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喆慜写给女儿:为什么要去学校(附视频:单喆慜经典演讲《2020之“财富”“管理”》)

我们去学校学习什么?是知识吗?这是个博大的话题。知识包括人类文明中一切经验,未经检验的逻辑推理,以及亟待设计的命题。那么学校教的是知识当中的什么?我们学到的又是什么?

给8年级的素人Alice,我亲爱的女儿:

为什么要去学校?

我们去学校学习什么?是知识吗?

这是个博大的话题。知识包括人类文明中一切经验,未经检验的逻辑推理,以及亟待设计的命题。那么学校教的是知识当中的什么?我们学到的又是什么?

是的,如果服务于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考试,那么孩子,由妈妈来教你最合适不过了,因为妈妈比所有的老师都了解你的能力和潜能,学习的方法和路径,了解从考官角度出发考题的设计和从应试者角度出发应答的路线。K12大纲范围里的一切,各种标化的等级考试,我们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过了,并且我保证以顶尖人群5%的人的成绩让你通过。

但,这是你由仙界来人间的目的和意义吗?

学校教的是知识,受限于各种价值观,只是知识中的非常小的一部分;教育的目的是通过考试?显然这是极端狭隘的一个目标;教育的手段是通过标准化的方式?显然这抹杀了孩子的天赋和否定了孩子之间的差异。还有,什么样的老师来传授知识呢?老师跟其他职业不同,孩子从老师身上学习的,是价值观、处世之道。综上所述,如果想让你更有效率地学习,我们不应该去学校,由妈妈来教你最为合适。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去学校?

是的,我们来这人间,不是来有效率地学习,未来有效率地工作,最大程度地挣钱和变现,不是。

我们是来开启自己与生俱来的智慧。可是,智慧不是知识,不是通过主动学习,通过各类标化考试来开启的。启发你思考的可能是一片云一滴雨一个苹果,促动你寻求人生目的的可能是一场挫折一次失恋一个骗局,而历经人生悲欢之后,你可能会明白跟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做各自喜欢的事,才是值得的,而你也可能在看过人生百态后跟妈妈一样选择做一个老师或者医生。

当你经历了学校标准化的教育,你会知道尽管我们有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你看看别的孩子,看看老师的为人处世,看看别人的生活,知道这个世界的规则,每个人待人接物的方式;不以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别人,这是宽容,知道这个社会的规则,遵守它,这是融入,选择自己喜欢的人和喜欢自己的人交往,选择自己喜欢的事做,这是自由。这个社会有着各种各样的漏洞,有些人靠捡漏洞活着,在学校可能得到好评价,出社会可能成为巨贾,妈妈希望你洞悉这一切,并要知道,你出生在我家,我们,不捡漏洞,我们凭本事行走江湖。

你未来会有一个什么样的人生?不用参考成功人士的,开启你的智慧吧。妈妈在家里带你成长,你有可能长成一个仙儿, 去学校未来融入社会,你会开启你的智慧,找到你此来人间的意义。

什么情况下要请大人(等级高的人)

来解决问题?

当你处在一个平等的氛围里,你感觉到放松,被尊重,而同时对方也被你平等而尊重地对待,你可以提出自己的诉求,提出自己认为合适的解决方案,心平气和地倾听对方的诉求,并跟对方讨论各种可能,最后达成一种双方都觉得合理的结果,并执行,有效地监督,最后解决问题。妈妈认为,你可以应对这类事件,无需请学长、老师、父母或者大人介入。

而如果对方是个调皮的孩子,或者不守承诺,或者无理取闹,你觉得自己不能通过观察或者经验找到制动对方的要点,没有能力来应对,甚至感觉到自己会被欺负,那么你必须请比你高等级的人来处理此事。想一想你们是否有共同认同的,有江湖地位的学长,那么邀请这位学长来做鉴证人,请他介入,帮助处理此事,帮助达成解决方法,并监督双方执行。如果你们之间没有共同的生活圈,那么只能请类似法官和警察这样,负责判定责任和监督执行的人来处理此事了。必须找到一个有判定能力和执行能力的人来,可以是老师,警察,也可以是父母,我们会帮助你们去找到一个你们都认为或者公认的人来处理此事。

