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猿通背拳要论》
文章来源于网络
性者神也,命者气也。练精以化气,练气以化神。
虚而灵故云神,有若无故云气,神能主宰,气能动作,神气相依,练养得宜,乃称双修。
习武者随功之加深,气血如涧水平川,如无约制,便如水决堤,贻害更甚于常人。故修性在乎养气,修命不离练气。然胜人者易,胜己者难。
治身者易,治心者难。练形者易,练气者难。治心者,斩七情: 喜、怒、忧、思、悲、恐、惊。净六根: 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净则六欲绝。
小隐隐于山,大隐隐于市,虽尘世纷纭,然诸事亦如清风过体,雁过长空,杳无痕迹,世事不萦于怀,故心猿得锁,意马得擒,无心扰而神自清,无欲乱而心自静,心得治故六贼不扰,万缘不牵,而道不远矣。
《习拳次序论》
以摇臂顺肩为初步,以化僵拙之笨力,以站桩服气为根基,以补后天之劲功。以形神贯通为主旨,以现道身之潜能。以功法相融为极致,以全先天之妙用。以喂劲盘手为舟船,以臻空化之妙境。
《头手身法论》
头顶项领,头为诸阳之首,全身之尊,头顶直竖而力顶千斤。头为身之梢,三尖所到,头顶如蜻蜓点水,项领似腱牛耕地,腕挺如山羊抵角。腰扣似鸡鸣卷尾。三节随三根催,身法如一。头为诸体之会,统领一身之气。头不合则身气不入,低头有前扑之病,仰头有后仰之虞。
拧腰换墚;墚者肩也,肩为身之锋,出手时手领、肘随、肩摧,摧者;肩之递出,意在放长击远。肩胯合一而腰力不受牵制,身半侧而躲中、肘抱垂而护中、胸微含而掩中,意在找中、打中、控中。
沉肩坠肘;肘臂者;身之门户也,出入相擦而无隙,沉肩则臂活,坠肘而肋固,攻守以开门闭户,变化于吞吐沉浮,皆以腰身统领,与腿合一为要。
沉手活腕;手腕者身之护卫,手须沉而腕须活,宜于阴阳转换,抓打螺旋,变化于腕之松挺,以至灵动之妙。
弓背松肩;胸背者;身之墙,胸含则肩松,肘抱则气沉。背躬则击远,前收后放,长短变化合于身法之俯仰伸缩。劲力抖出,只在沾身一瞬。
《内外兼修论》
练艺不练功,到老一场空。
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
内者,内壮呼吸法,内气充脏腹坚实。肾气护则骨坚,肝气养则筋韧,肺气调则皮毛润泽,脾气理则力厚,心气舒则神明。气积而力自积,气充而力自周。内清虚而外坚韧,内练气外练形,内壮而外勇。除此,拳道难期。
《内劲外形论》
劲乃形之骨,形乃劲之舟。劲赖形运,形需劲持。乃阴不离阳,阳不离阴之谓。
以丹田之松紧,制乎形体之柔刚。故无内劲难铸其形,无其形难显内劲。
三尖照: 三尖不离一条线之谓;三尖者,鼻尖、手尖、前足尖。三尖照则力全,而无不稳之患。
三尖领: 三尖者,三梢也。手为臂梢,足为腿梢,头为身梢。起则三梢皆领,落则三梢俱到,动静如一,虚而至柔则灵动,实而至刚则坚稳。中节随,膝为腿之中节,肘为臂之中节,背为身之中节,背扣膝顶肘撑,三节合一,随梢进退、旋转,则形合力均。
身之三节者,手臂为上节,腰背为中节,足腿为下节,上节不明无依无宗,下节不明,动辄跌倾,中节不明,浑身是空。中节通则下力上达,方得六合之妙。三根者;肩为臂根,胯为腿根,腹为身根。
三根催:递肩换墚,送胯扣臀,丹田鼓荡,披坚持锐,内劲外发,气运于丹田提放,劲发于腰背躬挺。
三尖到: 身手足一气贯通,一到俱到,手到身不到,击敌不得妙,手到身亦到,破敌如捋草。
内外合一是为六合。内三合:心、气、胆。外三合: 手、步、眼。心要沉、气要充、胆要壮、眼要明、手要快、步要灵。
内练丹田气,外练桩袋功。
沉丹田,腹呼吸。聚丹田,揉搓意。合丹田,肋胯通。提丹田,分重轻。抖丹田,声助力。丹田鼓荡之谓。
内劲者;脚跟发起到天门,乃一气贯通之谓。
出手三分回手七,前手打出,后肘回撞,劲由背过而摧肩,通背之谓。
手打三分脚打七;力源于足,身、手、足开弓挣力之谓。身法外形虽千变万化,而劲归于一,由足至顶,内外合一,催之不开,击之不散,上欲动而下自随,下欲动而上自领,上下动而中间应,中间动而上下合。内外相系,前后相依,浑圆一气也。
《鹰目猿神论》
鹰目者敏,猿神者灵。眼乃身之主,亦曰心之苗,眼为见性,耳为灵性,心为勇性,眼明者手快,心静者神清。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眼敏寻隙而至,则险中呈巧。耳灵防敌背袭,如拙里藏机。仓猝间则能避让,不致梦中受敌。上乘之技,本出乎静修,虚灵处隐含禅机,方能感应、灵通一气,趋避得机,不期然而然,莫知至而至。