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教授痛心疾首:为什么学校不告诉你,写作是你最锋利的武器
心理学教授Jordan B Peterson在一次演讲中充满绝望的诉说:“在如今的大学令我惊讶的是,从来没有人告诉学生为什么他们需要写作。学生只是在用写作完成作业,避免让自己考试不及格。但这都不是你应该写作的根本原因,写作是为了学习如何思考,写作能力等同于思考能力,它将是你最锋利的武器。”
谈到写作,很多人会认为那是作家的专利,必须具备足够的文字功底,才能写出华丽的词藻。其实,这仅仅只是写作的某一方面而已,教授口中的写作,也并不是仅限于此。
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每个人都可以在互联网上发表自己的文章,输出自己的观点,甚至用写作来撸点广告费。这个目的足够直接,足够单纯,但在写作过程中,我发现我正在验证教授所说的话,写作这个行为本身开始让我更多关注自己的思考方式。写作不再是目的,而是让自己学会思考的手段。
日本作家高杉尚孝所著的《麦肯锡教我的写作武器》一书,通过基础篇与实践篇两部分详细介绍了世界一流公司的商务文案写作方法。在书中,作者讲述了包括金字塔原理、MECE原则、分辨问题类型的高杉法、SCQOR故事展开法以及具体制作报告与简报的方法等内容。与其说作者是在教给我们写作方法,不如说作者是在教给我们思考的方式。
书中的很多观点与议论文写法、论文写法有异曲同工之妙,下面我们从书中的四个概念来探讨写作带给我们关于“如何思考”的思考。
一、SCQOR故事逻辑
《麦肯锡教我的写作武器》一书中,作者提出了SCQOR故事展开法这个概念。所谓SCQOR,S指的是situation(设定状况);C指的是complication(发现问题);Q指的是question(设定课题);O指的是obstacle(克服障碍);R指的是resolution(解决、收尾)。
我们熟悉的论文常见文献综述写作法叫做SCQA。其中S被翻译成“情境”;C指的是confliction,被翻译成“冲突”;Q被翻译成“关键问题”,A指的是answer,被翻译成“解决方案”。
我们发现论文文献综述写作与作者的SCQOR故事展开法基本吻合,只不过论文写作中的最后一步“解决方案”对应着作者方法中的“克服障碍与解决”两个步骤。
为什么要用SCQOR这种故事逻辑进行书写呢?这是因为故事中的起承转合能够积累和释放读者的情绪,从而建立影响力。除此之外,SCQOR中的S阶段,通过表达出设定的状况,能够让读者产生共鸣,它就像是一个钩子一样可以与读者快速建立联系。
故事逻辑不仅仅只运用在论文写作、商务写作和自媒体写作中,其实我们理解这个世界的方式也更多的是用故事。这也就是为什么几千年来,唯有故事代代相传,家喻户晓。用故事来定义身份(塑造人设)、鼓励或改变行为,纷纷被运用在了政治、经济、娱乐、商业等领域。
二、金字塔原理
并列型金字塔并不是作者的首创,书籍的目录、每篇文章的小标题、论文的组织,大都是并列型金字塔结构。
心理学家提出过“组块化”这个概念,就是指我们的大脑为了记忆会将具备相同特征的事物进行分类,这样既有利于思考,又有利于记忆。查理芒格也提出了一个简单的思考方式,那就是将大问题分解成几个答案显而易见的小问题进行思考,第一性原理所说的把事物拆分成最基本的单元向上推理也是同样的道理。
这种基本的思考方式放在写作中就是指并列型金字塔,这不仅有利于我们自己进行思考,更有利于读者进行思考。这是因为,我们学习新知识的方式就好比是一棵树,通过先了解树干中的大框架,再进行对树叶、分支等细微处的精确理解,并列型金字塔结构极大降低了学习与理解成本。
在论文写作中,通常先用金字塔原理划分成“目标合理”、“方法靠谱”、“结果有意义”三大类,再对这三大类进行更深入的分析。这样做不仅思考得更为严密,读者读起来也极为方便。
以文案写作举例,为什么好的文案写手能够轻易的说服消费者购买产品呢,那是因为他们都有着一套金字塔式的思维体系。他们会将消费者购买的产品或服务分为恢复原状型、预防隐患型、追求理想型三大类,再对每一类进行更为细致的划分。比如,针对恢复原状型消费者,文案写手会从状况掌握、分析原因、根本措施、应急处理、防止复发等五类进行深入分析,正是这种清晰明了的思维方式,让他们把消费者的心理拿捏的十分精准。
三、实证法与因果法
《麦肯锡教我的写作武器》一书中提出了实证法与因果法两个概念。其中实证法是指用统计、案例或自己的经验来进行论证,而因果法是指用理由来论证的方式。
这两个概念对应着我们熟知的议论文写作中的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用比如、还有、再加上等词汇搭配因此、综上、综合等词汇表达的方式就是举例论证,而道理论证则通常用一些公理、文献、名人名言等进行分析,搭配因为、由于等词汇来说明缘由。
实证法与因果法几乎是我们用写作和谈话来表达用到的最多的论证方法,但是作为思考方式,还需谨慎为之。
归纳与演绎可以说是最古老的两种论证方法,归纳是由一系列数据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的结论,它是一种可能性的结论。而演绎就是我们熟悉的三段论式推理,它得出的是必然结论。然而,演绎必须保证前面的大前提成立才行,而前面的大前提基本还是归纳。
归纳与演绎放在平常的写作中,对应着实证法与因果法两类证明方法。但是由于语言表达的方便,我们不可能写出所有知道的事例进行归纳,对于因果说明,我们又不可能写出所有的隐含假设与对大前提的相信程度。
由于对归纳与演绎这两种论证方式的了解,为了保证思考的严密性,我们需要时刻注意归纳中证据的充分度,以及挖掘演绎中的所有隐含假设,这也是让我们尽量少犯错的前提。
四、列举、评价各方案,并实施解决策略
在《麦肯锡教我的写作武器》这本书中,作者提出了解决问题的5个步骤,即发现问题、设定具体的课题、确定课题后要列举替代方案、评价各替代方案和实施解决策略。
其中为什么要列举出多个替代方案呢?这是因为当我们有一个喜爱的观点时,由于心理学中的避免不一致倾向,大脑会选择屏蔽其它信息,尤其是不支持自己观点的信息。
为了避免这种心理倾向造成的影响,我们需要先用发散思维列举出多个替代方案,再依次进行评价与决策过程。1939年,美国的亚历克斯·奥斯本提出了一个用于激发团体创意的“头脑风暴”方法,其中包括以下四点:
1、不能批评别人的想法
2、尽量提出大量的想法
3、欢迎自由奔放的发言
4、发展别人的想法
这个方法的重点在于区分想法的选取与评价过程,不能因为直觉性的“不切实际”、“太难”、“无聊”等原因,而直接否定其它方案。
结语
写作就是思考,就如同跑步就是运动。拿起笔来写作吧,它将成为你最锋利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