而如果对方以年长、经验、职权来迫使你做出决定或者表示认同,这些决定完全违反你的直觉或常识、经验判断,请你提起警觉,并立刻退出现场,马上寻求老师、家长或大人的帮助。不要担心会被带进校长室,不要担心妈妈会觉得被校长请去喝茶是麻烦。

说句心里话,妈妈在跟你一起成长,在你长大的每一天,妈妈仿佛回到了自己的童年,在听你每天诉说在学校的遇见,你的欢喜和悲伤,你的困难和诉求,妈妈感同身受。 每个人都有不完美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跟着你重新经历的这一遍人生,治愈了太多妈妈经历的创伤,弥补了太多遗憾,你令妈妈变得坚强和完整,感恩有你,感恩你跟妈妈分享你的人生经历。

如何不活在别人的评价里?

学校,是整个社会的一部分。有时候我们会过于理想化学校的环境,对校长和老师,对其他孩子和家长有过于理想化的要求。孩子是全社会的未来和希望,我们会不自觉地把自己未曾经历的人生,未曾达成的目标加到孩子身上。

希望我们,作为家长,首先要觉知到,孩子是我们生命的延续,但不是我们理想的延续。孩子借由我们的身体和物质条件来到这个世界,他有他自己的目标、意义和对社会的价值。帮助孩子开启智慧,找到此生的目标,才是作为家长,我们的任务。

在融入这个社会之前,我们感恩这个社会的接纳。但这并不表示,我们必须把这社会大部分人的价值观变成我们的价值观,把这社会定义的成功变成我们的标准,把这社会追求的物质目标变成我们追求的唯一目标。

每个人有自己的价值取向,有自己对“成功”和“财富”的定义和追求,每个人都会借由与社会资源的交换来达成自己的目标。“我”是这个社会的一份子,但“我”是一个独特的存在。“我”必须做“对”的事,但无需得到其他人关于我“做了一件对的事”的认同和评价。在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有发言权和表现自己价值观的机会,社会对多元价值的尊重体现了平等、自由和接纳的程度,我们身处其中,必须明白,每个人有自己的精神境界、思想维度、判断标准和利益立场,被同化是可悲的。

孩子,妈妈认为,做一个有益社会进步的人,已经深入你的判断标准了,而剩下的,做好你自己是你目前的任务。

在与自己交往的过程里,你了解到自己了吗?我们的眼睛首先是用来向“内”看的,你了解自己身体的每一个细胞,它的成长,喜怒,健康吗,你知道这些细胞组合在一起,形成团队是如何运行的吗,它们每天的工作顺畅吗?你知道自己要怎么做才会让“自己”身体健康,行动轻松自如,从而“自己”是愉悦的吗?如果你不够了解自己,那么你要在自己身上多花点时间了哦,毕竟,我们来这人间一趟,遍历世界,只是为了找到一条走回自己的内心的路。

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里,你了解他人吗?你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契合之处,以及不同之处吗?了解他人的需求,以及凭借你自己的能力能够在哪些地方帮助到他人呢?因为身体、意识在成长,每天我们和别人都是不同的,是在变化中的,我们不可以用一个固定的标准和过时的标准去评判和期待他人。

一定要多观察,细心体会这些变化,了解这些变化。在接受他人的帮助的时候,以一颗坦诚和感恩的心,并祝福这些大方的人儿;在帮助他人的时候,要尽自己所能,不要有所保留,不要期待回报。

你会发现,给别人无私的帮助,远比接受他们帮助,能给你带来更多的快乐;审视自己的身心,全身心投入到运动和学习中,给你带来的愉悦,甚至心流,远胜过获得他人的认同。

结语

我们在自己的故事里,建立和更新自己的标准,创造自己的人生,不要在他人的人生里,以他人的标准扮演他人要求的角色。

新学期,新观察,新标准,新问题,妈妈会始终在这里,请你安心。

妈妈:单喆慜

2019年8月27日星期二

视频:单喆慜经典演讲《2020之“财富”“管理”》

本期话题

读完本文,你有什么感悟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