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三定律
学投资就像做爱,阅片无数不如身经一战,身经一战不如总结规律。
——沃·兹基·硕德(我·自己·说的)
作为个人投资者,初入股市之际,往往既不知为何赚钱,也不知为何亏钱,望着股价涨跌,可谓是红也惊心,绿也惊心。为何心中不稳?因为没有坚实的逻辑支撑。
各行各业,都以专业知识和手艺作为逻辑支撑。开饭馆的,知道厨艺在身能揽客;做理发的,知道剃头手艺可吸金;搞投资的,需要什么样的“知识和手艺”呢?
需要的当然不是做菜或者理发这种有形的手艺,而是对投资世界基本规律的深刻理解。
对我来说,最重要的定律有三条,分别说明了什么不能做,什么应该做,为什么这样做。
请君听我道来~
定律一:无法通过预测短期三五个月内的股价涨跌来持续赚钱。
假设可以通过预测短期三五个月内的股价涨跌来持续赚钱,我们来算算,期初投入1块钱,十五年下来应当可以赚多少钱。
一周5个交易日,扣掉法定假日之后,毛估一年还剩下230个交易日。
若每个交易日通过预测短期涨跌获得1%的收益率,那么年末净值就是1.01的230次方,结果为9.86。
也就是说,年初投入的1块钱,到年末就会变成9.86块。
看起来很少,不过别急,我们来看十五年的情况。
持续十五年,最终净值为9.86的15次方,结果为809万亿,大致相当于8个中国一年的GDP。
各路预测大神没有一个能摸到这个业绩的零头。
因此,持续准确地预测短期三五个月的股价涨跌,不在任何人的能力范围内。
定律二:资金放置在可理解的,盈利能力良好的资产上可以持续赚钱。
先说盈利能力的问题。
在《被动指数基金的逻辑》一文中,我从逻辑上进行推导,写下了指数基金的不等式:
沪深300指数中企业的盈利能力>上市企业的平均水平>所有企业的平均水平>GDP增速。
下面我们来看看沪深300的实际收益表现。
沪深300指数以2004年12月31日为基点1000,截至今天为5146点。
由于指数分红视为自然下跌,所以加上分红后的指数才能反应沪深300的真实收益,此时对应的指数是6600点左右。
那么,从指数成立至今的16.25年,指数从1000点到6600点,躺着一动不动的年化回报为12.31%。
而期间的分红收益继续投资沪深300指数,合计的回报率大致为15%左右。
而同期的GDP从18万亿增长到102万亿,年化增长为11.26%。
实际情况证明了逻辑推导,这条定律也是站得住脚的。
不过,前提条件在于选择自己可以理解的资产。
在《股与票(4):资产价格》一文写过,一切可以带来收入的都叫资产。
如果你对某一行业特别了解,或者拥有一项可以变现的手艺,大可不必花钱买股票,把身家投入到自己可以理解的,赚钱多的事业中即可。
只有当自身事业容纳不了多余资金时,才需要考虑是否需要将资金从银行存款换成其他收益率更高的形式:股票,基金,房产等等。
而一旦开始这个选择过程,赚钱与否就取决于你对资产本身的深刻理解。
如果要投资房产,你要了解地段好不好,户型怎么样,租金收益如何……
如果要投资古董,你要分辨古董真假,哪一个朝代的卖价高,哪些古董有收藏价值……
如果要买股票,你要明白背后企业的盈利情况,管理层是否负责,买入价格是否合理……
在不断了解和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会不断拓宽自己的理解范围,拥有更多的选择机会,正所谓“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定律三:持续赚钱的原因在于,逐利的资本会推高盈利能力良好的资产的价格。
在充满竞争的市场中,各个企业的收益率有趋同的倾向。
在这个不缺资金的时代,任何收益率的差距都会很快引起资金的蜂拥而入,填平这个收益率的差距。
然而,显而易见的是,有些企业的赚钱能力就是比同行强。例如卖手机的苹果公司就比同行赚钱强。
如果无法填平,说明有一些靠砸钱很难解决的事情阻止了资金的涌入。
这个“砸钱很难解决的事情”就是世界上所有商学院都在教,所有企业都想做,所有投资者都想发现的事情:如何拥有核心竞争力,如何构筑行业壁垒,如何挖深护城河……
定律一说明了不该做什么,排除了错误的道路;定律二指明了应该做什么,指向了正确的道路;定律三解释了为什么定律二中的做法可以产生好的结果。
以上三条,就是我整个投资大厦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