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李隆基的一记昏招,毁了繁华的长安城,也葬送了大唐盛世

唐玄宗李隆基的一记昏招,毁了繁华的长安城,也葬送了大唐盛世

原创2019-05-30 22:22·柚子爱历史

摘要:属于唐玄宗李隆基的辉煌一代宣告落幕。被逼缢死自己的爱妃,又失去了皇位,唐明皇也确实是此恨绵绵无绝期了。而大唐盛世也伴随着八年的战乱付诸东流,一去不复返了。可以说这一切都是唐玄宗一手造成的,如果唐玄宗后期不怠于朝政,不迷恋女色,不重用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等人;哪怕是叛乱发生之后,如果他不听信谗言,冤杀高仙芝、封常青,不逼哥舒翰出战。以上这几条,哪怕有一条唐玄宗没做,相信局面也不会坏到无可收拾,大唐的盛世繁华有可能也会保住,大唐帝国的寿命也会延长。然而,历史早有注定,结果无法改变,三百年的盛世大唐咱们也只能在史书中一窥其风采了。

正文

时间拉回到大唐天宝年间,就在唐朝天宝十四年农历十一月初九这一天(公元755年12月16日),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集合三镇唐朝军队,又联合同罗、奚、契丹、室韦等族军队共计十五万人,号称二十万,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一时间北方大地狼烟滚滚,安史反叛大军的步骑精锐荡起烟尘千里,遍地可闻金鼓之声。白居易的《长恨歌》形容得好:“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01 叛军南下 势如破竹

此时的唐朝承平日久,老百姓几代人都没有见过打仗的了,听说范阳叛军打过来了,都感到非常震惊,举止无措。河北是安禄山多年经营的地盘,因此叛军所经过的州县无不望风披靡,当地的县令太守或者开门投降,或者干脆弃城而逃,还有的被叛军擒杀。起兵前期叛军基本上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很快就控制了整个河北地区。

此时有人跑到长安跟唐玄宗奏报说安禄山造反了,而还在长安醉生梦死,纵情声色的唐玄宗却认为是安禄山的仇家放得烟幕弹,编造的谎话,根本就不相信,唐朝上下对马上要到来的危险依然是懵然无知。

一直到十一月十五日,各地要求救援以及报警的奏报像雪片一样飞来的时候,唐玄宗才相信安禄山是真的反了。然而此时叛军已经打到了东都洛阳城下。唐玄宗急忙召来宰相杨国忠商议应变之策,杨国忠本是草包一个,靠着杨贵妃的关系才当上的宰相,他能有什么对策啊,平时就知道利用职权中饱私囊,敛聚钱财。

无奈之下,唐玄宗先是任命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兼任范阳、平卢节度使,防守东都洛阳,接着又任命他的第六个儿子荣王李琬为元帅、右金吾大将军高仙芝为副元帅东征。封常青和高仙芝都是唐朝的一代名将,按理说有此二人在,不说完全平定叛乱,至少挡住叛军的进攻势头还是有把握的,然则事实果然是样的吗?你是名将不假,但是架不住上面有个不懂军事的皇帝一天到晚的瞎指挥啊。

大将封常清

当时的唐朝,全国正规军队大约有五十八万左右,但是有四十九万是驻守在边境的十镇节度使那里,仅仅只有九万中央军是驻扎在首都长安附近。全国各地的州府基本上都没有什么驻军,更没有野战部队,因为此时唐朝的府兵制早已形同虚设。

02 阵斩大将 自毁长城

无奈之下,高仙芝、封常清只能临时在长安、洛阳等地募兵,然而得到的是市井膏粱子弟,缺乏训练不说,也没有什么战斗经验。安禄山的大军虽然在洛阳城下遇阻,但还是凭借边军精锐的强大战斗力击溃了几支临时拼凑的唐朝军队。再加上杨国忠的无能,致使安禄山大军于同年十二月十二日就攻入洛阳。东京留守李憕和御史中丞卢奕被俘后为安禄山所杀,河南尹达奚珣投降安禄山。

