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力:保持与公司协同

我的一个朋友,最近向我“吐槽”一件事——这周他被他的公司约谈了,主要两个问题:一是,他长时间缺席公司层面会议;二是,最近半年他总是“独自”解决各种问题,极少与公司层面保持有效沟通和协同。

先介绍一下我的这位朋友,他就职于业内一家颇有影响力的民营企业,业务技术能力突出,去年年底晋身公司高管层,是公司最年轻的高管,深得公司大老板赏识(毫无疑问,在民营企业如果大老板不赏识几乎不可能到高管层)。

朋友晋身高管后,除了日常业务工作,多了一块分管工作,既然有管理工作,就避免不了有形形色色、或实或虚的会议,我的这位朋友在新角色上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他极不喜欢,或者说厌恶参加那些在他看来很虚(虚或实因人而异)的会议,再加上他手头业务繁忙,所以每当公司组织会议的时候,他或有意或巧合的在同时段通常都有业务工作,于是他也“顺理成章”甚至“窃喜”——又可以不参加会议,久而久之,近半年来他几乎缺席了公司近8成的会议。当他和我聊起这件事的时候,他自己也隐隐约约感觉到了这事的不妥。

在我看来,朋友的这一反应符合绝大部分晋身至高层的管理者的特点和行为,但从某种意义上讲,朋友好不容易晋身至公司高层,却因自己的“喜好”(也确实有业务繁忙的原因)在逐步远离核心层、远离公司权力中心,换言之,朋友慢慢发现,他已经掌握不了公司核心层关于公司发展的想法、思路及方向,而这对于一个高层管理者来说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因此,我给到他的建议是:把“参加公司会议”提到自己“重要且紧急”的事项里,不要将其置于“重要不紧急”,甚至是“不重要、不紧急”的事项里,而且要保证参加公司层面80%以上的会议,并且在会议上要表达自己的思考。一方面,在我们自己看来某些很虚的会议,在大老板看来,或者至少在组织方看来是一个很有必要的会议,身为高层管理者完全有必要支持会议的组织方,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个会议通常也不是白白浪费时间;另一方面,晋身高层后,某种程度上业务工作总是做不完的,所以要统筹安排好时间,事实上也很少有业务方面工作非得要占用会议时间。而且,某种程度上那种“与其参加个两小时的会议,还不如拜访个客户”的想法往往也站不住脚,这样的想法也多半是普通员工的想法。

同时,朋友晋身高层后,汇集到他身上的信息流较过去有了量的增加。事实上,我们判断一个人在公司位置的高低,一个重要的依据是信息流是否汇集到他身上,位置的高低和信息流的多少几乎成正比。而这个时候,我的这个朋友事实上仍然用他过去取得成功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充分发挥自身业务能力强的特点,直接解决掉80%-90%的问题,之后将结果呈现给公司……这中间有几方面问题需要刚刚晋身高管的我的这位朋友思考:

第一,在所有这些工作中,毕竟还有一些工作是未处理好的,甚至是处理得比较糟糕的,或者是因为个人能力的局限,或者是因为信息不对称(如公司层面其他人可以有效处理好的,但是因为朋友的“截流”而断绝了他人的“机会”),所以,这些未处理好的事往往会被公司以朋友的个人原因而被放大,甚至被扣个帽子——自私、不协作、无大局意识等,而一个“自私、不协作、无大局意识”的人,在很大程度上是不适合担任公司高层的。

第二,汇集到朋友这里的信息流,本质是都是公司层面的信息,朋友仅是作为最先接触或处理这些信息的公司管理者,却完全将之“私人化”有极大的不合理,尽管朋友可能并未意识到自己在将公司的信息“私人化”,但实际上其表现出来的行为是——按照自己对业务的理解、对公司规则的理解,直接给出处理意见和解决方案,这在某种意义上给公司的印象或者久而久之给自己造成的假象也会是:自己的个人能力强过组织能力。这从自身来讲会形成“骄傲自满”、“无所不能”的不良影响,而从公司(大老板)来讲,会认为你比较危险——功高震主。

第三,毫无疑问,在汇集到朋友身上的这些信息流中,有一些是“肥差”,比如市场需求信息,就是说这个信息到谁那里,谁来处理,都会得到一个好的结果,就是通常我们讲的怎么做怎么有的事,但是朋友的行为却是“独享”这一“功劳”,这会让其它的同级别的管理者“怀恨在心”,事实上,职场不败规则之一是:有福同享。

综上,我给朋友的建议,或者更准确地讲,我们最后的共识是:尽管你(朋友)因自身努力获得大老板的赏识而晋身公司高层,但是身居高层,一是要及时了解、掌握和思考公司动态、方向,一个有效途径就是积极参与公司层面的会议,并积极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这样也能够更一步获得老板的赏识;同时,要积极的和公司现有其他高层及中层管理者处理好关系,要及时的共识信息、共享资源、交流工作。

纵观职场,从来没有一个远离了公司核心层的高管,能够一帆风顺!

作者简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