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土识小|夏日素食与“雷斋素”

夏天普通百姓家里的蔬食

清末民初徐珂编《清稗类钞》,其“饮食类”“高宗在寒山寺素餐”条记载了二三百年前乾隆帝下江南,在苏州、常州微服私访,入驻寒山寺、天宁寺食素斋的故事。是乾隆皇帝特别爱吃素吗,好像不是,据乾隆五十四年(1789)一年的“御膳单”记载,乾隆一生爱吃火锅,那一年就吃了二百多顿火锅,有时一天三顿火锅,可见这位皇帝的口味是多么驳杂。当然,清代宫廷里的“御膳”食品之丰富,可能要创历代帝王家之最,其中又大量吸收了江南的菜品,所以宫廷御膳房里的苏州菜品成为热门菜,如何让宫廷菜肴走向民间餐桌,许多专家在做这方面的研究,这是我另一篇文章要说的话题,暂且不表。

且说乾隆爷来江南吃素,倒是一个有意思的题目。夏日气温高,赤日炎炎,江南的人们体内水分大量流失,难免让人食欲不振。上海以及周边的苏锡常、杭嘉湖一带民众几乎都有夏季吃素的传统,餐桌上的一盘炒素,常常成为人们的最爱。炎夏季节,普通人家的餐桌上,一盘刀豆,一盘紫角叶,乃至一盘青椒茭白,如果有一盘香芹百合炒藕片,更是透着一股洁净自然,也是很开胃的小菜。

记得我小时候,母亲在夏天煮一锅白米粥,佐以麻将牌大小的醉方白乳腐,红乳腐,再浇上几滴香芝麻油,就着乳腐喝粥,入口香糯细滑又很下饭;有时候煮粥的锅里洒一把绿豆,煮成绿豆粥,也是清凉消暑。一味冬瓜面筋汤,放上扁尖、香菇同煮,既清香又鲜美可口。她老人家很会精打细算,将吃剩的西瓜皮,小心翼翼地去了皮,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条形状,加盐拌腌,然后再滴上香麻油,喝绿豆粥就着腌西瓜皮,吃起来生脆爽口,味道很不错。我还记得,1962年的夏天,我读小学四年级,那时候午饭是自己带米放在铝饭盒里,交给学校食堂师傅蒸饭,菜肴自备,母亲就买一小块大头菜,切成细细粒粒的小丁,再用热油与毛豆子一炒,即时碧绿生青,香气四溢,午饭时还能与同学小伙伴们一起分享,那个味道也让我很是难忘。

黄梅天季节江南吴地人多食新鲜的时令蔬菜

夏日吃素自然还离不开“凉拌”系列,一碗凉面,一碗凉拌馄饨,拌上花生芝麻酱,自然是主食,佐餐的菜肴就很丰富了,自成系列,饶有风味,什么凉拌萝卜、凉拌水芹、凉拌藕、凉拌黄瓜、凉拌皮蛋或皮蛋拌豆腐……特别是凉拌苦瓜,去瓤洗净后,切成细条状,在沸水中烫一下,再放入凉开水中浸凉捞出,控净水分,加入豆瓣酱、酱油、香油、蒜泥等拌匀即成,吃起来似乎有一丝微苦,却清爽可口,还能清心祛暑、清热解毒。凉拌菜,看似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其实要想调拌得味道好,实非易事。我那一世辛劳的母亲,每到夏天,也是凉拌菜的高手,看她好像很随意地倒入醋、麻油、盐什么的,拌出来的菜既能保持食物原有的味道,还很清爽酸咸适口……如今母亲的手艺也被内子接续了下来,拙荆做得一手好菜,把做饭演变成制造美食,有吃福啊,这又是我人生的幸运。

还是百多年前编《清稗类钞》的徐珂,他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人类所用之食物,实视气候之寒暖为标准。”“气候变化,食物亦宜更易,断不能一成而不变也。”(见《清稗类钞》饮食类)对此我是相信的,饮食需要因时因地“更易”,以适应自然,就好像在江南有一句“逢熟吃熟”的老话。所以我不赞成网上什么养生专家鼓吹的“素食主义”,该吃素吃素,该吃荤就吃荤,用今天科学的语言说,荤素搭配,有益健康。长期纯素食的饮食习惯,容易导致蛋白质、铁、锌、镁、钙的摄入不足,容易营养素失衡,而营养失衡就是健康的大敌。