洛阳失陷后,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和高仙芝率兵退守潼关,坚守不出,两人计划先避开敌人的锋锐,静待时局变化,再相机出战。但是因为大将封常清、高仙芝与监军的宦官边令诚不和,被边令诚诬告,唐玄宗听信了监军宦官的诬告,大怒之下,以“失律丧师”之罪将封常清、高仙芝处斩,可以说是自毁长城。一日之内临阵连斩两员大将及元帅,在历史上也不多见,因此潼关前线的守军军心大乱,且斩了封常清、高仙芝之后唐玄宗面临无将可用的尴尬境地。

03 老将出马 临危受命

而正在此时,陇右节度使也是唐朝一代名将哥舒翰恰好正在长安养病,且哥舒翰与安禄山两人一向不和,正是朝廷平叛大军的不二人选,于是唐玄宗便起用病废在家的哥舒翰为兵马副元帅,率大军二十万镇守潼关,潼关是当时挡在叛军和首都长安之间的唯一屏障,也是长安的门户,丢了潼关长安也将不保。哥舒翰也是曾经在边疆多次大败吐蕃,为大唐开疆拓土的名将,临敌经验非常丰富。他观察潼关地形险要,易守难攻,于是进驻潼关后,立即加固城防,深沟高垒,闭关固守。

名将哥舒翰

天宝十五载正月,安禄山让他的儿子安庆绪率兵强攻潼关,被哥舒翰击退。叛军主力被阻于潼关数月不能寸进。安禄山见强攻不行,就命崔乾佑将手下的老弱病残士卒屯于陕郡(治今河南三门峡市西),而将精锐部队隐藏起来,想诱使哥舒翰放弃潼关出战。

五月,唐玄宗收到叛将崔乾佑在陕郡“兵不满四千,皆赢弱无备“的情报,就遣使令哥舒翰出兵收复陕洛。哥舒翰立即就给玄宗回信说:“安禄山久习用兵,今起兵叛乱,不会不作准备,一定是想用老弱病残之兵来引诱我们,如若此时进兵,刚好中其奸计。况且叛军劳师远征,利在速战;而官军凭借潼关天险抵挡他们,利在坚守。且叛军一路上烧杀抢掠,惨无人道,已经失去民心,攻势日渐衰颓,很快就要发生内乱,等他们内乱一起就可趁机攻打。”不得不说,老将哥舒翰的这番话是老成谋国之言,也是凭借多年战斗经验的精准判断,可以说如果唐玄宗按照他的计策去付诸实施,唐军定会立于不败之地,叛军到时也一定会自行瓦解。

因为此时的叛军距离范阳老巢已是千里之遥,远离根据地且占线拉得太长,兵力补给已经出现匮乏的迹象。而与此同时,郭子仪、李光弼在河北攻打叛将史思明,接连打了几个大胜仗,叛军老巢受到威胁,可以说叛军此时已经陷入前进无路,后退无门的绝境,唐军可以说是形式一片大好,再坚守上几个月,估计叛军就能不战自乱。而且郭子仪、李光弼二人也认为潼关只宜坚守,不可轻出,二人主张带领朔方军队往北先攻取范阳,打掉叛军巢穴,促使叛军内部溃散。

04 昏招迭出 人地两失

然而,就在这关键时刻,宰相杨国忠却怀疑哥舒翰意在谋己(这草包别的本事没有,窝里斗的本事不小),便对唐玄宗说,哥舒翰一直按兵不动,一定会坐失良机,应该督促他尽快出战,一战定乾坤。而玄宗也是个好面子的人,自己信赖的臣子安禄山居然叛变了,一定要尽快平叛,挽回自己失去的颜面,于是又一次听信了谗言,对郭、李良谋置之不理,还接连派遣使者催逼哥舒翰出战。哥舒翰被逼无奈,捶胸大哭。

杨国忠

皇命难违,哥舒翰被迫于六月初四领兵二十万出关。初七日,在灵宝西原与叛军崔乾佑部相遇。灵宝南靠大山,北临黄河,中间是一条长约七十里的狭窄小道。崔乾佑把精兵提前埋伏在南面山上,于初八出兵,佯装要与唐军决战。唐军将领王思礼率精兵五万在前,庞忠等率十万大军继后,另派三万人在黄河北岸高处击鼓助攻。

