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风云之七国之乱】和谈
晁错已被处死,刘濞等人是否会如约退兵?刘启心里不踏实。
恰好有从梁国睢阳前线归来的武官,刘启立即召见,询问情况。
此人姓邓,先前任皇宫接待办主任(谒者仆射),现任军职校尉。
刘启问,现在我已经把挑起战乱的晁错杀掉,你看吴楚联军何时会退兵?
邓公显然是个很有头脑的人,不但有头脑而且有胆量,他坦承观点,刘启此时杀了晁错,不仅不靠谱,而且不厚道。
邓公告诉刘启,吴国刘濞造反,已经酝酿计划了几十年,削地不过是导火索,所谓要杀晁错云云,不过是他们喊出的口号。
其实,晁错的死活,鬼才会在意。(吴为反数十岁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实不在错也。)
好了,现在皇帝你把晁错杀了,我恐怕天下的人不敢再向你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了。
乱了方寸的刘启表现得很天真,他追问邓公原因。
邓公继续讲道理:晁错提出削藩策略,是担心诸侯过分强大,以至中央政府难以辖制,这是放眼长远的考虑。
而这计划才刚刚推行,你就把总设计师晁错干掉,杀掉晁错造成的恶劣后果是,使忠臣不敢开口,替叛贼报仇出气,我斗胆认为,这事你干得太也差劲。
刘启终于不发问了,他无语。半晌之后,垂头丧气的刘启终于承认:你说的有道理,我现在也很后悔!
袁盎的遭遇也在证明着邓公的正确。
带着刘启诛杀晁错的诚意,带着刘启请求和平的诏书,袁盎跑到睢阳前线去找刘濞谈判。
刘濞哈哈一笑,刘启和你莫不是脑袋进水了?我现在已经占有了东部大半个天下,和刘启已是平起平坐,凭啥要听他的命令撤军?
刘濞认为现在已不需掩饰,他露出底牌:所谓清君侧、杀晁错不过幌子,夺天下,当皇帝才是目的。
既然这样,就没啥好谈的了。
虽说谈崩了,刘濞倒是对曾经在吴国担任宰相的老熟人袁盎十分客气:袁先生既来之,就别走了,你看,我把你的岗位都留好了,只要你同意加入我方阵营,马上任命你为将军。
看来,刘濞很欣赏袁盎的能力。或许,刘濞认为,能够劝说知名度很高的袁盎投降,对政府军的士气将是巨大的打击。
在下小时候,曾反复研看《地雷战》、《地道战》等国产益智大片,从而练就火眼金睛,但凡形容猥琐,貌如偷地雷的老鬼子渡边之流,必是坏人。
稍后,再看诸如《天云山传奇》、《牧马人》、《人到中年》等得奖影片,往往懵懂难解,陷入迷惑。
其中好人、坏人如何界分?于是,只要人物出场,必定向坐在身边的家长发问:好人?坏人?
久而久之,四座侧目,家长不胜其烦,往往一声断喝:哪有那么多好人坏人?
终于霍然开悟,认人和做人都是很复杂的。
袁盎,就是比较复杂的人。固然,他经常阴人,在背后向同事拍黑砖;固然,他偶尔受贿,在私下搞点创收,但是,他有他的底线。他的底线是,不当叛徒。
刘濞也是爽快人,既然不合作,那么就去死吧。
刘濞安排士兵五百人把袁盎看管起来,准备择日处死。
袁盎,已经来日无多,如果跑得快点,在黄泉路上没准还能追上被他害死的晁错。
现在,袁盎对于晁错,不过是五十步笑一百步,笑晁错先跑了几步。
令人拍案的是,这次袁盎居然能死里逃生,这经历充满传奇色彩。
负责带兵看守袁盎的军官恰好是袁盎的熟人;袁盎对这军官恰好有大恩。
话说从头,袁盎当初在吴国当宰相时,身边有个随从竟然和他的婢女勾勾搭搭,俨然做成地下夫妻,时间一久,被袁盎发现。
袁盎处理此事的方式极为暧昧,他装糊涂,没声张。
偏偏袁盎身边有个没事找事的人,告诉这命犯桃花的随从,你动了袁大人的女人,他却装聋作哑,一定是憋着劲要整死你。
随从吓得屁滚尿流。“爱情诚可贵,小命价更高。”于是立即逃亡。袁盎亲自上马展开追捕,居然把他追到了。
面对束手待毙的随从,袁盎不仅原谅宽恕,甚至把婢女送上为妻。
剧情明朗了,现在负责看守袁盎的军官正是当初那个多情的随从。
在他的帮助下,袁盎逃出生天。
袁盎,给别人一个机会,还自己一个惊喜。
辗转逃回长安的袁盎见到刘启:现在,和平无望,惟有战争。
面对死里逃生、灰头土脸的袁盎,刘启也没了脾气:毕竟,处死晁错是出于自己的决断;毕竟,袁盎没选择投降叛军,在大是大非面前经受住了考验。
就这样吧!刘启对袁盎免于处罚。
刘启现在开始反思,掌权以来,自己无论在选才还是做事上都频频失误。
他现在很怀念他的父亲刘恒。
突然,他想起父亲临终之际对自己的交待:如果遭遇巨变,周亚夫才是帅才,可堪大用。
周亚夫将再次光荣登场,自此走上名将之旅。
乌角道人|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
铁路职工,本名李康
爱沽酒,间读史
闲散散,懒洋洋
生无异象,世居襄阳
少无大志,安享小康
闲说古人,不问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