可是如果我们不这样,我们用甘温辛温扶阳的方法也能够降,并且在降的过程中,土越来越旺。而前者在降的过程中,土越来越衰。人一生出来,先天已经定论了,就要靠后天了,所以师父很强调很强调这个中土,这是我跟师非常明显的一个感受。如果你连中都不行了,连饮食都不能化了,你怎么去运药?一切一切都免谈了!我们走甘寒苦寒这条路为什么会失守?为什么这个病会成为四大难症?实际上我们路子走错了!我们没有真正体察天地的收藏,我们在表面上体察了,没有在核心上体察,没有在极上体察。

四逆是阳行阴令,而阴是什么?“阴者,藏精而起亟也”,《内经》讲“阳者卫外而为固,阴者藏精而起亟”,所以在四逆法纳下的过程中,它就起到了藏精的作用,又为藏精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条件。我们看师父的方法,师父开始用四逆,慢慢地就可以用一些添精的药,为什么?因为阴令行到位了以后,就可以这一步的操作。

图片

四逆法是纳下之法,另外,师父还经常讲四逆是一个收功之法,这个在《扶阳讲记》里面已经谈到。我感到收功之法是最费解的,我相信大家可能也是这样。因为过去我们学伤寒都知道四逆是四逆汤,太阳篇就已经有四逆了,29条30条已经有四逆了,但是四逆是少阴的正法。病到少阴,“脉微细,但欲寐……脉沉者,急温之”,很危重的病人才用四逆,是迫不得以使用的一个法。可是师父却说四逆是收功之法,这真有一点匪夷所思,不可理解。这么一个原来是不得已用的法,现在却成为一个收功之法。而且师父经常讲,所有的方法最后都是为了用四逆创造条件,这个就更加费解了。为什么说师父的思想不好理解?没法理解?也是在这个问题上。如果还是回到后天气血脏腑阴阳的学问上,我们真是没办法理解。如果不回到极上,不回到这个原点,我们没有办法理解。

四逆是一个收功的法,我们所有的治疗都是为了创造这个法做准备。治病最后是为了什么?不是为了收功吗?我们不为了收功,我们治什么病?我们当什么医生?我们都不知道什么是收功!我自己真正是糊涂医治糊涂病,虽然也治好几个病人,也还蛮沾沾自喜,但是现在看来这个“系统工程”在心里面没有提纲。所以,我很深的一个感受,为什么要搞这个扶阳论坛?说实在师父是不愿意出来的,我是勉为其难,也不知道是不是师父今后就不出来了。也许他老人家一高兴就会更多的出来,也许他不高兴今后再不出来,这是最后一次,也许是。我最近的感受就是:过去自己就是一点一点摸索过来的,突然现在达到了这样的程度,虽然还没有明白,但是恍恍惚惚了,晨曦好象已经透出来了。过去那么辛苦,那么煎熬,我想肯定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所以,我就很想跟大家分享。刚才为什么提到辛苦,因为动员师父出来也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如果没有师母的帮助,我没有办法想象今天卢老师能够坐在这里。所以,我提议大家为师母鼓一个掌。

收功的问题真是太重要了!以前就我自己来讲,完全不知道怎么去收功,完全还不知道治病还有一个收功的问题。我想很多的同道可能跟我一样,也不知道治病还有一个收功的问题。作为医我们不知道收功,这个问题是很严重的。为什么四逆是一个收功之法呢?因为它已经涉及到生命可持续的根本问题上来。我们现在都在讲可持续发展,为什么呢?因为现在很多问题已经到了不可持续,所以我们提可持续发展。而对于生命来讲,怎么样可持续?就是要在根上面,到了根上面就是可持续,没有到根上面就不可持续。所以,我的理解,这个四逆法之所以是收功之法,就因为它是归根之法。

这个归根是老子提出来的,我们看《老子》十六章里面有这样一段话:“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归根叫什么呢?归根叫做静,所以归根之道是静,静道是阴,阳躁阴静。为什么说四逆是阳行阴令?大家注意,为什么说它是阳行阴令?而“归根曰静”下面这句话就很重要了,“静曰复命”,静是什么?静就是复命,恢复生命,我们现在的名词叫做可持续发展,生命到了这样一个程度就能够进入可持续的良性循环,“复命曰常”,只有能够复命了,恢复生机了,这才叫常,不是大肠的肠,我们说的是经常的常,常道,“复命曰常”,常就是可持续,归根就是这样。“知常曰明”,我们明不明白,所以为什么我谈到收功法的时候,内心的感激、感佩确确实实很难用语言来形容。即便跟随师父什么都不学,但是如果听到这个名词,我们都值得用一生去感激,作一个医生我真正是这样的,我不知道大家会不会有这样一个同感?为什么,因为“知常曰明”,对医来讲,我们才算明白,否则我们是糊涂。那么,“不知常,妄作,凶”,为什么那天听师父一说,我一身冷汗出来了,过去自己都是在妄作凶。

图片

既然四逆是归根的大法,复命的大法,能够建立复命的机制,这个复命的机制建立以后,就意味着什么?大家想想看,就意味着自愈机制的前提。恢复生命的机制建立了,自愈的机制才能够建立,只有这个机制建立了,我们才可以讲这个病收功了,为什么?因为机体可以进入良性循环,不治而治。这个时候我们才能够说收功的问题,才能叫做病好了。没有到这一步,这个病会反反复复,会颠三倒四。

所以,四逆就是这样一个法,归根之法,复命之法。总体来讲四逆法是这两大点。如果从概念上来讲,我总结师父经常讲的,一个是纳下之法,一个就是收功之法。怎么去理解这个纳下?怎么去理解这个收功?当然我现在也只能讲到我理解到的这个份上,或者是从概念的层次,去跟大家做一个提示。

