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君子之德,犹春风拂面
悟君子之德,犹春风拂面
——“学史崇德”心得体会
“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为,国无德不兴”。说“德”对一个人能不能立身处世;对一个官员能不能治国理政、造福一方;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前途命运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对于个人,我们强调做人的“德性”,德是立身之根本;对于一个政党,我们强调“党性”,党性实质上就是一个政党的“品性”,是一个政党集体表现出来的品质、性情、作风,实际上就是党德、公德、大德。一个政党只有具备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大公无私,以民为本的“党性”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在历史长河的大风大浪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学习历史上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
我们会发现中国共产党就是一个特别注重德行修养的政党,在其成长、壮大的历史进程中涌现出了一批批优秀的共产党员,他们身上所展现出的高贵德行代表着一个政党的党风,展现了一个政党的党性、公德、大德。正是这一个个、无数个优秀共产党员的德行、风范,赋予了中国共产党伟大光荣的“人格”,铸就了中国共产党崇高的道德风范。中国共产党、优秀中国共产党员的大德尚行永远值得我们认真学习、效法和践行。
最近,学习党史,重读读陈毅元帅的《梅岭三章》: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梅岭三章》,写在1936年冬天,当时陈毅元帅被国民党四十六师重重围困在梅岭,情况十分危急,生死攸关,陈毅元帅已经做好了为革命事业献身的准备。《梅岭三章》可以看成是陈毅元帅所作的“诀别诗”。字里行间能见出他对革命必胜的信心矢志不移,取义成仁的赤胆忠心,展现了一个坚贞不渝的共产党员的崇高风范。陈毅元帅的不惜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奋发作为,勇往直前。《梅岭三章》、陈毅元帅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
“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面对生死胁迫,方志敏大义凛然地答道。方志敏年仅36岁就为党,为国家,为人民献出宝贵生命。面对敌人抛出的高官厚禄,方志敏同志坦言:“朝三暮四,没有气节的人,我是不能做的……我不爱爵位!也不爱金钱。”在他看来最令他痛苦的不是丢失了自己的性命,而是“失却了为党努力的机会。”在被捕关押的6个多月里,他利用敌人要他写“供词”的纸和笔,凭着一腔热血,奋笔疾书,写下《清贫》《可爱的中国》《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等脍炙人口的名著。他把自己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对祖国美好命运的期许以及自身十余年革命斗争、根据地建设的经验化作热情洋溢热血沸腾的文字,谱写了一曲共产党人的正气歌,留下了一份“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的高贵品格。学习他的事迹,学习他的文章,深受感染,也会对敌人义愤填膺,也会随着其爱憎心潮澎湃,也会受其感染激励自己奋发有为,不要辜负了这个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无比美好的时代!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通过学习历史,深入了解伟大的共产党员们的英勇事迹和他们的高尚德行,汲取精神力量,是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不断锤炼党性、砥砺品质的心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