江南吴地,夏日吃素不仅是一种习惯,习惯背后更有一种信仰的力量。如吴文化中历来有“雷斋素”的习俗,这个习俗与佛教信众初一、月半的吃素或者祭祀“观音”吃观音素等不同,它受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文化中的“雷神”影响,相传雷尊菩萨生于农历六月,又据说雷尊是商纣王的大臣闻太师闻仲,一直对于商汤忠心耿耿,殁后由姜太公敕封为“雷部天尊”,他生前的部下邓忠、辛环、金光圣母等也被封为雷公、电母、风伯、雨师,行使风、雨、雷、电。信众相信雷尊可消灾避疫保平安。因此,江南吴地一带的民众,都养成了六月吃素的习惯,此为“雷斋素”的由来。时间一般从六月初一开始,至雷尊生日那天结束,大约持续二十四天,不到一个月。有时候,也不论是否在斋期,夏日里但凡听到打雷的雷声,虔诚的老妇人也会改吃素,意思是“接雷斋”。

而“雷斋素”期间,恰恰又是六月各种蔬菜、豆类、瓜果大量收获的季节,瓜果蔬菜大量上市,如冬瓜、丝瓜、南瓜、茄子、长豆等应有尽有,为这个习俗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物质保证。信奉者除了进香祭拜吃“雷斋素”,家中也会恪守素食,直到雷斋期满在雷神像前叩头进香后方可开荤。

江南民众的夏日饮食说道可多了,你是怎么看这一习俗呢?

2021年7月9日于沪上“凝风轩”

(0)

相关推荐

  • 书评A177:烟花三月下扬州——读《斗宴》

    文/望月听雪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 ...

  • “沉睡”百年 故宫苏宴有望再现

    <姑苏晚报>2021年04月14日 A05版 本报记者 尤薇 "苏宴有望到北京故宫东边的太庙中展出."昨天,吴门人家掌门人沙佩智自豪地表示,清朝设于宫廷光明正大殿的国宴 ...

  • 风土识小|夏日饮冰小识

    民国时期北方妇女儿童吃冰棍的老照片 今天是处暑,严格说今年夏天将远去,不过还让我想起炎夏伏天的情形-- 今夏出梅就入伏,气温升高,可乐坏了卖冷饮的小贩.我居住小区附近的一条马路,比较僻静,但一条路上竟 ...

  • 风土识小|话说小塘菜

    葱葱绿绿的江南菜地 与几位东北的朋友一起吃饭,他们为了表达盛情,总爱说来几个"硬菜",我一听就乐了,"硬菜"者何?是否还有"软菜"?&quo ...

  • 风土识小|“扳倒井”酒话

    山东"扳倒井"的传说 不久前,我的一位学生,也是很一位很干练的后生,说要请我喝酒,我开玩笑地对他说,早年服役,在队伍上听得一段顺口溜:"一般不喝酒,不喝一般酒,喝酒不一般 ...

  • 风土识小|“文武之道”四川路

    1950年代的上海四川北路商业街 四川路,特别是虹口区辖的四川北路,是上海非常著名的马路之一.解放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四川北路是上海市民的购物宝地,"走走看看南京路,买卖还在四川路" ...

  • 风土识小|廊下版画识“青檐”

    生气勃勃的廊下青檐版画艺术中心 廊下青檐民宿 对我来说,去金山区廊下镇参观学习青檐版画艺术中心,心仪久矣.这次总算如愿了. 人们常说上海滩是个藏龙卧虎的地方,诚非虚言.即使在上海金山与浙江平湖临界的廊 ...

  • 风土识小|吕巷访古

    金山吕巷镇的蟠桃名闻遐迩 前些时日,我去金山区吕巷镇访问,回来我就写下了"吕巷访古"的题目,不是我"发思古之幽情",而是上海周边的古镇,如同珍珠一般,需要以历史 ...

  • 风土识小|百年两幅画 今昔两重天

    百年前沈泊尘艺术创作旧影 适逢盛世修志,上海精武体育总会在纂修<精武志>,我有幸能够参与其中并做一些工作,倍感光荣与荣幸.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推翻三座大山的奋斗史,如同一场昂扬激越的交响史 ...

  • 风土识小|姑苏繁华运河情

    苏州城外古运河上扬起风帆的舟船正在前行.据<亚东印画辑>1926年8月出版 有人说过"白发苏州",意谓苏州城历史悠久,如同"白发老翁",我以为此话只 ...

  • 风土识小|“清明祭扫各纷然”

    清代绘画<清明戴柳>图 今年清明节前,承蒙上海市公共关系研究院.台湾章亚若教育基金会.陕西省榆林市清明文化研究会等主办单位盛情邀请,出席了"第八届海峡两岸清明文化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