下面我们再回到前面看看,为什么四逆能够是收功之法?我们知道四逆的用药是性甘辛,附子、干姜是辛的,甘草是甘的。四逆汤是辛甘为主的,为什么辛甘为阳?《内经》里面讲“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实际上它是一个纯阳的方,可它贵就贵在既是纯阳,又能够行阴令,是收藏之道,这实际上是整个技术的关键。因为辛为乾金之味,这是钦安先生讲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说四逆是立极之法,这个极就是乾分一气落于坤宫,所以辛本身就是秉乾金之味,所以它能够直入坤宫。这就是一个同气相求,在这里就能够体现。为什么四逆能够到这个份上?但是在辛味里面又有区别,有辛而香,有辛而不香。辛而香的,像生姜,生姜大家一嗅,就很明显的香味,茴香、丁香、桂,大家一闻是不是很香;有辛而不香者,辛而香者就兼善走的作用,辛而不香的就像附子。大家闻闻附子没有什么味道,所以附子是辛,它的味是辛而不香,偏于直折,它多自己往下走。在四逆里面,当然有辛而香者,又有辛而不香者,如姜是辛而香的,附是辛而不香的,这跟我们传统讲的干姜“守而不走”有区别,在钦安这里完全不是这样的,干姜能够驱散群阴,能够荡涤阴邪。如果干姜不走,怎么能够起荡涤之用?反过来是附子要直接归舍,直接“收放”,而不是守而不走。那么甘草性甘,是禀坤土之气最全的。

四逆汤本身就是一个很简单的方,但是到了四逆法就非常灵活了,第一天我们听了师父谈到卢门的四逆法,四逆法很多在姜的取舍上,所以大家经常看师父用姜是非常之灵活的,经常是用生姜,也有时用干姜,有时候用煨姜,有时候用炮姜,这个姜的不同,就有很多大的不同。所以,就四逆来讲,附子没有那么多,就是制附子,淡附片,天雄片,基本上都是这些。可是姜就特别的灵活。

那么,钦安祖师曾经谈到过四逆方不独为少阴立方,是上中下三部之法俱备。为什么呢?实际上也跟姜的灵活运用有很大的关系,要它走上,要它走下,要它走左,都可以,这是我对四逆法做一个简单汇报。

(0)

相关推荐

  • 少则得,多则惑

    作者:廖若安 三年前,在一个中医学习交流群里,经常读半聪先生发的有关中医.丹道的文章,觉得半聪先生把医理讲解得很透彻,文章很朴实. 后来,慢慢看到他转发他弟子练功的心得体会,几乎都是亚健康及慢性病经过 ...

  • 扶阳精髓:桂枝法思维

    我们知道,师父经常提到的两法,一个四逆法之外,还有一个桂枝法,桂枝法也是非常重要的,前面我们谈到四逆法的时候,钦安祖师论述姜有宣导之力,以为前驱.钦安祖师把四逆进行化解了.在三书里面,我们只看到桂枝汤 ...

  • 扶阳精髓:桂枝法思维【一点资讯】

    我们知道,师父经常提到的两法,一个四逆法之外,还有一个桂枝法,桂枝法也是非常重要的,前面我们谈到四逆法的时候,钦安祖师论述姜有宣导之力,以为前驱.钦安祖师把四逆进行化解了.在三书里面,我们只看到桂枝汤 ...

  • 扶阳精髓2:四逆法!!!(学其思维)

    今天,我作为一个弟子.一个学生向师父汇报,向各位老师,各位前辈,各位同道汇报.我感觉到自己不是一个好弟子,没有能够按照师父的要求跟师,当然有客观上的原因,但是更多主观上的原因.那么,我这样跟师得到的感 ...

  • 扶阳精髓:桂枝法!!!(学其思维)

    我们知道,师父经常提到的两法,一个四逆法之外,还有一个桂枝法,桂枝法也是非常重要的,前面我们谈到四逆法的时候,钦安祖师论述姜有宣导之力,以为前驱.钦安祖师把四逆进行化解了.在三书里面,我们只看到桂枝汤 ...

  • 扶阳精髓:桂枝法

    我们知道,师父经常提到的两法,一个四逆法之外,还有一个桂枝法,桂枝法也是非常重要的,前面我们谈到四逆法的时候,钦安祖师论述姜有宣导之力,以为前驱.钦安祖师把四逆进行化解了.在三书里面,我们只看到桂枝汤 ...

  • 基于吴荣祖扶阳理论临证经验探赜治疗虚寒型胃痛临床研究

    基于吴荣祖扶阳理论临证经验探赜治疗虚寒型胃痛临床研究 成都中医药大学 | 姜莉云 第一部分简要介绍吴荣祖教授的基本情况,包括从医经历.临床教学.学术论文发表及科研获奖等方面取得的成就.第二部分综述指导 ...

  • 扶阳医学临证传奇三

    ​下面我们看这个病案: 刘某某,男,5岁半,2015年4月3日就诊,患儿患哮喘三年余,约2岁时患支原体肺炎,高烧喘咳,住院约50多天.出院后约一周再咳嗽又住院十余天,之后约十天左右就会开始咳嗽,并伴有 ...

  • 扶阳医学临证传奇

    ​证传奇精讲 所謂的承諾 2018-09-08 火神门按:由洄溪堂主与火神门合著的<扶阳医学临证传奇>(修订版)已处于最终校稿阶段,该书作为<扶阳显义录>的姊妹篇,根于经典,承 ...

  • 哮喘--扶阳治喘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转自中国民间医学网:http://www.zgmjyxw.com/ 01 - 扶阳治喘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喘证主要类同于西医学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包括避免或防止吸入粉尘烟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