哥舒翰兵出潼关

等两军相交之时,唐军见叛军阵势不整,偃旗息鼓,似欲逃窜。唐军见势长驱直入,结果被诱进山谷小道。此时埋伏已久的叛军伏兵突起,从山上投下滚木檑石,山道狭窄,唐军士卒拥挤于隘道,阵型难以展开,死伤甚众。哥舒翰急令毡车在前面冲击,企图打开了一条出路,突出重围,但是叛军焚烧草车堵住前路,唐军不得进。唐军被火焰浓烟迷住双目,看不清四周目标,还以为叛军在浓烟中,便胡乱射箭,直到傍晚箭都射完了,才知中计。

此时,崔乾佑命同罗族的精锐铁骑从南面山谷迂回到官军背后杀出,唐军前后遭受夹击,阵型大乱,唐军士兵或逃入山谷,或被挤入黄河淹死,绝望的哭号声惊天动地,战场上一片凄惨。唐后军见前军大败,不战自溃。而黄河北岸负责助攻的唐军见势头不对,也纷纷溃散。哥舒翰只带了随身数百骑兵狼狈窜逃,从黄河西渡进入潼关。潼关外为了抵御叛军,挖了三条战壕,都是二丈宽一丈深,结果这战壕都用到了自己人头上。逃归潼关的唐军人和马掉进沟里,一会就填满了,后面的人就踩着尸体过去。唐军将近二十万军队,逃回潼关的只有八千余人。

潼关此时几乎已经无兵可守,初九日,崔乾佑攻占潼关。哥舒翰撤到关西驿,张贴榜文召集失散的士兵,想要汇集众军,意图继续把守潼关。而此时他手下的吐蕃将领火拔归仁带着一百余骑兵包围了驿站,进去对哥舒翰说:“贼兵来了,请元帅上马。”被胁迫的哥舒翰只能走出驿站骑上战马,火拔归仁及众将跪拜说:“元帅拥有二十万兵马,一战之后就把他们全部抛弃了,又有什么脸面再见皇帝呢?而且元帅没有看到高仙芝和封常清的下场吗?请元帅投降安禄山!”哥舒翰抵死不从,火拔归仁就把他的腿绑到马肚子上,连同其他不顺从的将领绑了一起投降了安禄山。

潼关一战是灾难性的,大唐原本胜券在握的战局就此发生反复。这二十万勤王大军中了埋伏全军覆没,紧接着潼关失守,主帅哥舒翰被俘。原本已经走投无路的安禄山就此“躺赢”攻下了长安。郭子仪、李光弼等平叛部队以及叛军占领区内的民间义军所取得的战果因此前功尽弃。到此时叛乱才算是彻底失控了,至此,持续八年之久,终结大唐盛世的安史之乱才真正开始。

此战,也是中国战争史上伏击战的典型战例,唐玄宗错误估计形势,误信谗言,拒绝采取扼守潼关险要、持久疲敌、伺机出击的正确作战方针,过早地出关反攻,结果中了叛军埋伏,造成人地两失,使平叛战争的形势急转直下。

05 明皇出逃 此恨无期

唐玄宗所在的长安城得知潼关失守后,城中一处大乱,如同末日来临。百官无人上朝,皇帝下诏说要亲征,无人肯信,可以说此时的唐朝中枢机关已经瘫痪。眼看安史大军日渐逼近,无奈之下,唐玄宗带着自己的贵妃、皇子、皇孙、公主、杨国忠、陈玄礼和近侍从延秋门出逃。“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行军到马嵬坡时,六军将士终于忍无可忍,发动兵变杀死杨国忠等人,唐玄宗被逼之下命令高力士等人缢死杨贵妃。与此同时,太子李亨在灵武自行即位,遥尊李隆基为太上皇。

马嵬坡兵变

属于唐玄宗李隆基的辉煌一代宣告落幕。被逼缢死自己的爱妃,又失去了皇位,唐明皇也确实是此恨绵绵无绝期了。而大唐盛世也伴随着八年的战乱付诸东流,一去不复返了。可以说这一切都是唐玄宗一手造成的,如果唐玄宗后期不怠于朝政,不迷恋女色,不重用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等人;哪怕是叛乱发生之后,如果他不听信谗言,冤杀高仙芝、封常青,不逼哥舒翰出战。以上这几条,哪怕有一条唐玄宗没做,相信局面也不会坏到无可收拾,大唐的盛世繁华有可能也会保住,大唐帝国的寿命也会延长。然而,历史早有注定,结果无法改变,三百年的盛世大唐咱们也只能在史书中一窥其风采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