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微专题丨冰川风
材料一:祁连山脉位于我国青海省东北部与甘肃省西部边境,由多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平行山脉和宽谷组成,海拔4500米以上的 山峰多发育有现代冰川,表现为东北坡较多, 西南坡较少。近百年来,冰川处于退缩阶段。
材料二:冰川风是指冰川表面较稳定而下沉的冷却气流沿冰面向冰川前方运动,迫 使冰 缘地区较暖的空气上升而产生对流交换,形成由冰川表面向冰缘地带吹送的风。它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冰雪面气温往往低于同高度山谷气温。近年来,祁连山地区的冰川风变化 显著。下图为冰川风形成示意图。
材料三:阿尔卑斯山的克维尔塔尔谷地,受冰川风的影响,谷底生长喜冷植物,而谷风影响的山腰地带可生长喜暖阔叶树,形成植被垂直分布“倒置”的奇怪现象。
(1)试分析祁连山现代冰川东北坡多,西南坡少的原因。(4分)
(2)简述冰川风对当地山谷风的影响。(2分)
(3)推测祁连山冰川风近年来的变化,并分析原因。(4分)
(4)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克维尔塔尔谷地植被垂直分布“倒置”现象产生的原因。(3分)
(2) 延长山风的时间,增强山风的势力;(1分)缩短谷风的时间,削弱谷风的势力。(1分)
(4)阿尔卑斯山现代冰川发育,冰川风影响大,(1分)密度大的冷性冰川风下沉到谷底,使 谷底适宜生长喜冷植物;(1分)密度小的暖 性谷风被迫抬升到冰川风之上,受 其影响山腰 地带可生长喜暖阔叶树,(1分)这种局部地段的 “逆温”现象导致植被垂直分布“倒置”。
图3
2.绒布冰川“冰川风”的风向多是
A.偏东风 B.偏西风
C.偏南风 D.偏北风
3.研究人员在祁连山多处冰川上表面测得的“冰川风”均不如绒布冰川表面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冰川规模 B.冰川海拔
C.地形坡度 D.植被密度
4.考虑“冰川风”强度等因素的影响,有利于登山队员攀登缄布冰川中段的时间是
A.地方时0时前后
B.早晨日出前后
C.地方时l4时前后
D.傍晚日落前后
2.C 3.A 4.B
【命题意图】本题组以绒布冰川“冰川风”为载体,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能力。本题组对应的知识点主要有:大气受热过程、我国的地形等。
【解析】
第2题,根据图文材料可知,绒布冰川位于珠穆朗玛峰北坡,冰川表面白天和夜晚的风都吹向山下方向,所以风向多为偏南风。选项C正确。
第3题,绒布冰川全长20多千米,规模大,冰川表面上空气温度比谷中同高度空气温度低得多,冷而重的空气在冰川表面形成沿冰川向下坡方向流动的风,风力强。而祁连山上的冰川规模相对较小,冰川表面上空气温度与谷中同高度空气温度差异较小,“冰川风”风力弱。选项A正确。
第4题,冰雪面反射率高,白天吸收的太阳辐射较裸地少,使得冰川表面上空气温度比谷中同高度空气温度差异更大,因此绒布冰川上的“冰川风”在当地时间正午至午夜强盛,午夜后至正午前较弱。再结合登山运动的实际,应选择白昼时间登山较为安全,排除A、D选项。选项B正确。
来源:湘说地理综合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