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四”入手抓班级管理
当代中学生,普遍是“生理成熟早倾,心理成熟后倾”.他们大多是家长的心肝宝贝,大多好逸恶劳,怕吃苦,心理脆弱,受不了挫折打击,甚至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养成了赌博、酗酒、早恋、斗殴等不良习气。对他们,老师吵不得,罚不得,不管不行,管着头痛。给班主任工作增加了难度,如何从繁杂的班务工作中理出重点,突破难点,确实是每位班主任教育、教学成败的关键,笔者认为应重点处理处理好以下五种关系、抓好“四化”建设,来进行班级管理:
一、“成人”与“成才”的关系:
“人才,人才,先要成人,而后才能成才”。中学教育,特别是毕业班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国家的栋梁之材是我们的最高目标。由于学生自身能力素质有异,不可能个个都升学成才,而且社会也需要大量的具有一定文化科学知识的普通性人才,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让学生成为有社会公德、有法制观念、能自食其力的人。做到像美国教育家门肯所说的那样:“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长大了成为普通的人居多,对此,教师不必刻意去追求,要使学生怎样发展,而必须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是小草就让它装点大地,是参天大树就让它成栋梁之才”。因此,即使教师再紧张,也要坚持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和文明行为的培养。首先,为人师者应贯彻“先成人后成才”理念,不可本末倒置,只顾短期效果,片面追求升学率;其次,教师应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个价值观,让学生做一个堂堂正正有用的人,否则将会给国家的教育事业,精神、物质文明建设带来负面影响。
二、理想与目标的关系:
没有理想就没有动力,没有目标就难以进步。教师、班主任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包括现阶段学习成绩、心理、个性特征等,与学生共同制定出短期奋斗目标。目标应适度,过易不利于培养学生竞争意识,过高又会导致学生丧失竞争信心。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把握时机对学生进行鼓励,让学生看到成功的希望。当一个目标实现后,又要充分肯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并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制定好新目标。这样学生不断实现自己的理想,一步一个脚印去实现目标。不断地充实自己,鼓舞自己,主动挖掘自身的潜能,一步步走向成功。
三、自卑与自信的关系:
过于自卑与自信都是人生的大敌!过于自卑,会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导致精神抑郁、厌学、弃学甚至导致伤害他人、轻生等偏激行为。过于自信,会觉得处处高人一等,久之,易目空一切,看不起人,导致失去同学间友谊,如果一旦遇到挫折不幸,就容易片面地分析问题,怀疑自己的能力,失去信心,产生消极等心理偏差。对此,班主任首先要教育学生全面地辨证地看待自己,告戒他们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其次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克服自卑与消极,树立信心。班主任还要加强学生间相互合作和竞争氛围,在互助中树立自信心,在竞争中增强自信心,从而最终实现自己的愿望。
四、学习期望与学习过程的关系:
学习是学生的天职,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能考出好成绩,升个好学校,每位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再加上现代教育考试机制的影响,有些学校大打“题海战”,大搞“灯光加日光”的“时间战,汗水战”。给学生造成了很大压力,于是有学生感叹《求学难》:
书如山题如海,求学之舟哪里摆?
汗透背泪分飞,红叉满纸错成堆,累!累!累!
分依时人空瘦,只见骨头不见肉;
心有愧,说与谁,一身疲惫脸憔悴。
这就要求我们的班主任做到: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强化学习过程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让学生认识到这种思想观念:人的一生有许多期望,它是人进步的动力,但并非每个期望都能实现,只要曾为此而奋斗过,就是无怨无悔的,而且这种奋斗过程本身就是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也就是让学生牢记;凡是努力都是胜利。这样,通过“重过程”的教育,在胜利中,不骄傲自满,能不断总结经验,不利时,能冷静分析失败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不骄不躁,及时调整好学习状态,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投入学习。另外,班主任还要组织开展多种有意义的课外活动,愉悦学生的身心,减轻学生的压力,让学生科学地选用适宜自我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劳逸结合,不断进步。
五、学校与家庭的关系:
为加强未成年人教育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班主任应与学生的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让家长与学生一起协抓共管,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为此,我准备了一本“本班学生家长通讯录”,遇到重大棘手的问题,以及学生的进步,不良表现等迅速与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保持电话、书信联系,这样既留住了学生的人,又留住了学生的心,效果不错。但要注意:不要动不动就找家长。另外,我还借鉴其他家长学校的教育模式,以“班主任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家长应注意什么”、“休闲教育面面观”、“家长培训班”等方式,让广大农村边远山区学生家长学会正确地家教,科学的育人,以减轻班级管理的压力。
为正确处理好以上五种关系,班主任在工作中除完成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还要落实以下“四化建设”:
一、心育管理科学化:成功的教育应触及学生的内心、灵魂。“警察式”班主任,高压下的教育,虽然见效较快,但一旦出现失误,将会导致全体学生的反感,这样,班主任在班内就威望下降,不再好管了,况且目前教育市场更要淘汰这类“铁腕”班主任。有鉴于此,我参考了许多班务管理的成功经验。利用自己是班主任兼语文教师的身份,在班内设置了“班主任信箱”,开展了诸如“挫折”、“考试”等有针对性的“问题作文写作”,及时发现、解决学生的共性问题。又利用“周记谈心”方式,适时解决学生中的个性问题,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鼓励学生端正心态,高扬信念的风帆,向进步和文明看齐。
二、品德教育生活化:即,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从而指导学生的言行,让学生形成初步的道德认识,纠正不良行为,养成良好香港。真正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育人为本,德育为首”。这就要求班主任做到:一是将德育观念与基本知识同社会生活相联系;二是将校内、校外教育同社会实践相结合;三是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如:结合卫生工作,讲述“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故事及劳模事迹,教育学生养成“爱劳动、讲卫生”习惯等。
三、典型管理示范化:典型的示范作用,最主要是以潜在的方式和隐性力量作用于学生知、情、意等道德要素上。我们不仅要注意典型的代表性,而且要能够学习,不要高不可攀。树立的典型要在学生中有一定的影响,一定的针对性,最好选择校内、班内、身边的、进步幅度较大的、大家耳闻目睹的人物,这样更能对学生的言行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四、跟踪管理档案化:得以对象的言行乃至人格的复杂性、矛盾性要求德育管理领域向更广阔的时空延伸,特别是对于学生中“优”、“差”两极的学生个体要进行跟踪管理。当前,“逆反心理、双重人格、言行不一”等都突出反映在“优”、“差”生身上。这种现象如果用传统的、常规的管理方法进行“诊治”收不到好的“疗效”。一个较好的办法是建立“病例档案”,构建德育管理的“信息收集反馈系统”,从而受到“治疗奇效”。
(来源:中国校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